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鳴 荊楚理工學院
專利是知識產權下的產物,知識產權可以理解為知識所屬權,對于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享有的權利,而專利,從字面理解來看,專利是專有的權利和利益。專利類型一般有三類,分別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較晚,只有短短二十幾年的歷史,但是發展勢頭較為迅猛,尤其是近兩年,知識產權事業成果較為突出,令人欣慰與欣喜。其中,“十五”時期的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50多萬件,是“九五”時期申請專利數量的2.5倍。2019年,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已經遠超美國,到了2020年,中國依舊保持專利申請第一地位。經過調查,2020年我國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6.1%,日本、韓國、德國緊隨其后。
當前,我國國內經濟發展基本穩定,依舊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但是長遠來看,受到外部大環境的影響,未來我國經濟將出現兩個發展趨勢,一是經濟增長逐漸放緩,而是物價上漲的內外壓力交織并長期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經濟增長速度降低一些,才可避免出現更多的矛盾和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舊是不變的主題。受疫情影響,我國國內經濟與往年產生了一定差距,但是從全球層面來看,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面對更加復雜的局勢和環境,還需積極從專利角度尋求突破口、尋找復興可能,這將是今后的重要主題。
專利作為科學技術的化身,已經成為企業的強有力競爭力,已然成為企業站穩腳跟的重要支撐,正在逐漸成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國家于經濟市場中把握先機、占據主導權的關鍵。近些年,不只是中國,其他國家也相繼加強了對專利的重視和關注,只因它是企業結構便捷、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小到讓企業獲利、大到為國家創收,皆可在經濟領域掀起一場深刻變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亦有可能。簡單來說,專利是企業的生命力、是經濟發展的有效助力,缺失專利的支持和協助,經濟發展將無從談起,那么,想要實現民族復興、打造科技強國將難上加難。同時,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后,才可為專利質量提升、數量增多創造更好的環境,如此來看,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1.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社會創新
在三種專利中,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最少,只因其含金量更高,認可的專利,一旦被投入市場經濟中,將會對各行各業產生強烈沖擊和影響,呈現正面價值與作用。簡單來說,發明專利是現有科學技術的產物,來源于發明創造,需要得到鼓勵并促進其發展,確保有更多的發明專利應用于各個行業,有助于激活市場經濟,便可保障市場經濟呈現出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這對于提高我國經濟水平、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和影響,必然可將我國置入科教興國道路。
2.可以較好地實現集眾人之所長
在技術更新迭代愈加快速的今天,發展中國家想要加快發展速度,需要過多的依賴專利,而引入發達國家的專利,無疑會需要支付較多的費用,無形中增加了基于專利發展的壓力和負擔,亦會讓我國承受不小的負重。為此,我們應當在鼓勵國內專利發明的同時,受到發達國家專利啟發去有思路、有針對性地發明創造,即可省去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在研發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集眾人之所長,讓各行各業擰成一股繩,就可彌補科研較差企業的不足,利于在取長補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果也遠遠比單打獨斗來的顯著和突出。
3.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水平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發明專利受到法律保護,但是這種保護以公開為前提,這就為專利進一步轉讓提供了契機,為專利進一步融入市場做好了鋪墊。在專利保護期內,發明專利之人有權利允許或禁止相關單位和個人使用專利,就可為專利權人創造收益。這相當于變相的激勵,可以鼓勵專利權人更好的鉆研專利發明,自然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水平。在專利受到肯定后,就需要許多省市簽訂使用合同,需要為此支付40余萬元的專利技術使用資金,便可有效增加科研經費,有了經費的大力支持,即可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1.加快技術革新與創新,促進經濟高速發展
