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鑫 于善波(通訊作者) 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在一定的經營環境下,為了確保企業的經營效率、獲得各種有效資源等在企業內部實施的各種調節和組織的方法。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良好的經營效果,抵御各種經營風險,從而更好的發展。近年來許多企業員工為了追求利益做出一些危害企業的行為,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旦出現財務風險,就很容易發生財務危機從而使企業陷入困境,因此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可或缺。本文探索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帶給企業的影響,并據此提出改進措施,為同行業提供經驗,讓企業更好的實現長久發展。
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第一是企業風險管理意識淡薄。許多企業風險管理人員認為一個企業管理好資金并且在花銷上有效控制資金流入流出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這是風險管理人員不具備基本常識的表現。大多數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就是風險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并且決策層和管理層對風險管理方面知識掌握欠缺,沒有把風險管理落實到每一處。第二是缺少風險管理部門。雖然現在沒有明確法律規定要求企業設立風險管理部門,但企業應有這樣的自覺自行設立。因為當企業面臨風險時,需要一個專業部門去管控。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出現盲目擴張、資金鏈斷裂等多個風險,究其原因就是企業的風險評估不合理、風險管理不到位,沒有識別出未來經營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的風險,致使企業走向下坡路。第三是缺少風險應急方案。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許多企業對風險沒有一個準確的評估。所以在企業突發重大事項時,企業沒有準備相應應急預警方案,只能用常規辦法勉強維持企業狀況,長此以往企業經營情況就會急速惡化,經濟陷入低迷。
具體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企業治理環境混亂。一些企業在機構設置方面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這三個機構。股東大會是由數名大中小股東組成。董事會里包括獨立董事和非獨立董事。這種治理環境看起來清晰,但這幾個相關機構沒有發揮各自的職責,沒有起到真正的制衡作用。
第二是集權的組織結構。一些中小企業在起步時由于資金缺乏,在許多重要崗位設置上往往任用的都是自己的親屬。并且創始人處于絕對掌權狀態,這種家族式的機構設置雖可以在初期節省資金投入,但在后期企業逐步發展起來后,這些重要崗位上就需要引進一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去幫助企業決策,所以一些創始人親屬可能不足以勝任職位。并且創始人一家獨大,在這種情況下當創始人意圖開展某項業務時,即使大部分股東都持反對意見,這項業務最終也會順利展開,這種情形下若創始人決策失誤很容易造成整個企業的危機。同時這種管理模式也會讓企業有實力的外聘員工認為得不到信任和發展,才華難以施展,繼而離開企業,影響企業發展。
第三是企業崗位職責不明確。一些小企業本身聘用的員工數量不多,所以沒有給每個員工明確他們的職責。這導致了許多員工身兼數職的情況。這種崗位職責不明確的情況也會使一些員工在工作時投機取巧,同事之間對工作相互推諉。而且一旦該項工作出現問題,也不能及時找到相關人員,影響企業經營效率。
企業內控環境差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是管理者缺乏內控意識。許多企業創始人在企業初創時期忙于發展企業經濟,從而忽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在企業走入正軌后又忙于對企業擴張,他們認為生產銷售才是企業經營效益提高的根本,于是更加忽略對內部控制的重視。而管理層的不重視會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越來越差,影響企業發展。
二是許多企業老板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們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公司設立一些簡單的規章制度,只要遵守這些規章就是完成了對內部控制的管控。還有一些企業管理者認為內部控制的建設會影響企業經濟效益,這種不重視內控只看眼前利益的發展模式會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出現混亂,內部控制環境差。
