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達 萬文博
1.蘇州城市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2.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商業性體育俱樂部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商業性體育俱樂部注冊數量呈“爆炸式”增長態勢,[1]主要原因是商業性體育俱樂部的生存發展取決于在市場機制下的運作,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滿足了人民群眾參加健身娛樂的需求,是體育愛好者健身娛樂的首選之地。[2]如何促使商業性體育俱樂部在經營管理中更加合理高效,滿足新時代人民生活的新需求,便成為了重要研究問題之一。
本研究主要是選取蘇州市具有代表性的12家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一點海天、羽眾不同、天奧體育、建屋體育、奕羽、威羽、益佳宏優、蘇大體育公司、銀吉姆.英派斯、活力羽球、杭翔、ADA)為研究對象。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主要分布在蘇州工業園區、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和高新區。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分布之所以形成這種區域差異,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工作性質的不同都會對該地區產業布局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蘇州市工業園區是獨墅湖高教區、新興以及高科技產業園的所在地,該地區人們受教育程度較高,對自身健康意識較強,自然對健身活動方面的投入就更大一些。其次,該地區在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數量及布局上較為廣泛,參與羽毛球運動的人群數量龐大,俱樂部在針對消費者的服務項目及服務質量方面也要優于其他區域;姑蘇區是2012年撤滄浪區、平江區和金閶區3個區而成的,其東連蘇州市工業園區、西鄰高新區、南接吳中區、北靠相城區,是蘇州的經濟、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其人口密度不言而喻,所以前往羽毛球俱樂部參加鍛煉的群體不在少數,且全國知名學府——蘇州大學位于姑蘇區和吳中區結合處,這些條件為該地區的羽毛球項目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資源和條件;吳中區位于蘇州南城,2017年被評為“中國工業百強區”,該區產業工人較多,工作的時間和強度都比較大,薪酬水平不高可能會影響整個區域的體育運動開展狀況;蘇州市高新區是國家首批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由于該地區地處郊區,人口密度較少,在經濟實力方面與其他幾個區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該區域只有活力羽球一個商業性俱樂部。俱樂部區域分布狀況體現出當前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發展不平衡,相城區和高新區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尚需完善,群眾體育的多元功能和綜合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三個主要問題。
會員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俱樂部的規模大小和綜合實力的強弱,作為俱樂部經濟收入的一部分,威羽羽毛球俱樂部和奕羽羽毛球俱樂部擁有的會員數量較多。值得注意的是,在針對會員數量進行相關分析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主要經濟來源均是培訓費用。在會員方面,蘇大體育公司并沒有組織相關活動,主要原因是除了安排平時的培訓之外,更要滿足學校內的正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所以沒有多余的場地來進行組織活動。
調查顯示,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組織結構較為簡單,多以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為主,首要構成為俱樂部的法人代表,總經理負責俱樂部的日常運營和管理,下設市場部、財務部、場館部和培訓部四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設置一個經理職位,如市場部經理、財務部經理、場館部經理等,最后在各個部門主管后面配備員工若干名。部分剛成立的俱樂部,在人力資源方面較為匱乏,常出現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隨著俱樂部規模的逐漸擴大,該組織結構的缺點就會逐漸暴露出來,如各職能單位之間信息的橫向溝通不足,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易重復。所以,負責人應以蘇州市特有的體育市場的大環境來設置俱樂部的近期規劃和遠期目標,選擇適合俱樂部發展的組織結構。
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所有制形式主要是以私營經濟和股份制為主的,這兩項分別占到50%和33.3%。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快、加大、加深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為多種多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較為寬松的社會環境;第二,蘇州市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2016年度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總規模達737.13億元,體育及相關產業完成增加值224.36億元,成為蘇州經濟發展日益凸顯的一個新增長點;第三,蘇州市經濟實力雄厚、人口基數龐大。2016年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14.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0350元。
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盈利方式主要以俱樂部的技術培訓為主,在體育產品、賽事承辦等其他方面的盈利額度較低。這種“一邊倒”的盈利方式,不僅會影響俱樂部的盈利額度,限制俱樂部規模的擴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也加大了俱樂部的經營風險,不利于俱樂部的長遠發展。
目前,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負責人擁有體育專業背景的微乎其微,由于缺乏對該領域的足夠的理解,導致對羽毛球市場開發力度膚淺。富有創意的盈利方式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甚至復制,俱樂部之間為爭奪學員,紛紛壓低成本,俱樂部相互之間形成惡形競爭的態勢。
教練員的技戰術能力、教學水平、溝通能力以及個人素質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俱樂部的最終效益和聲譽。據調查結果顯示,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負責人為降低教練員成本,在招聘教練員時,主要以在校學生為主。
場地資源是俱樂部能夠進行日常經營的物質基礎,當前蘇州市羽毛球市場需求與實際場地數目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節假日,很多消費者常常面臨“一地難求”的尷尬處境。
所謂商業健身俱樂部服務質量應定義為“顧客(或者會員)在俱樂部健身過程中,滿足他們健身需要的程度”。作為衡量商業羽毛球俱樂部的整體服務素質和服務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蘇州市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服務層面僅局限于技術舒服層面,消費者對健身服務的期望和感知層面沒有得到負責人和教練員的重視。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資金是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已知目前俱樂部的收入來源以培訓費用為主,為降低俱樂部的運營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俱樂部必須要拓寬資金的來源,不能安于現狀。在蘇州市政府極力豐富體育賽事活動的指導思想下,羽毛球作為人們健身娛樂活動的首選,俱樂部負責人應抓住契機,尋找賽事贊助商或承辦比賽為俱樂部創收。此外,結合科學技術手段來優化體育產品營銷策略,加大場館周圍廣告擺放的利用率等,均可以為俱樂部獲得一定的利益。
在現如今的“大數據時代”里,知識經濟促使以前的工業經濟的“資本勞動技能”向“資源創造性”轉變,異質性資源對企業經濟發展也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異質性資源的開發對于俱樂部而言,就是為了增強其核心競爭力,保證俱樂部能夠正常運營。除了擴大俱樂部的資金來源之外,可以考慮在俱樂部開銷方面采取措施。
絕大多數的負責人,更愿意用大學生來作為俱樂部教練員,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值得憂慮的是,大學生教練員存在嚴重的不穩定性因素,如畢業后的工作選擇、專業不對口等,致使流動性比較大。教練員作為俱樂部的中流砥柱,負責人需提高重視程度。本文認為。只有不斷滿足教練員成長和發展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持久地激勵他們,促使他們發揮工作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這也是俱樂部培養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有效途徑。同時,俱樂部負責人應根據俱樂部的現有狀況和發展目標,幫助教練制定合理的個人培訓和發展計劃,使俱樂部的目標與教練個人的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減少人才資源的流失。
為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和場館不足所引起的矛盾,俱樂部負責人可與擁有羽毛球場館的中小學或高校合作,擴大俱樂部的經營范圍。高校場館資源的對外租賃能夠有效緩解高校體育經費緊張的困境。
商業性羽毛球俱樂部的服務質量不能僅局限于簡單的技術質量和功能質量(主要指的是場地設施、器材、場館布局等)兩個方面,要提高服務質量的縱向深耕能力,滿足消費者的期望質量和感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