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 孫晴
(1.桂林市雁山區農業農村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桂林541006;2.桂林市信譽獸藥連鎖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541006)
豬弓形蟲病是由龔地弓形蟲引起的一種原蟲病。該原蟲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內的所有溫血動物,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造成較大的畜牧經濟損失。現已查明龔地弓形蟲可以感染豬、羊、馬、犬以及貓等200余種脊椎動物,在我國自然感染龔地弓形蟲的15種動物中,豬的感染率最高[1]。
2020年7月3日,桂林市雁山區柘木鎮養殖戶發現豬出現了問題,為了探明豬的發病病因,進行了相關檢測,發現豬感染了龔地弓形蟲病。
2020年7月3日,桂林市雁山區柘木鎮一王姓養殖戶上門求診,得知其飼養的小豬出現體溫升高、不吃飼料的現象,個別還有喘氣、便秘的癥狀。懷孕母豬外陰紅腫、流出暗紅色的分泌物。去了幾個獸藥店求診,這些藥店在詢問后均按豬瘟、藍耳病、鏈球菌病等治療一段時間無效,還是不斷有新的病豬出現,到接診時已經死亡8頭豬。
該豬場飼養了大小肉豬三百多頭,母豬26頭,均接種過豬瘟疫苗,用正規公司的飼料飼喂,肉眼檢查飼料也沒有發霉變質情況。接診時還有十幾頭小豬不吃食,患病豬用過青霉素、安乃近、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板藍根等藥物均無明顯效果。筆者詢問養殖戶是否養有貓狗,養殖戶反映養了一只土狗看門,雖沒有養貓,但附近有幾只野貓經常到豬場活動。經現場測量六頭患病仔豬體溫40℃~42℃不等,患豬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食,欄舍內還有嘔吐物,個別病豬呼吸困難,呈犬坐式呼吸。檢查已發病五天的仔豬,發現體表淋巴結有不同程度的腫大,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最嚴重。在仔豬的腹部以及耳部有大小不一的淤血斑點和發紺現象。
懷孕母豬同樣有出現高燒、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情況,有的病豬表現嘔吐,耳、鼻、腹股溝等部位有淤血,其中2頭母豬近期還出現流產。
解剖發病嚴重的仔豬,可見豬肺水腫、呈暗紅色且帶有光澤,表現為明顯的間質性肺炎,表面有較多出血斑點,切面可見多量帶泡沫滲出液。切開腫大的淋巴結,可見切面濕潤,有出血斑,肝臟有芝麻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灶,盲腸、結腸內有散發的如黃豆大小的潰瘍灶,心包、胸腹腔積液增多。
將病料送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查。
取肝臟、淋巴結涂片,用姬姆薩染色,顯微鏡下用油鏡觀察,可見橘瓣狀弓形蟲速殖子,胞漿呈藍色,中央有一紫紅色的核。
無菌取病豬血液、肝臟、淋巴結,分別接種于普通培養基和血瓊脂平板,37℃培養24h,未見有菌落生長,故排除細菌感染。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病豬的臨床癥狀,綜合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判斷該豬場為龔地弓形蟲感染。
將不吃食的病豬集中隔離到一個空欄里,注射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用量為0.1mL/kg注射肌肉,一日1~2次,連續注射3天,首次使用劑量需加倍。同時每200kg水添加100g芪貞增免顆粒和50g肝膽顆粒供豬飲用。食欲正常的豬,用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可溶性粉(恒磺可溶性粉)按每50kg飼料添加100g拌料,連用三天。
全場使用1%煤酚皂溶液消毒豬舍場地,盡可能的消毒到每一個死角。
將病死豬、流產胎兒以及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感染。
加強防護隔離,避免野貓進入。
結果:用藥后第二天除一頭病得較重的豬死亡外,其余病豬精神均有明顯好轉,開始進食。注射三天后改用恒磺可溶性粉,按每50kg飼料添加100g飼喂,同時飲水中添加小蘇打,5天后病豬基本痊愈,且不再有新的病例發生。
本次疫情,養殖戶先去其他獸藥店問診,無人到現場實地觀察與解剖,也未進行實驗室診斷。弓形蟲感染癥狀與豬瘟、藍耳病、鏈球菌病、豬肺疫等比較相似,如不經過實驗室診斷,很難通過癥狀及病理變化去鑒別。且桂林地區較少發生弓形蟲病,故易造成誤診,導致用藥錯誤,延長了治療時間,增加了養殖戶的損失。
豬瘟和弓形蟲病有許多共同點,如無明顯的感染日齡,發燒可達40℃~42℃,都有呼吸困難,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眼分泌物增加,口鼻、腹部、四肢末端等部位也都可能出淤血、發紺、懷孕母豬流產等。解剖都可見大腸出現潰瘍灶、心包積液、全身淋巴結腫大等。區別在于豬瘟主要引起豬的內臟、粘膜、漿膜出現大面積出血,淋巴結切面有大理石樣花紋,脾臟邊緣梗死;弓形蟲病主要引起肺部的間質性肺炎,而豬瘟極少見,另外感染弓形蟲病的肝臟一般會有灰白色壞死灶,而豬瘟沒有。豬瘟發病雖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冬春季的發病率較高,而弓形蟲病主要發生在5~10月溫暖潮濕的季節。預防方面,豬瘟主要靠疫苗和使用滲透性強、效果好的消毒液,如惠潔(戊二醛苯扎溴銨溶液)消毒,弓形蟲主要靠日常養殖場的驅鼠、驅貓,并在飼料飲水中添加磺胺類藥物進行預防,消毒則用煤酚皂或者燒堿。
