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容
(廣西賀州市八步第一初級中學 廣西 賀州 542899)
寫作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內容,優化寫作教學需要教師開展積極有效的探索,創設輕松愉快的寫作環境、重視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采取鼓勵性的作文評價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逐步深入的寫作指導,幫助學生細致有序地觀察生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升作文水平。
1.1 學生缺乏寫作技巧。初中生的思維很活躍,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會有強烈的表達欲和好奇心。在學生拿到作文題目的時候,就會文思泉涌,腦海中有很多可以寫的內容,但是在下筆的時候就不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感覺什么都可以寫,就是不能夠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寫作時,思緒混亂,不能夠很連貫的將事情發展過程表述出來。
寫作很鍛煉學生的文字功底和表達能力的,老師能從學生文字中感受到學生的真實水平,為了提升中學生更加豐富的文字表達和思維意識,初中語文老師需要在每次作文審批完以后,開展一次作文的點評和寫作技巧的鍛煉。讓中學生能夠在訓練的時候,發現自己寫作的不足,持續提升文章寫作能力。
1.2 缺乏寫作方向。初中作文以敘事為主,大部分文章類型是記敘文,中學生在描述事情的發展過程時,很多話語缺乏斟酌、思緒混亂、廢話連篇,老師在作文中不知道他記敘的事件是什么,給老師感受就是很混亂,并且缺乏對細節的闡述,找不出作文的亮點之處。在敘事描寫時,學生應注重細節的描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發現道理。老師讓學生從每天發生的事情出發,善于觀察身邊的人和物,對每一天經歷的事情做一個總結,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復雜是事情簡單化。
1.3 教學風格單一。在學生第一次接觸記敘文的時候,老師都會讓學生欣賞一篇優秀的范文,讓學生在范文中找出寫敘事文的框架和結構。這樣往往會把學生帶到一個寫作的誤區,學生會去模仿范文的格式和題材,讓學生缺少寫作的創新意識,很難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學生在這種固有思維下,很依賴他人,對于剛拿到的作文題目大腦一片空白,總是想從別人的作文或者文章中找到寫作的思路,要不然無從下手。
2.1 強化審題能力,引導學生寫作思路。對于初中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培養,對于語文老師來講確實是一件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特別是在寫作課堂,老師不但要利用作文命題來引導學生開展寫作整體框架,還要與具體的事件相融合協助中學生展開寫作思路,從而協助中學生完成一篇優秀的文章。
舉一個例子,在創作以《童年的愉快時光》為命題的作文時,老師能夠讓同學們隨心所欲的講述自身的童年趣聞,指引同學們以自身童年進行作文話題創作,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了苦辣酸甜,都能夠作為優秀的作文創作素材,在培養初中生具備自主思考的同時,可以言之有物地開展創作,還在準確的命題內容范圍內,創作出風格各異、生動形象的作文,進而高質量的完成初中生語文寫作教學。
2.2 仔細觀察生活,提高學生寫作意識。初中的文章寫作鍛煉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利用引導中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細微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寫作思路,這樣創作而出帶有生活氣息的文章,不但是創作優秀文章的基礎前提,更是生活化教育的真實表現。
舉一個例子:老師能夠利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謝不平凡的自己》這部公益廣告位載體,引導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平凡人進行觀察,體會每一名平凡人的平凡事。進而,既能夠讓學生利用觀察到的一個人物展開描寫,也能夠開展讓中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平凡人所從事的事情進行記錄描述。這樣,就能夠促進中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細微觀察,并且通過寫作鍛煉,最終形成以平凡的日常記錄創作出不平凡的文章。
2.3 積累寫作素材,促進寫作水平提升。初中的文章寫作,不是簡單的只需要中學生可以從事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人物的簡要概述,更需要中學生可以在寫作的不斷積累過程中,挖掘其文章深處的意義。這就要求老師既可以不斷的引導中學生對日常生活素材進行發掘積累,更可以幫助中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的積累,讓中學生把這些日常積累的素材融入到語文寫作之中,進而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舉一個例子:語文老師能夠在每一年的開學季,為中學生推薦5-10本經典的課外閱讀書籍,之后對每一天都對書籍中的經典語句進行摘抄記錄,還可以對自己感觸較深的文章,以讀后感的形式來鍛煉自己的文章寫作能力,最后,每周或者定期語文老師對這些進行精要評述,從而提高中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
總之,為了可以讓中學生將作文寫的更加優秀,就要激發中學生對文章寫作的興趣,在興趣中發現文章寫作的樂趣。通過大量的閱讀,知識的積累,將作文用更加優美文字描述出來。中學生的智育與德育發展與寫作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初中語文老師要重視提高中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