魏繁華
(吉林省柳河縣實驗小學 吉林 柳河 135300)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很多學校已經按照相關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課程改革,但是在小學語文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仍舊存在困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其社會經歷不足,對于事物的認知有限,但同時又體現出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心理,針對小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個性與興趣,不斷創新閱讀寫作的教育方式,進而在課堂中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讀寫訓練的熱情。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建課外閱讀角,請學生進行輪流管理,鼓勵學生進行不同書籍的借閱。這樣的方式能夠給予學生自主閱讀與選擇的權利,學生就能夠在眾多的書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閱讀,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的閱讀能夠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思考,同時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在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之后,學生就能夠獨立完成一篇作文的創作,同時獲得成就感,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課文的畫面,通過真實畫面的觀看調動學生的思緒與想象力,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表達的欲望,教師再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比如讓教師在進行《草原》一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提前準備草原風光相關的視頻,使用精彩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選擇具有詩意美感的帶有解說的視頻,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優美的情境,使其沉醉其中,對草原的景象產生想象。之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此時開展有關草原主題的寫作與思考,學生就具有較為豐富的畫面感,思維也會更加活躍。通過這樣情境再現的方式,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景物的描寫,讓學生學會以景抒情,通過壯闊的草原風景抒發自己心中不同的情感,這樣直觀的渲染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寫作的藝術感染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提問引導以及任務引導都是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形式與策略,教師在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設置合理的問題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刻思考,同時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設置提問環節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取有效的閱讀信息,進行閱讀信息的整合,在加深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思考,學生才能夠進一步產生傾訴的欲望,此時進行寫作指導就是給予學生一個陳述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加直接有效。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守株待兔》文章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引導的形式讓學生養成信息重組以及閱讀材料延伸的能力,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完成課堂閱讀之后,學生會初步形成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你認為守株待兔的方法正確嗎?”“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守株待兔嗎?”這樣簡單的提問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考,同時活躍課堂的氛圍,在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理解守株待兔的內涵以及其適用范圍。
通過研究能夠知道,生活化教學對于學生閱讀與寫作習慣的養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開展閱讀教學,通過改進教學設計的方法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思考,練習寫作。如果教師能夠留心就會發現,小學閱讀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大多都具有豐富的生活素材。因此,教師更加應該挖掘閱讀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將閱讀知識以及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寫作表達的欲望。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爬山虎的腳》文章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查找一些爬山虎的圖片,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的外形與畫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爬山虎以及其他生活中常見植物的形態。通過視覺的沖擊,學生能夠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在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對景物細節的描寫方法,同時讓學生嘗試對自己生活中最喜愛或者最熟悉的植物進行細節性的描寫,完成一篇觀察日記,在回憶的過程中將景物與自己的心情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夠提高寫作的生動性,同時鍛煉學生寫作的技巧。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都是基本的語文教學內容,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學生能夠從日常閱讀中學習寫作技巧,感知不同的情感,引發其內心的思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與能力。因此,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閱讀教學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從寫作訓練入手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為社會培養出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