豬的藍耳病(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表現為母豬流產,仔豬呼吸困難,部分可見體表皮膚發紫,肺臟也會有間質性肺炎,但肝臟不會有灰白色壞死灶。在病程方面,豬藍耳病的病程一般會快于弓形蟲病,藍耳病毒只感染豬,弓形蟲可以寄生在上百種生物身上,在無法準確判定時,可以通過涂片鏡檢或ELISA鑒別豬藍耳病和弓形蟲病。預防豬的藍耳病可以使用替米考星、清瘟敗毒散、疫苗等。
豬的鏈球菌病和弓形蟲病同為人畜共患病,豬的鏈球菌病一般分為四種型:敗血病型、關節炎型、腦膜炎型和淋巴結膿腫型。感染后同欄豬會出現不同型的癥狀,較少出現單一癥狀,大多數抗菌藥物對鏈球菌病有效,但弓形蟲病僅磺胺類藥有較好的效果。鏈球菌的預防可在飼料中添加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如黃芪多糖、五加芪粉等,同時注意日常消毒。
豬肺疫,民間俗稱“鎖喉風”,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患豬表現為呼吸十分困難,出現犬坐式呼吸,表現為肺炎或間質性肺炎。與弓形蟲病區別在于豬肺疫聽診可聽見啰音,叩診肋骨疼痛,肺部切面可見大理石樣花紋,胸腔內有纖維素性滲出,咽喉及其周圍有出血性膠凍樣浸潤,但肝臟不會有灰白色壞死灶,豬弓形蟲病主要呈現為間質性肺炎。豬肺疫用青霉素等多種抗生素治療都有效,如有條件可以進行藥敏試驗,找出最敏感的藥物。
副豬嗜血桿菌病也會引起豬呼吸困難、皮膚發紺、母豬流產、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解剖時也可見到肺間質水腫,腹腔有腹水,但是副豬嗜血桿菌病會出現大量的纖維性滲出,出現“包心包肝”的癥狀,可以通過這些方面與豬的弓形蟲進行鑒別。在治療時可選用硫酸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藥物治療。
龔地弓形蟲一般繁殖于貓的腸壁細胞內,逐步形成滋養體、包囊體。貓小腸內繁殖另一部分的蟲體,向大小配子體轉變。大小配子體發育成卵囊,卵囊將會對其他動物進行感染。卵囊具有較強的環境抵抗力,具有長達一年的生存期限[2]。另外貓弓形蟲可通過排泄物、滲出物、乳汁等途徑傳播,因此在養豬場應禁止養貓,同時做好驅鼠、驅野貓的工作,避免將弓形蟲傳播到養豬場內。
弓形蟲病在臨床上表現的高熱、氣喘、皮膚發紅等癥狀和豬瘟、藍耳病、鏈球菌病、豬肺疫等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有條件的豬場應及時進行實驗室檢測以確定病原,沒有條件做病原檢測的豬場應多進行解剖,如果病死豬有肺臟出血、腫脹、間質增寬、有淡黃色膠凍樣水腫液及淋巴結腫大、壞死等病理變化[3],同時肝臟有灰白色壞死灶,可懷疑有弓形蟲感染。
弓形蟲病一般發生在5~10月的溫暖潮濕的季節,因此養殖戶需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保持豬舍內的通風,在夏季高溫時節打開風機水簾系統,緩解豬舍內的高溫環境,平時還可以在飼料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芪貞增免顆粒等藥物提高豬的免疫力,減少發病的概率。
在臨床診療中,一定要多詢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前往養殖場實地查看,有些疾病雖然在臨床癥狀上相似,但是解剖后病理變化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光靠養殖戶口述,很容易表述錯誤或者漏掉一些重要細節。在本次診療過程中,筆者注意到養殖戶在前面幾次的治療中沒有使用過磺胺類藥物,解剖時又觀察到病死豬有間質性肺炎及肝臟有小的灰白色壞死灶,根據以上情況,提示筆者考慮到是否有弓形蟲感染,后通過實驗室診斷證實是弓形蟲感染。
磺胺類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首次給藥時應當加倍,同時因為長時間的給藥,需要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一些保護腎臟的藥物如小蘇打等,避免出現治好了病但是腎臟代謝出現問題。
在實際治療中,有些養殖戶用了一兩天的藥看到病情有所好轉,為了節約成本或者其他原因就擅自減少用量或者改用其他的藥物,這樣不僅不一定能治好,反而會使病情變得更加復雜,增大了治療的難度,造成更大損失,因此在配藥用藥過程中應多提醒客戶,避免出現上述情況。
在臨床診療中,基層獸醫應當具備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的品質,認真仔細、多問多看、多到現場觀察,才可能做到準確判斷,只有在診斷準確的基礎上才能給出正確的治療方案,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否則診斷不準確,治療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基層獸醫還要不斷加強專業技術學習,多深入養殖場,多問多看多學多動手多動腦,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幫養殖戶真正解決養殖方面的實際問題,才會得得更多養殖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