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聰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 廣東 廣州 511447)
隨著素質教育時代和學生減壓潮的到來,我國教育領域掀起了一股創新作業方式,設計個性化作業的熱潮。但是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由于一些語文教師仍受傳統教育觀的影響,在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作業設計上存在著一些不足,這可能會引起與個性化作業設計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作業個性化設計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學習程度、興趣愛好等方面,在此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布置作業,這樣可以使每位同學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學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1.1 作業形式單一。語文作為中學乃至大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其自身具有顯著的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需要學生通過閱讀和感悟生活去體驗課本中的知識。但是,在許多地方的個性化作業設計中,語文教師仍把主要的作業形式設計為書面上的,讓學生去寫一些文字性的作業。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閱歷和見識,寫出來的東西可能也會很空洞,完全就是臆想的理論。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需要實際感悟的一個過程,單一形式的作業只會限制學生們思維和感情的發展。
1.2 教師對個性化作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初中階段,由于應試制度和中考的存在,許多語文教師仍把重心放在學生們的成績上面,在個性化的作業設計上也都是圍繞著考試內容布置的,依據的標準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難度不一的題。這種個性化作業的本質實際上是間接“一刀切”,曲解了個性化作業的宗旨。還有一些語文教師將個性化作業的重點放在了個性化上,而忽視了作業的內容和學生能從中學習到什么,徒有其表,而無實質作用。這些因素都是初中個性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放任這些問題發展下去,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學習效率都會有消極的影響。
語文作業的個性化設計關乎語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通過有效地完成作業,能夠提升包括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實踐探究能力等的多方面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應將學生的興趣及完成效果等因素考慮進來,打破傳統枯燥無味的作業形式,以培養學生學習及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目的,盡力使學生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來完成作業任務,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其潛能。同時,教師在進行作業點評時應做到對每位學生的尊重,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切實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在充分了解學生后布置一些有趣的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體會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并想辦法解決學生的問題。這是作為一個教師的基本素養,也是評判一個教師好壞的標準。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要注意情感體驗,還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初步,要求學生具備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為我們在實踐中設計作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在這樣的新大綱要求下,教師指導重在點撥,而不再是支離破碎的講解,課堂上更強調思維的碰撞,而非所謂的啟發式的問題教學模式。因此,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至關重要,這需要教師來指導,最終構建起與時代精神與教育使命相吻合的語文教學策略,是語文教育本質的回歸。
3.1 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巧設分層式作業。在每個班級中,由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程度不同,其學習能力也不同,而平時作業的布置,教師一般都會偏向于中等難度的作業,這對于大部分學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于優等生和后進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個性化作業設計上,初中語文可以布置一些明確的分層作業,既可以讓老師有精確的作業目標,也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可以將作業設計為四部分,第一層為基礎知識,第二層為鞏固知識,第三層為提升知識,第四層為拓展知識。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孫權勸學”這篇文章時,在作業的布置上就可以這樣設計:第一層基礎知識為,將課文中一些難字詞記住并能讀準正確的發音;第二層鞏固知識,為理解其中的一些句子,如“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第三層提升知識為,理解文章的內容并總結其中的感情色彩、文章主旨、意蘊;第四層拓展知識為,在課下找一篇相似的論文,如桃花源記,翻譯其中的話。四種層次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通過這樣的一份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完成,在他們的基礎上選擇最佳舒適的作業,達到最近的發展區,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2]
3.2 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豐富作業的形式。對于語文學習來說,不僅需要識字閱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寫作能力。而每個學生在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長處或短處。因此,在設置個性化作業時,語文教師可以事先進行合理的調查和規劃,為每位同學或者一類同學制定出合理且專屬的長期作業。
例如,小A同學的語文成績不錯,但是每次作文都得不到高分,教師就可以在周五時為他布置一些閱讀和寫作的任務,內容自選。小B同學的文言文每次都得不到分,而且文言文字詞也容易讀錯,教師就可以讓他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名篇,如勸學、逍遙游等耳熟能詳的篇目。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適當的舉辦一些朗誦比賽、作文大賽、硬筆書法大賽等,不斷激發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3]
3.3 設置分組式的個性作業。在每個班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而將個性化作業與小組合作的形式布置和開展,可以很好的幫助組內的成員分工協作,能力互補,共同克服作業上的難題,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將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與性格活潑的學生一組,讓他們一起去完成相應的閱讀和討論作業,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性格可以得到很好的中和,而且也可以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一舉多得。也可以讓一些寫字好看的學生與寫字一般的學生一組,讓寫字不好的學生能夠在相互配合的耳濡目染下逐漸改善字體。
3.4 引導觀察積累生活來進行作業個性化設計。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積累生活經驗,通過這種個性化作業設計,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初中生在寫作前往往缺乏自信,更沒有任何個性化表達愿望,不知道自己該寫些什么,而且自身的寫作語言與詞匯儲備量也相對較小。所以教師應該在平時語文教學中、生活中指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多積累生活經驗,圍繞生活經驗提升自身自信,做到敢于寫作、善于寫作。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過程中,教師需要要求學生摘抄課文中包括課外閱讀中有關“春景”描繪的優美句子,并將摘抄的句子段落拿到課堂上,之后每位同學在全班面前分享,并且全班一起共同鑒賞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用自己所摘抄過的美詞、美句來回答教師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運用詞句并逐漸培養學生寫作表達的好習慣。因此實現個性化作業設計,就必須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多積累生活素材與經驗,在社會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與經驗內容,學會鑒賞美丑、善惡與世態炎涼。可以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多抄錄記錄一些名人名言,全面提高作文寫作整體質量。所以,通過引導觀察積累生活來進行個性化作業很重要。[4]
3.5 運用人文性來進行作業個性化設計。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既要關注知識和能力,還要緊抓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啟迪。表面上看語文教師的教學所面對的是教授課本知識。其實不是這樣,教師是在和每個學生以及他的家庭的社會生活背景,習慣,道德品質,情感情趣,思想理念進行溝通和對話。這種交往表現出多種形式,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就是一種最為直接而又經常性的途徑。
例如,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中,教師講解完課文內容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的母親,母親的舉手投足間有什么樣的魅力,通過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這項個性化作業讓教師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家庭,了解學生與家人,母親的關系。運用人文性設計個性化作業,有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5]
3.6 強化學生探究性來進行作業個性化設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接受能力僅是教學任務中的一部分,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現,以及同學間的交流合作。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好處良多,對其以后的自我發展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內容為將教材中優美的環境描寫,或生動的人物刻畫,結合自己的想象畫出來,實現抽象文字與具體圖像的轉化,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擴展思維,這就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及語文學習質量。所以,強化學生探究性有助于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完成。[6]
總而言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布置個性化作業是當下教育領域發展的一大潮流,在未來一定會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設計多種形式的個性化作業,克服傳統教育中一刀切的布置作業的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和鞏固復習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綜上所述,因為初中本就處于一個好奇心強、貪圖玩樂的年齡階段,如果初中語文作業過于枯燥,則會更加抑制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探求更加符合初中生心理的作業形式,以吸引他們的興趣。運用個性化來設計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