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愛紅 山東省東明縣審計局
由于當前科技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社會也在進行飛速發展這些都會使事業單位在發展中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正處于僧多粥少的階段,所以各事業單位的領導者應該將工作重心轉移至培養具有高專業水平人才上,加強對人事的管理,重點培養經濟型人才,通過績效考核方便事業單位進行員工管理。所以經濟師地位不容小覷也不能被替代,可以影響整個單位的順利運行,經濟師在財務方面有著較強的專業知識,也對員工的專業素質及綜合素質有著較大的考驗,所以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考核是重中之重,可以使人才的綜合能力顯著提高,事業單位的運行也能更加穩固。
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獨立進行,需要被政府和社會監督管理,同時也會絕大程度的受政府和社會影響。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會統一其與社會發展的步調一致,使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下事業單位也可以持續發展進步并將制度不斷完善,為社會增益,使經濟加速發展。由于受到國家政府的影響,事業單位會在社會上獨立,同時也不能因循守舊,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停進步,緊跟時代潮流,保證事業單位可以進行長足發展。在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考核時,不僅是要對經濟師進行考核,重點是為了使其自身素質能達到質的飛躍,使其提高能力,為單位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發揮最大價值。通過進行績效考核,可以使一大批優秀的經濟師人才現身,為事業單位提供人才支持,同時可以使每名員工都能在專業水平上起到一個鍛煉的作用,為單位發光發熱制造效益。
在市場經濟形勢的發展帶動下,事業單位也在加快改革和轉型,面對社會需求不斷提高,事業單位的服務型功能更加凸顯。為了適應社會服務的要求,事業單位要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提升人力資源的效益。除了需要經濟師加強對人力資源的考核外,還要展示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充分展示人力資源對單位經濟利益的推動作用。除了要對員工職能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外,還要加入人員的政治素質、技能水平、性格評價等,全方位掌握員工的綜合素質,合理調整崗位設置和人員職位,以更好地發揮個人價值,為單位創造更多的效益。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事業單位的職能方向在轉變,人力資源在事業單位中的作用發揮更加明顯。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在更新換代,人才層出不窮,相應的人事管理績效考核也要隨之改變,經濟師擔當起重要的策劃師重任,充分展示出經濟師在認識管理績效考核中的重要性。但是,結合多年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績效考核的實施情況來看,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考核時都是遵循績效考核體系的有關內容和相關規定進行的,所以績效考核體系才是對事業單位經濟師的主要衡量標準,也可以直接對經濟師造成影響,考核結果對經濟師的工作和薪資水平有著直接影響。所以經濟師這一職業受考核標準的嚴重影響,但這一標準并不是包羅萬象的,它不能保證十分全面,每個人都有擅長的方面,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只從單一角度評判經濟師的好壞,實在有點不公平的意味。所以應當完善績效考核制度,使評判經濟師的角度更加多元。這種不完善的制度嚴重影響了經濟師在日常工作中的積極性,使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主動性降低。績效考核制度應該更加客觀、公平,因為現如今的制度本就存在問題,單位管理層不應該獨斷專行,應當多聽取員工的建議,詢問員工合適的績效考核制度,因為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就現在的績效考核體系而言,員工往往最了解自己的內心,以此來使相關制度達到完善。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制度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修改,但要始終注意將客觀公正保證在制度改革的第一位。[1]
在不同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制度應該具有差別,因為每個單位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而目前進行考核體系的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缺乏針對性。其主要內容全都圍繞著普遍現象,并沒有從自身的發展角度來理解。應該尋找各事業單位的差異性,如果不進行差異性尋找會是考核過程中考核內容與該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不符合。所以事業單位在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該著重選擇符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的內容,這樣才能使績效考核起到真正的作用,來進行選拔人才。各單位應該從自身出發尋找與其他單位的差異性,從而調整考核制度。
黨建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考核時,由于技術還不足以實現考核的完全自動化,所以仍然需要人工進行測評和評估,這就導致測評人的主觀性過強,使得評判結果不具有公平性,缺乏科學性,也就是具有不確定性,使得經濟師在進行績效考核時考核的結果與其日常表現存在較大差異,該種考核方式嚴重影響的經濟師人才對工作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2]
事業單位已經從以往的管理職能逐步轉變為服務職能,為了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維護國家的利益和穩定,加強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至關重要。經濟師作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規劃者和執行者,要切實履行相應的責任,不斷完善人事管理績效考核工作,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在人事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即為績效考核制度,它是通過在日常工作中對經濟師進行測評,將獲得的日常工作中的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所以應該將制度更加細化,根據該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情況來進行分析,不能泛泛的分析,并不是每一家單位的發展情況都是相同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該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只有當考核制度完善時,經濟師才希望按照標準進行考核。因為他們也希望可以保證絕對的公平性,所以在細節上一定要做細做精,保證準確度。比如在規定的考核期間內經濟師需要完成自身的任務,所以經濟師需要進行時間規劃,通過對工作的具體安排,來設計績效完成的時間是按月完成、按季度完成、還是以年度完成。這都需要有明確的標準來進行規范,將制度完善后,經濟師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現階段存在的不足,以及朝著自己想要達到的方向不斷努力。績效考核的將成績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及不合格”四個等級,將分數進行累積來求的最后成績對應的等級,最終獲得獎勵或者懲罰。只有將制度完善了,才能有效激發經濟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其工作效率,進而帶來更高收益。[3]
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考核一定是具有目標的,如果其僅僅是為了與其他事業單位持平保持普遍性,那么該過程就會毫無意義,華而不實。所以事業單位的負責人應該明確自己單位的奮斗目標是其具有針對性。并根據后續單位的發展來制定這個明確的目標。也可以對未來事業單位的發展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幫助。在進行考核時要保證公平公正,不僅僅在考核,是要公平公正,在事業單位日常工作中也應該公平公正,使績效體系更加完善,事業單位應該明晰自己日后的發展目標,促使全部員工都朝著目標發展,形成單位特有的凝聚力,意志力。[4]
最終考核結果可以反映出經濟師人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但比得知結果更重要的是對考核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確保審核絕對公平公正。即使以現階段的技術水平不能實現考核自動化,但也可以使用一些技術手段來使人工考核的公平性大幅提高,減少測評人員的主觀性,影響最終的測評結果。進行結果分析才是重中之重。針對考核的結果以及在考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從本事業單位發展前景的角度進行合理分析,將該過程作為尋找自身問題的重要環節,對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整改,找到現如今在單位中存在的缺陷,并快速進行彌補,避免釀成更大的損失,提高經濟師的工作質量及效率。每一次考核均對事業單位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有較高參考價值,所以分析考核結果至關重要,應該對考核結果及時分析總結,使考核分析結果催使單位未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5]
根據上述內容,在事業單位中經濟師的作用至關重要,經濟師可以影響到整個單位能否順利運行。所以事業單位領導者應該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作用,對績效考核的結果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相關人才,人事管理的作用也是較為重要的。應該將績效考核制度設置的更加完美,發揮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人才在工作中的優勢,使其提高原本的工作效率,為事業單位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事業單位也要進行同步發展,努力實現其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