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晶
(遼寧省鞍山市華育外國語實驗學校 遼寧 鞍山 114000)
在當前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語文課程的教學。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因此,打好語文基礎對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同時,需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和觀念。同時,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中運用新資源、新方法,對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大膽變革和改進。在語文課程中,確保學生思維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1.1 缺乏思維教育理念。還有更多的初中語文教師認為,學生的語文成績取決于他們是否掌握了豐富的語文知識,而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教育。在有效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教學的主體,他們只注重教授知識。因此,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下降,初中語文老師沒有足夠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教育是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
1.2 忽略培養語文思維的獨立性。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所以,有學生在課堂上只評價自己的意見,不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可見,雖然課堂有足夠的活力,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并沒有有效地塑造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應該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對老師講的東西有更好的理解,也才能理解知識的本質含義[1]。
2.1 基本邏輯思維培養。在中國目前的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初中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初中生也必須正確掌握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應充分發揮好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嘴巴,這樣更有助于理解老師所講的知識點,教師也應注意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堂上講解文章時,要結合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做到深入思考問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按照老師的講解思路抄筆記,這樣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缺乏自我意識,這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有效性及其教育的質量。因此,有必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夠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
2.2 巧設問題,引發學生討論。教學實踐對于培養學生思維很重要,思維非常復雜和抽象。在學習語文時,重要的是用語言來表達和感受作者的思想,尤其是這其中的思維推理。因此,教師應提前提問,讓學生思考問題,通過語言表達內心的思想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維訓練,擴展了他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到的大部分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獲得不同層面的成長。
2.3 形象化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語文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部分,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語文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知識累積的過程,學生應掌握相關的科學學習方法,教師應將抽象復雜的課本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講解出來,進一步幫助學生獲得書本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課文內容方面,并通過多種其他方式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創造力,除此之外,教師必須能夠做好指導工作,根據不同知識點,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在在文章的內容講解中,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同時鼓勵學生以角色體驗的方式融入到文字信息中,使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進一步提高。
2.4 從情感教育入手,訓練學生思維獨特性。尤其是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要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多數學生都知道理性學習,但人不能沒有情感,所以教育必須讓學生感受到鮮活的一面,去理解學習的本質,并在情感滲透中了解思維的獨特性。因此,第一步是尊重不同學習者的思維特點,讓學習者能夠獨立思考并能夠從他人的想法中學習好的東西。例如,有句名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這句話中,學生應該體驗超越時空界限的友誼并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內容體現出這樣的價值觀,尤其是閱讀時,應該鼓勵學生思考,并逐漸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2.5 單元整合式教學。目前,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內容豐富,知識點相對復雜。在教授不同的知識時,教師需要有效地對知識點進行整合,特別是讓學生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概括和整理,使學生能夠系統有效地獲得知識。比如在初中語文文言文中,這部分知識比較難,難就難在由于學生缺乏對語言的深入了解和理解,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對文言文基本的翻譯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將同類型的文言文進行整理,提取重點詞匯,總結和比較漢字的古今意義,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這部分知識[2]。
總的來說,當前的語文教學工作要求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思維和觀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學生潛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此外,在教育活動中,還需要運用適當科學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