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玉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太平嶺中心小學 遼寧 莊河 116400)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四大重要內容,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但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老師由于過分重視對課文的精細講解和分析,不重視朗讀教學和指導,使學生缺乏朗讀的時間和方法。對此,小學語文老師要明確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并要做好相關的教學研究,制定科學的朗讀教學計劃,在有序推進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在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只有真正意識到朗讀教學的價值,其朗讀教學的積極性才會提高,朗讀教學的科學性和質量也才會不斷提高。具體而言,朗讀教學開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學生在長期朗讀過程中,自身的語感會有大幅度提高。同時,朗讀中學生通過對不同文章的閱讀,會對作者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進行體會,進而實現對學生體會情感能力的培養。而對于朗讀中不斷積累的一些語言知識,學生又能夠準確用到自己創作時的表達中,能夠豐富作文的內容和情感,促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朗讀活動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進行形象思維,在大腦中勾勒對應的情境畫面,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另外,朗讀本就具有情感升華的作用,學生在對課文有情感朗讀的過程中,會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從而在積極情感的熏陶下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在生活中進行價值判斷。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活動,對于“教”與“學”兩方面的發展意義都十分重大,需要老師科學解讀新課標,對朗讀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而科學的安排,并對學生實施科學的指導。
2.1 科學實施導學。為了在日常教學中實現朗讀教學目標,老師要善于利用導學案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學習目標、學習活動等,將學生帶入朗讀活動中,為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比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朗讀課上,老師在研究教材后,對導學案進行編制。首先,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而又流利地朗讀課文,讀中構建對應的畫面,對人物的心情、情感進行體會,讀中學習作者創作技巧。其次,設計闖關類的學習活動。闖關一,讀傣、昂、跤等字,寫招、孔雀、尾等字;闖關二,朗讀課文,將無法理解的生字詞進行標注;闖關三,反復朗讀,達成正確、流利朗讀。另外,對于“理解體會”學習活動,要增設幾個問題:①課文先后寫了什么?②“大青樹下的小學”具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利用導學案對學生的朗讀過程進行指導,能夠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進入朗讀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2.2 科學制定朗讀計劃。通過對朗讀計劃的科學制定,能夠讓學生在執行朗讀計劃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具體制定朗讀計劃時,要以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為基礎,對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內容等細節性的內容進行編制。同時,制定的朗讀計劃要由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構成,并要求學生按照計劃堅持朗讀。另外,對學生朗讀計劃的檢查也十分重要,可以采取朗讀比賽、讀書月等不同形式進行,促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精衛填海》一課時,老師對設定的短期朗讀計劃進行展示:一是訓練普通話;二是學習豐富的朗讀技巧;三是進入《精衛填海》朗讀訓練中,掌握適合本課文的朗讀技巧;四是配樂朗讀練習。在短期朗讀計劃完成后,設計評選“誦讀之星”的檢查活動,在學生朗讀完畢后,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實施客觀評價,選出本次的“誦讀之星”。通過對此類檢查活動的長期設計,能引起學生對朗讀的重視,讓學生在長期堅持朗讀的過程中,促使自身朗讀水平的提高。
2.3 加強朗讀方法指導。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朗讀的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只有傳授學生有效的朗讀方法和指導,才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促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傳授學生一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具有獨立朗讀的能力。
比如在《清平樂·村居》古詩文教學中,首先,老師先對古詩文進行朗讀,朗讀中必須要保證讀的正確、通順等。接著由學生個別朗讀,學生讀的過程中,老師對他們讀之中的停頓、節奏和情感等進行指導;然后,利用問題將學生帶入文本意境層面,指導學生對朗讀的詩文進行品味,對作者描述的意境以及表達的情感進行感悟。如你讀的過程中大腦中有哪些美好的畫面?從這些畫面中蘊含出了哪些情感?讓學生在針對性的品悟中,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如此就能夠讓學生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開展,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符合小學生自身綜合性發展的需求,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科學開展意義重大。小學語文老師要從導學案的設計、朗讀計劃的制定、朗讀技巧的指導等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科學、有效的朗讀中,促使自身朗讀水平的提高,進而促使小學語文朗讀教與學的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