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主要從三方面體現:一是缺少內部信息溝通平臺。大多數企業雖然設置了相應的職能部門去負責信息的溝通傳遞,但具體的職責沒有明確劃分,傳遞的效率很低,有時一個信息可能需要一整天才能從上級傳遞到下級,這種傳遞方式時效慢而且并不能讓每個員工都保證獲取到的信息真實有效。沒有一個有效的內部信息溝通平臺,使公司各層協調性差,信息溝通不能落到實處。
二是沒有有效的外部信息獲取渠道。我國一些中小企業內外部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內外部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方式,導致對于外部政策的變化接收的很慢,這樣不能及時依據外部政策去調整內部經營狀況
三是缺少高水平信息化管理。許多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都可能會發生內部信息傳遞不及時、內部信息泄露的事件。甚至有的企業由于內部權力過于集中,許多內部重要數據被篡改或丟失。而由于信息水平的不完善沒有及時上報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管理混亂的局面。
企業缺乏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具體表現為:一是內審部門的審計上。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就是對企業內部進行監督檢查。但許多中小企業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還有部分企業雖設置了內審部門,但缺乏專業的審計人員,現有的審計人員并沒有學過專業內控知識,這樣的人員對企業審計不能確保審計的真實性。甚至有些企業內出現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部合署辦公的情形,這樣如果一個部門出現問題,另一個亦會受到牽連。使審計部門缺乏了自身獨立性,企業的監督不能有效進行。二是除了內部監督存在問題外,企業還缺乏外部監督。特別是一些沒有上市的企業,他們只受常規的稅務部門檢查,并沒有設立其他專門的外部監督機構,也會使企業內部控制受到影響。三是企業缺乏全民監督意識,近年許多企業出現財務造假事件,可能是由于企業監督人員受到了管理層脅迫或者到了高管人員的賄賂,使得監督人員忘了本心,沒有有效監督。
首先,企業應增強風險意識,管理層應重視風險管理,定期為員工培訓,學習風險管理相關知識,改變只注重銷售的思想。其次,企業應有識別風險的能力,可以設置一個風險識別機制,利用這種機制確定風險水平并將風險控制到較低水平。同時設置好planB,在企業面臨危機時,有應急方案。最后,上市企業應設立風險管理部門,這樣可以準確對風險進行把控,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有效的內控組織架構對企業來說必不可少,它能讓企業各層級最大化發揮他們的作用,更好完善內部治理體系。一些企業應改變董事會的組織架構,改善企業創始人一家獨大的狀況和管理層都是創始人親朋好友這種家族式經營方式。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應完善企業員工的崗位職責,讓員工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使命感。還應該嘗試建立決策反對制度,就是當一項決策除創始人以外三分之二以上股東都持反對意見時,即使他們持股份額不足,也不應再展開該項業務,讓創始人不會因自身利益而為所欲為。
企業要做到提高內部控制意識。企業內部控制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就包括企業文化、內控意識等。只有每位員工都增強對內控認知,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所以企業所有部門及員工都應改變內控意識,培養健康積極的企業文化和內控意識。
溝通系統存在于企業各個部門中,扮演著傳遞信息的角色,每個企業都應重視信息溝通并完善信息溝通系統。企業內部來說應建立內部信息溝通平臺,董事會可以將命令發布到平臺上。這樣可以快速準確的將命令傳遞到每位員工手中,領導有問題也可以通過平臺與下級溝通協商,合理完善企業的信息管理。外部也應加強信息獲取方式,使內外部政策能有效銜接,爭取建立高水平信息體系。
企業應重視內部監督,及時掌握企業經營狀況,確保企業良性發展。首先沒有設立審計部門的企業應設立審計部門。有審計部門的企業應重視內部審計,招聘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審計人員有足夠的專業性才能保證審計的合理性。讓審計部門獨立辦公,增強其獨立性。其次,在進行監督人員選拔時,適當提高選拔標準,保證監督人員在監督時不會被外力誘惑。最后可以制定舉報機制,如監督人員或者普通員工發現企業存在造假等行為時及時告知,并給予優厚的獎勵,促使每位員工積極工作,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只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完善內控治理體系,加強信息溝通以及內部監督,才能使企業形成專門的內控體系,保證企業又好又快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