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
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是以信息技術系統架構中的電子計算機為主,再借助先進的會計信息統計系統代替傳統以人工為主的信息數據處理方式,達到真正自動化、智能化的數據信息加工處理效果,也符合互聯網時代下對于現代企業會計的工作需求,更符合中職教育追求實用性、先進性的特征[1]。因此,會計電算化教學作為新時期會計教學中的全新領域,對提高學生今后的工作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會計電算化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會計學會在長春市召開的專題研討會上正式提出的,發展至今,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一門融合電子計算機、科學管理等多方面內容于一體的邊緣學科,更是計算機與會計工作相結合成熟發展的產物。會計電算化的興起更加側重于工具的變革,與手工會計相比,工作側重點與工作程序均無較大變化,但是在應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后,使得原始單據和記賬憑證的整理和審核更加高效,確保能夠準確無誤地輸入在計算機中,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更能夠減少誤差。因此,會計電算化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范會計工作程序、推動會計技術方法理念革新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2]。
教學資源滯后性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目前,我國仍有許多中職院校的重視程度不足,再加上對于會計電算化方面的投入不夠,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仍然將書本當成唯一的教學資源,缺乏教學體系整體架構的設計。由于會計電算化教學實用性較強,對教學設施有著一定的硬性要求,但許多中職學校由于自身辦學能力及經費有限等原因,在課程課時設計上一味壓縮,出現理論與課時不匹配的情況,而硬件設施配置較低,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理論學習和以后的實際操練情況,關系到學生的實訓效果。特別是一些相對偏遠地區的中職學校,其教學資源更是十分落后,甚至會計電算化這一必要的科目尚未普及,若是只能夠通過書本進行講解,學生無法對會計電算化有一個全面、完整的認識。而缺少必要的實踐會使得學生在工作后來到就業崗位上,與其他會計電算化人才相比個人能力明顯不足,更是失去了工作競爭力。
教師能力急需提升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又一問題。教師的個人能力會影響甚至決定著電算化教學水平,但目前我國仍有許多中職學校教師的業務能力與普通中學教師業務能力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些教師通常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教學能力,由于個人業務能力的不足,再加上許多教師缺乏與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的意識,在會計電算化教學深入的今天,教師對這種新興學科了解不足,計算機方面能力相對有限,會嚴重制約中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效果。
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又一問題。我國有許多中職院校停留在應試教育時期,教學模式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但考慮到許多中職院校的學生是因為學習能力不足才迫不得已來到職業院校學習一門手藝,而仍然沿用以往學生所熟悉的教學模式,無法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會影響學生技能的掌握效果[3]。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若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無法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的。現有的滯后性教學模式無法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再加上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學習相對吃力,對于這種處于學科交叉邊緣的學科而言,會計電算化更是加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豐富教學資源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優化策略之一。通過上述分析得知,許多院校內部的教學資源存在滯后性,課本成為唯一的教學資源,會嚴重影響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效果。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開展教學時務必要注重教學資源的充足。中職院校管理者需要加大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方面的投入,建立獨立的電算化模擬實驗室,在實驗室建設上要突出仿真性,做到全方位地模擬現代化的工作流程,確保學生的上機質量和時間,確保學生在充分學習理論知識后,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實踐和模擬,在走出學校后,面對工作崗位才能夠更好地應對[4]。與此同時,要打造網絡教學平臺,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會計電算化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一些在線交流平臺,通過傳播微課教學課件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會計電算化中的一些教學重點和難點。
構建高質量教師團隊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又一優化策略。通過上述分析得知,我國仍有許多中職院校內部的會計專業教師業務能力不足,對于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仍然存在認知的局限性,也難以為學生呈現出高質量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體驗。針對這一問題,要構建高質量的教師團隊,需要轉變當前會計教師計算機能力落后的問題。
首先,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師也需要立足中職教育的實際,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廣泛涉獵財務管理、計算機等多方面的知識來增加自身的教學技能。因此,中職院校管理者需要重新審視當前會計教師的業務能力,并安排其進行統一的專業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包括基礎的會計知識,更包括會計電算化的一些涉及計算機理論的先進會計內容,確保接受培訓后的中職教師能夠為學生呈現出更加高質量的會計電算化課程。
其次,學校在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師資分配上,需要著重挑選兼具會計學與計算機知識俱佳的教師,使其能夠熟練運用會計知識和電算化軟件知識,還要定期選派教師外出實習,通過實習,在了解最新的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和掌握教學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校內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
最后,學校要從外面引入新鮮血液,豐富教師隊伍,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兩種方式,選擇出更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及較強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的人才來到中職院校就職,為其提供相對豐厚的報酬和薪資待遇,通過重新調整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師結構,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
豐富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又一優化策略。根據上述分析得知,我國中職院校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尚未被發揮出來,會對會計電算化的學習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針對這些問題,需要豐富教學模式,創設新穎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體系。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師生的課堂地位,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會計電算化的相關知識,并在一旁進行輔導和解答,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PBL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機制,教師為每個小組發布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學生各自分工明確,以小組團隊合作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而不同的新穎教學模式都更加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例如,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提出學習任務,通過講解和演示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到會計電算化具體課程的任務、思路、操作方法和結果,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考慮到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難度較大,教師也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尊重個體差異性的同時展開分層次的教學。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為了培養出更多國家所需要的全能型、復合型人才,中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務必要進行深層次的改革,結合學生的當前學習情況和未來的就業工作要求,重新調整教學思路和模式,引入先進的教學資源。注重教學改革創新的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培養出更多扎實掌握會計電算化知識和技能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