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云鳳 楊鳳敏
(1.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08;2.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07)
近年來,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國家層面乃至各省區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舉措。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2019年10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和人社部聯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要達到50%以上,明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國家目標。2020年9月,廣西出臺了《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方案》,提出了廣西目標:到2023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
2016年,廣西教育廳制定了《廣西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試行)》。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將“雙師型”教師進一步明確為既要教育教學水平高、技能能力強,又要同時具備教師資格證和相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盡管在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職能部門提出了很多積極的舉措,但是成效并不顯著,近3年來,“雙師型”教師申報人數、認定人數甚至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同時“雙師型”教師整體等級水平較低,通過認定的3351名“雙師型”教師中,初級為2668人,占80%;中級為585人,占17%;高級為98人,僅占3%。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2018-2020年廣西高職“雙師型”教師認定情況統計表
目前,廣西實行全區統一標準、認定、發證、管理的“四統一”認定管理模式,要求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申報者必須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相應等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具有本專業相應等級(及以上)“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職業資格證書。盡管在證書目錄列出了19個專業大類、200多個專業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但還是以傳統的行業職業證書為主,并不能列出所有的職業資格證書,特別是一些前沿科技行業企業自創的職業資格證書并未及時收錄進來,造成部分教師因為所持職業資格證書不在目錄中而不被認定。
目錄中的部分職業資格證書是通過書面理論考試獲取的,獲得證書的人員實踐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考核。由于認證主體單一,考核指標不全,選拔出來的“雙師型”教師大都理論見長,但實踐動手能力、社會服務能力不強;與此同時,大量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并得到行業企業普遍認可的專家能手被排除在評比范圍之外,因為缺乏認定所需要的各種證件,連破格初級雙師都無法“達標”,導致“雙師型”教師變成了“雙證型”教師,“雙師”“不雙”的現象普遍存在。
借鑒發達國家“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經驗和我國實際,“雙師型”教師應定義為: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能勝任至少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并掌握與該課程相關的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即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具有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與專業發展所包含的核心能力,包括學科思維意識、專業素質和課程教學方法等基本能力的教師。
雙師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雙師水平將呈現不斷提升狀態。以高職教師為例,對應于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雙師可以分為初級雙師、中級雙師、高級雙師、大師(名師)等階梯型遞進式的四個階段,與之相對應,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雙師等級遞進圖示
考核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指揮棒。教師是否具備雙師能力素質,最基本的條件是同時得到教育部門和專業領域所在行業部門的認同。專業領域工作經歷是“雙師型”教師考核的起點,當前普遍把專業領域崗位頂崗實踐鍛煉作為唯一形式是不科學的。教師的專業核心能力提升可以通過企業頂崗實踐,也可以通過項目實施、社會服務,考核方式可以通過項目實施或實踐的物化成果,也可以是考試考核、技能競賽成績等方式。目前,我國各行業大多開發有不同工種的職業技能標準,學校應該與行業、企業合作,將這些標準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不同層級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指標,構建結果導向型和過程導向型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摒棄當前“雙證型”和“雙職稱型”評價認定方式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誤導。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教師的職業發展歷程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以支持和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諸如教師實踐鍛煉、青年教師職業導師制、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選拔與管理辦法、專業帶頭人(或學術帶頭人)選拔與管理辦法、教學名師評選及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從物資激勵、精神激勵及時間、人員支持等方面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讓處于不同發展期的教師均獲得培養機會和資源,促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激勵教師發展的系列文件一覽表
通過構建雙師型教師培育機制,從政策上激勵教師努力獲取更高層次的雙師。首先,不因教師資源緊缺影響教師實踐鍛煉。學校合理安排教師的教學任務,充分利用寒暑假及開學初和期末停課考試的時段,讓教師集中時間參加實踐鍛煉,確保老師既能在假期得到適當休息,又不耽誤正常實踐學習。其二,不因下企業實踐鍛煉影響收入。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能獲得一般行政人員的津貼水平,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其三,建立教師實踐鍛煉企業庫,為教師參與實踐鍛煉提供便利。高職院校通過建立產業學院、企業教師工作室等方式開發教師實踐鍛煉企業庫,擬定教師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習崗位和指導教師,確保實踐鍛煉質量。
2.4.1 “校、企、協”協同育人模式 根據專業建設和教學工作需要,選派專業教師到生產一線實踐,學習企業先進技術和生產流程,提升專業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認知水平。教師根據專業建設和自身發展需要,擬定學習計劃,通過“自學+培訓+行業協會競技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及能力水平,并依次晉級。
2.4.2 大師引領模式 以專業為單位,引進企業高端技術人員或利用學院的大師資源,舉辦大師工作室,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引領教師團隊圍繞企業經營或社會服務項目進行反復實踐、交流,錘煉職業素養,培養職業能力。
2.4.3 社會服務推動模式 通過承接鄉村或政府、企事業單位服務項目,或外派工作人員參加政府舉辦的大型活動項目、鄉村振興活動等形式,讓教師在項目實施或服務過程中成長。如鼓勵教師參加廣西科技廳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借助來自于廣西科技廳、各地市科技局或其它相關基地建設項目,以服務項目為中心,組建創新服務團隊,在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各司其職,在實施項目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伴隨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快速推進,高職院校著力推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以滿足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急需大批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教師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建議高職院校要從事業發展高度,立足本院實際,編制“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規劃,并以此為藍本,指導各專業群、每個專業直至每個教師編制自身五年發展規劃,形成從上到下層層分解,從下到上層層保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璉。其二,構建“自然積累+培訓+實踐+服務”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的成長路徑,同時提供各類培訓、實踐、服務菜單供其選擇,讓教師可以自行拜師學習,也可以選擇參加各類專題培訓或層次較高的訪學,或選擇到企業跟崗或頂崗鍛煉,到企業大師工作室跟班學習,參加社會服務等實現自身價值。其三,要制定科學可行的“雙師型”教師考核標準?!半p師型”教師考核標準分級設定,充分融合教育主管部門認定標準、行業企業單位工作崗位需要的技能水平標準、學院專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需要的教學能力標準。從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教研科研、社會實踐等四個維度,明確“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標準和業績標準,評價要素具體可操作,評價主體還包含學生、同行專家、企業管理人員,全面體現“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內涵要求,對于無論是行業企業引進的“雙師型”教師,還是學院培養的“雙師型”教師,都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