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麗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僅企業需要大量德高技精的優秀專業人才,而且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職學生投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去,提高社會的創新能力。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在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方面頒布了眾多的鼓勵、優惠措施和保障性政策,但是高職學生自身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創業環境以及與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學歷人才競爭的同時,仍然會有巨大的精神壓力。同時,受目前網絡輿情和外來文化的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出現了誠信意識淡薄、愛國主義熱情銳減、就業創業功利化、職業道德缺失等眾多問題。面對這些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加強高職就業創業思想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將就業思想作為德育創新的重要內容,進而促進高職德育模式的新拓展[1]。
針對目前影響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思想狀況、道德觀念的各類因素,對高職學生的德育現狀可以從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家庭影響和個人認知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社會環境作為學生生活、工作不可避免的環境因素,對于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素養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近些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一些依附于網絡傳播的各類不當言論不斷侵染和毒害著高職學生的思想。比如眾多高職學生在借助網絡技術進行創業的同時,也往往會因為受到利益的吸引,而走向失信、售假的錯誤道路;受到網絡謠言、具有煽動性的政治言論等影響,從而動搖了高職學生原本的愛國理念。由此可見,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于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也往往會產生眾多負面的德育效果。
目前,高職院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道德教育的時間基本是集中在時間有限思政課程教學中,沒有其他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頂崗實習中貫穿思政教育,沒有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融入德育觀念;二是德育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片面,基本是局限于思政課程的教材內容等方面,而對于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就業創業思想、職業道德等內容則鮮有涉及。
家庭道德教育作為學生德育生活的起點,家長言行舉止、家庭德育氛圍等對于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是學校德育、社會德育無法取代的。盡管高職學生步入高職院校以后與家庭接觸的時間較少,但是很多家長在就業、創業以及對于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觀念,以及對學生道德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在日常的電話交流中,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面對個性鮮明、獨立自主的“00后”高職學生,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甚至在學生就業創業中過多地將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現實主義等灌輸給學生,不利于學生正確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養成。
高職學生經過幾年的教育,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但是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而言仍相對片面,特別是高職學生在創業擇業方面的考慮過于非理性,一味追求好城市、好單位、好崗位、好待遇,而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個人的理想信念、國家的發展需求等考慮較少。對于現實問題缺乏理性長遠的分析,使得高職學生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和事物表象所迷惑,從而陷入種種誤區[2]。
首先,就業創業目標導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符合思政教育改革,有利于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強、道德素養高的創新型高職人才。以就業創業目標為導向,可以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推向常態化、生活化,將德育課堂與校園生活、校外活動相結合,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的復合型人才[3]。
其次,以就業創業目標為導向有利于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讓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與社會發展、企業需要緊密相關,充分發揮其“立德樹人”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最后,以就業創業目標為導向的思政創新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競爭力。有針對性、方向性地開展道德教育,可以為高職學生的創業、就業以及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素養、專業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就業創業目標導向的高職學生思政教育,既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與高職人才目標以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培養相契合,又要針對目前高職學生所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充分發揮學校思政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全面開展立志教育、心態教育、團隊協作教育、適應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法律意識教育、自我調節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筑就業創業教育思想的立體網絡[4]。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旨在為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只有將專業教育、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就業創業思想教育相融合,將就業創業作為高職思政教育的載體,不斷拓展德育內容,延伸德育時間,讓道德教育成為助力學生職業發展的推動劑。將高職思政教育與學生職業發展相融合,在專業課程教學、班主任管理、思政課程教學、校園活動中充分融入就業創業思想,讓思政教育與職業實踐相結合,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思政學習和道德素養提升的內在動力,并逐漸落實在實際行動當中。
基于就業創業目標為導向的高職德育需要在原來的人生觀、成才觀、創業觀、就業觀等價值觀念教育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新時代對于高職人才德育素養、思想品德的新要求,不斷創新觀念、與時俱進,逐漸培養學生的就業危機意識、多元擇業意識、就業誠信意識、職業道德意識,才能更好地面對新時代激烈的人才競爭挑戰。比如在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一定要教育學生打破“一次就業定終身”的傳統思想,既可以“先就業,后擇業”,也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各類扶持政策,勇敢創業,更大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和職業夢想。
基于就業創業目標導向的高職德育并非僅僅局限于學生在畢業前夕的就業教育、創業指導等教育,而是要將專業就業思想教育貫穿于整個高職教育的全階段,從學生的入學教育到畢業時的就業指導,從校內學習到企業頂崗實習,全力構建一個立體化、全過程、全覆蓋的高職思政教育體系,針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道德教育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全程教育,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道德素養的同時,讓學生做好知識、能力、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就業創業準備,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社會適應能力[5]。
培養高職學生,不僅僅是對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表達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社交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職業特色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就業思想的教育也不能僅僅依靠思政課程教學、學生工作者、就業指導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要將教育教學與學生管理、課堂教學與校園活動相結合,構建系統科學的德育機制,實現對高職學生道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對于良好德育環境的營建,一要規范就業市場,加強就業市場的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方向;二要將課堂教學、校園活動、學生校園生活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校園思政環境;三要加強家校合作,引導和提升家長的道德素養,讓家長在言談舉止、思想品德等方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6]。
基于就業創業目標導向的高職德育模式創新研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它不僅對于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創新就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直接關系著德育課程改革、學校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高職德育模式的創新發展必須要結合學生就業創業的實際情況,深刻認識到就業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夠不斷地解放思想,不斷探索和創新高職德育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擇業觀、職業觀,讓高職畢業生擁有良好的心態積極應對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實現自身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