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曦光 李新華
(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 廣東湛江 524088)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9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健康中國戰略”確立為一項國家戰略。這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健康,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全民健身中,安全排在首要位置。游泳是深受人們歡迎的體育項目,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但由于其具有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危險性大、關系到人身安全等特點,導致每年夏天都發生不少溺亡事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37萬人死于溺水。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該文分析了廣東省游泳場所安全管理現狀,旨在為游泳者避免安全隱患提供參考。
20 09年,由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應當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根據《全民健身條例》第三十二條第四款的規定,2013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公布《第一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目錄公告》,確定游泳為第一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之一。該文所分析的游泳場所不包括公開水域游泳。2016年5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修改版《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相關體育設施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具有達到規定數量、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和救助人員;具有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育設施、設備、器材安全檢查制度等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條件。這些條件和資格,是發展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特殊性要求,是加強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的監管,加強社會體育指導人員隊伍建設,確保公眾參加健身活動的安全保障。
作為高危險性體育項目,雖然在2002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取消了體育經營活動的審核權,一般性的體育經營活動不必經體育行政機關的許可,僅需進行工商登記。但游泳具有高危險性,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申請行政許可。目前,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海南省、山東省、吉林省等地區的體育局在新制定的地方性體育法規中,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設立了行政許可制度。還有些省級體育主管部門沒有制定高危體育項目相關法規,應當盡快與當地政府法制部門聯系,適時予以調整,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
泳池屬于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場所,游泳場所經營須經體育部門審批,對其場所的規范性和救生員是否達到要求等方面進行檢查、審核,通過后,工商部門再準予發證。但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對此項規定還未完善、落實,甚至體育部門對游泳場所基本上不介入管理。
我國對從事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從業人員,在專業技術、技能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在技術培訓、輔導、裁判、安全救護等領域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其所具備的資格、資質是由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認定,該中心于2004年6月成立。2005年,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河北、黑龍江、陜西7個試點省市正式建立首批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2018年,全國鑒定人數超過16萬人次,比上年增加27%;在各省市鑒定中,廣東、江蘇、浙江鑒定人數名列前三甲[1]。目前,全國有28家體育行業職鑒站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許可》。2017年,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確立實施,在職業資格整體削減70%以上的背景下,體育行業保留了5個許可類職業資格,即游泳救生員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游泳、滑雪、潛水、攀巖等職業資格,可見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從業人員的高要求、高標準性。
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是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和中國紅十字(廣東)水上救援隊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培訓基地,每年培訓諸多的游泳救生員和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學校游泳場所開放時,注重救生員的安全教育和業務學習。每學期開學初、中、后期或不定期時間強調場館管理員、教師和救生員思想教育和業務學習,以確保游泳場所安全開放。同時,游泳場所從業行為,須衛生許可證及人員健康證“兩證”齊全,禁止無證或超范圍經營。
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實會議精神,在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省公共體育場館、群眾體育活動和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的安全生產和治理,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責任和措施,堅決遏制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020年4月12日,廣東省體育局印發了《2020年開展廣東省公共體育場館、群眾體育活動和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從總體要求、組織領導、檢查內容、工作安排、工作要求5方面進行全面部署[2]。2020年6月19日,廣東省體育局公布了2020年廣東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游泳)場所隨機調查監管對象,對韶關、陽江和茂名3個市的107個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游泳)場所進行抽查[3]。這體現了國家、各地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和監督體育市場秩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安全參與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
廣東省體育局在2019年6月22日至7月4日,抽查了深圳、珠海、惠州、東莞、揭陽、云浮市等市6個公共體育場館、6個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游泳),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抽查單位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有關市體育行政部門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仍未很好落實;未建立安全臺賬;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夠完善;安全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酒店、鄉村泳池未辦理游泳經營許可,未配置救生員或安排未取得救生員證的社會人員參與救生,存在較大安全隱患[4]。
各級體育部門要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全國和各省市體育局、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等政府部門可建立體育行業技能大賽長效機制,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多組織經營管理者、教練、社會人員等進行專題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特別是急救課程,讓更多人們掌握救助他人的能力。
當前我國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法制環境還存在欠缺,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沒有建立統籌規劃和發展體育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體育標準化管理辦法》,約束力不強。我國頒布的《第一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目錄公告》中游泳不包括公開水域游泳,對公開水域游泳管理缺乏高層體育立法。
體育行政部門首先應高要求、高標準、高統一地讓從事游泳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進入市場,包括經營許可證制度、從業人員資格認定制度、行業標準制度。從源頭抓起,提供消費者優質鍛煉的環境。執法部門在監管中,加大力度,確保無死角盲區,加強事后檢查監督,避免發生傷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