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 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中專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優化和改革,中專院校對院內不同學科之間的平衡配比關系也隨之發生相應變化,針對中專院校體育學科目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迭代,體育學科的教學改革內容已經有了新的方向,將游戲化教學模式引入當前的教學課堂已經成為中專院校體育學科教學模式的必然發展趨勢。
中專院校體育教師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往往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短時間內向中專生們灌輸大量的與體育學科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作為課堂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卻忽略了體育學科作為一項以強健學生體魄,增強學生身體素養為宗旨的學科,教師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將課堂教學重點落實在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參與熱情,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科學有效的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綜合提升學生的自身學科素養的層面上。游戲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具有課堂教學模式多樣、教學內容趣味性強、教學流程變化多樣以及教學模式競爭性強等特點,因此,該種教學模式引入到現有教學課堂中立即受到了廣大中專生們的熱烈歡迎,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體育教師根據現有體育課堂的教學成果對以往體育教學課堂中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梳理后可以發現,參與體育知識學習的中專生相對較于同年齡段的其他的高中生而言,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較為薄弱,導致該部分學生在學習層面上對體育學科的課堂參與熱情較低。因此,傳統模式下的體育教學課堂中確實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現階段,我國中專院校中普遍存在體育學科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的教學問題。以往的體育學科教學課堂中,雖然體育教師與中專生同屬于課堂中的教學主體的范疇,但學生往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其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不被教師所承認,尤其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中涉及的體育學科內容相關的知識點作為日常教學工作的重點,卻忽略了中專院校的學生是否對教師課上所講的教學內容予以充分理解。傳統模式中這種單方面傳輸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忽視了中專生對體育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力,現階段普遍存在于中專課堂的體育學科教學模式并不是一套萬能的教學模板,其面對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學習積極性高低不同的中專生群體并不能取得完全相同的教學成果。其次,面對體育課堂教學中過程中切實存在的教學問題教育工作者應從根源出發針對師生之間溝通頻率較低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無法根據學生們的實時反饋對課堂教學模式予以相應調整的客觀問題,應從根源入手通過優化現有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體育學科素養、激發學生們的體育學科學習熱情的教學目的。最后,針對教學現有課堂中切實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應嘗試通過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降低體育游戲引入現有課堂的引入門檻,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同時使得體育游戲在中專體育教學課堂中得到合理地運用[1]。
以乒乓球在體育課堂的教學案例為例,教師在嘗試將乒乓球運動引入現有的體育教學課堂中時,首先要將乒乓球教學內容與游戲化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并最終引入到中專體育教學課堂中去。教師在課程開始前需要根據乒乓球運動項目自身具備的運動特性與體育游戲的適配程度設計符合體育教學課堂教學預期的體育游戲規則,并將該項體育游戲規則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注意事項在課程開始前向中專生們傳達清楚,以此幫助學生在后續游戲過程中,短時間內高效而全面地掌握游戲規則,享受到體育游戲的樂趣。其次,教師在將乒乓球運動與體育游戲進行有效結合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差別對學生予以科學的分組,并組織中專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遵循體育教師制定的游戲規則展開小組之間的競賽,在保證每個小組之間參與人數是相等的基礎上由教師擔任裁判,對小組之間的運動比賽進行裁判,以此確保該項游戲的公平性[2]。并在部分小組失去參賽資格后邀請競爭前期競爭失敗的學生參與到后續體育游戲的勝者裁定環節,以此幫助中專生們盡快熟悉乒乓球運動的技術要領與游戲規則,為教學課堂增添一定的趣味互動性。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應將教學主題與游戲主題予以升華,以總結的形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與游戲內容進行客觀評價,該種收尾模式使得學生能夠深刻感悟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培養學生體育競技精神的教學目的,進而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同時也能夠推動體育教學工作的高效率進行和順利的完成。
中專院校的體育教師在對以往較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課堂進行深度分析后可以發現,中專院校的體育課教學課堂中普遍存在不重視體育學科的教學理念,且體育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單一也是體育課堂教學活力逐漸流失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教育工作者若未能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從根源上杜絕該類問題的二次發生并針對該類問題的后續成因予以相應的技術處理,將會進一步惡化現有課堂教學氛圍,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現有體育課堂的逆反心理。