首先,實用新型專利對于其他專利來說,申請門檻較低,科技含金量也較低,利于發明者獲益。其次,申請費用低廉也會加速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發速度,可確保更多的實用新型專利被普通百姓使用,即可推動經濟發展。再者,審批快、維持成本較低、收益頗豐,實用性會比其他兩種專利更突顯,可以鼓勵老百姓發揮聰明才智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如此一來,就可在全民參與下,增加相關專利申請,即可為經濟的長遠發展做好鋪墊。
2.可鼓勵廣大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他們的經濟實力較弱,實現逆襲發展的唯一出路就是融入新科技,而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要求低、費用低等特點,正好可以滿足中小型企業的需求,這些企業無需負擔過重的經濟壓力,就可借助發明的專利獲得盈利或是投入到自身產業的運營中,可提高中小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便可保障中小型企業持續做大做強。
3.促進發展中國家加速建立自身知識產權
新時代,大國之間的競爭逐漸聚焦到了科學技術層面,誰擁有更具創新和高效的技術,誰就把握了先機、占據了主動性,這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非常重要。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門檻低、數量急劇驟增的態勢,可以加速發展中國家建立自身知識產權,這是一種從量到質的轉變過程,可見實用新型專利的發展具有無限潛力。
外觀性專利是一個地區或企業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典型標志,代表著一個地區或企業的外在形象,是最好的市場“名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印記。在商品質量不斷提升的當下,外觀設計型專利的設計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同樣的,外觀設計專利數量也在伴隨開放市場的不斷升級而在數量上有所增多,這個數據,在充分印證中國經濟在逐漸走向成熟化、高端化。簡單來說,外觀設計型專利有利于一個地區或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是讓更多人了解自身并拓展市場的保障,對于一個地區發展、對于一個企業發展,都有較多的益處,可保障商品經濟市場健康運營和發展下去。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上不健全,其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應當及早關注和及時修補漏洞,更要通過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部保護,加強對不同專利的立法保護,防止不同專利的濫用問題出現、防止專利申請中惡意競爭問題出現等等,為專利發明、申請、使用創造和諧與健康環境,更好秉持著公平、公正、透明原則處理不同專利案件,切實保護發明人的各項權益、切實打擊違法不規范事件。在此基礎上,也要鼓勵專利創造、鼓勵自主創新,切實形成高效運轉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
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都不能放棄科技上的創新,因為創新意味著發展、意味著進步,忽略創新,只會讓自身與這個時代逐漸脫節,勢必會被市場淘汰。所以,還需在關注國外西方國家專利發明現狀時,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形成企業獨有的核心競爭力。更要在市場環境中,促成專利上的合理競爭局面,讓合理的競爭機制下,確保專利不斷增多、確保專利科技含金量不斷提升。在耗資巨大的開發項目中,不妨先從國外購買新技術,之后要不斷借鑒、學習與創新技術,也可保障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專利使用方面,要開闊眼界,廣泛開展國際科研合作,有助于取長補短并攻克科學技術進步與升級中的瓶頸,為專利數量的激增、為專利含金量的提升開辟綠色通道,即可保障國際組織和國家建立高科技合作機制,如此,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職能便大有可能。當然,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也要盡可能地做到大方,切實讓合作的雙方受益匪淺,經濟穩定、持續發展便更具推動力。
只有廣大人民群眾具備更強的專利研發意識、專利保護意識,才可保障全民形成正確的專利認知,這對不同專利更要融入市場經濟環境中并發揮積極正向影響起到鋪墊作用,想要實現該目標,就需要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工作和培訓工作,這個階段中,各個機關單位都應當發揮牽頭作用,特別是擔任重要職位的領導,更要采取有力行動確保知識產權宣傳工作、培訓工作全面深入開展。除了要將知識產權理論知識納入理論培訓課程中,還要匹配對應的考核,切實讓相關技術人員、領導干部轉變固有觀念。此外,還要積極借助新媒體優勢強化知識產權宣傳效果,可以利用新媒體中的各個平臺發布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內容,讓更多百姓認知和了解,即可營造知識產權氛圍。
綜上所述,未來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格局,誰擁有先進科技,誰就擁有主導權,專利作為科學技術下的重要產物,需要重點關注和支持,此外,還要形成不同類型專利作用于市場經濟的意識,方可在專利和經濟之間搭建聯系、合作橋梁,相信會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