中專學校相較于高中院校而言,因受其自身屬性的影響,導致該部分中專院校獲取的生源中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具有學習能力較弱和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因此,中專院校的管理人員針對學生群體中客觀存在的學習短板,應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知識技能上面,而該種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的求職競爭力,卻忽視了體育學科在中專院校中所占的課時比例,從而導致中專院校的體育課堂普遍存在。基礎課堂基礎設施投入資金較少、體育課堂必需的教學設備老舊、體育活動場館建設不達標等問題,甚至存在其他學科對體育學科的教學時長進行征用的現象。且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主要通過對講解與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育學科知識,而體育學科教學資源的缺乏將導致學生在深入學習體育學科知識時無法對其產生相應的感悟理解。進而出現學生在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時往往由于自身動作不到位,導致自身身體受損,從而將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們的體育學科學習熱情。針對上述體育課堂中切實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應結合中專生自身特點,選擇適當的體育游戲,并將體育游戲引入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以此激發學生們的體育學科學習熱情,為后續引導學生深入參與到體育課堂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實現體育游戲與學生們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師在選擇體育游戲時,應充分考慮自身所選擇的體育游戲的設定是否符合學生們的實際需求,現階段市面上存在相當數量的體育游戲,而該部分體育游戲是否符合中專生現階段的體育學科學習需要,是體育教師在選擇體育游戲時應重點甄別的。該類體育游戲的游戲設定應遵從引入該類體育游戲的年級出發,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心理和生理發育狀況,對游戲設定中涉及的游戲內容進行充分的篩選,選擇合適的游戲設定才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其次,教師在選擇恰當的體育游戲時,要充分遵循“循序漸進”的游戲參與原則,通過簡單的游戲入手,使得學生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教學環節中,并通過逐級遞增難度的方式,在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去追逐對游戲勝利的渴望。避免由于對體育游戲的初始閾值設定過高導致學生對后續游戲失去信心,從而將提高學生參與該項體育游戲的門檻。最后,教師在選擇恰當的體育游戲時,應充分考慮其在組織學生參與到該類體育游戲的過程中,該游戲過程是否和諧。體育游戲作為一項聯通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動教學渠道,該類教學模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提高師生之間互動頻率的教學任務,因此,該類體育游戲的游戲過程是否和諧是鑒定該類體育游戲是否可以引入現有的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評判標準。
隨著我國教育工作者對現有教學內容的深度思考,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已經逐漸意識到體育學科教學應摒棄以往陳舊、刻板、僵化的學科教學思維,將日常教學工作的重點落實在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強健學生的體魄上層面。因此,體育教師為了達成該項教學目的,其應從實際出發通過對現有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逐漸提高體育學科在現有課堂教學體系中的教學地位。而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教師應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課堂進行一定的優化創新,即在體育教學平臺中引入體育游戲。
經科學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將體育游戲引入現有的體育學科教學平臺中已經成為當前中專院校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由于體育學科相較于中專階段的其他學科而言,該門學科具有師生互動頻率高、符合這一時期中專生門的心理行為模式等多項優勢,將導致體育游戲一經引入即能充分調動學生們對體育學科的參與熱情。
以體育運動中的籃球運動為例,教師在選擇以體育類為核心的游戲教學模式時,應充分考慮以下三點內容:首先,籃球游戲教學符合中專生們的性格特點,是當下學生們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選擇該類運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其次,體育籃球游戲作為一項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游戲,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們不同運動能力將學生們進行科學的分組,以此達到游戲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的教學目的并增強該項運動在學生群體中的吸引力。最后,體育教學作為一項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游戲,學生在參與過幾輪對抗性練習后往往趨向于通過提升自身運動技巧實現比賽的勝利,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將體育學科知識與體育游戲內容深度結合,在團結學生們的運動熱情的同時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以此激發學生們參與熱情。
體育教學課堂中引入游戲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體育課堂教學延伸,即將局限于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延伸到學生們的課余休息時間,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班級內的小組成員積極投入到體育學科的專項訓練中,從而對后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育學科知識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高中專體育教學的質量,確保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