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
近年來,隨著時代進步與經濟發展,數字化時代到來。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業財融合需求的不斷加深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將此技術運用在自身的財務工作當中,完成財務數字化轉型,以此來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實力,使企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本文基于調查財務數字化轉型產生的背景及意義,通過闡述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定義及本質特征,分析財務數字化轉型所面臨的挑戰,探討形成一個具有動態能力的財務數字化轉型策略。
1996年,美國學者泰普斯科特提出數字經濟的概念[1],進一步拓寬了新經濟形態的研究之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后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將信息經濟與產業經濟相融合,迎來了經濟的高速上升期,我國當然沒有忽視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為35.8萬億元,占GDP比重36.2%。但同發達國家相比較,仍有一定差距,無論是國際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壓力,還是國內經濟精益化管理迫切需求的內部環境帶來的挑戰,都促使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快數字化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隨著產業與數字科技融合的不斷推進,共享服務、云計算、大數據、AI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信息技術在應用領域日臻成熟,企業的經營活動與生產方式逐漸轉向數字化、智能化,重塑著新的競爭生態和運營方式,同時支撐企業戰略決策活動的管理會計人才,也必將及時作出調整,從而適應新的外部環境,數字化與財務的融合程度及價值創造自然而然成為經濟市場競爭的重要實力體現。中國制造業涌出一批智能制造生產方式創新的企業數字化實踐成果,企業數字化財務轉型應運而生,新興手段被應用到財務領域,使財務流程不斷優化、財務運營效率不斷提升。
1.財務數字化助力實現企業精益化管理目標。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壓力下,企業面臨著精益化管理、戰略及時轉型、加強風險控制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的需求,財務數字化轉型后通過對信息系統及管理制度的梳理整合,促進了標準化與精益運營,改進了過去由于業務流程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高造成的浪費和損失。
2.財務數字化有利于提升企業運營能力。數字化轉型將會變革企業的商業模型,提升組織的運營決策能力。傳統的商業決策主要依靠人為經驗做主導,通常存在主觀意愿和局限性。前期的孤島型作業方式的應用,整體缺乏協作的思想。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融合各口徑信息,建立數據間的有效鏈接,從而方便管理層實時獲取價值信息,能及時從全局利益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做出決策。
3.財務數字化有助于充分發揮財務價值。財務部門作為企業價值管理的核心職能,財務報告信息發揮著很高的價值。通過數字化轉型,能夠降低過去粗放管理出現的人為操作風險,如稅款多繳、早繳、進項抵扣浪費等損失,能實時提取數據信息快速形成市場預判、找出降本增效的根源,創造更大的企業價值。
4.財務數字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將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作為根基,構建財務引領、業務驅動的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推動互惠互聯、最終帶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財務數字化是通過充分應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經營相關信息采集并進行加工處理,篩選并摘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轉化、存儲,并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及管理需要,為管理層價值決策輸出有效數據的過程[2]。
特征1:新管理模式的形成。新管理模式是從流程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用戶驅動、價值驅動。傳統財務職能在進行數據分析或是企業經營管控時,往往采用的是流程驅動的思路。而數字化技術變革帶來了新的動能,它讓傳統的財務記錄、分析、監控、決策甚至業務支持等職能都呈現出實時的動態過程,數據在企業內外部之間自由流動。隨著近年來財務與業務的不斷融合,財務管理早已從傳統的思維走向價值管理,通過整合傳統的技術,利用海量數據資源綜合管控及跨區域配置,強化各流程、驅動模塊的銜接,促進數據流通,形成價值交換,有效發揮財務工作職能[3]。
特征2:企業整體管理由數據管控轉向價值賦能。傳統企業通常是高層管理者決策,基層執行的機械化管理模式。數字化變革時代,人類對數據的吸收分析以及決策時效性大大得到提高,員工已然不再是被管理、被控制,按照指令完成任務的工作模式。因此,需要財務能夠實時賦能業務,為業務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持,同時能將更多的財務常規應用類知識賦能給業務層、管理層,未來可實現通過智能的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系統由業務部門直接進行數據的處理,完成自動抓取數據與管理信息,達成業財融合。
特征3:財務的組織模式的迭代與效能提升。財務組織模式將會由傳統的金字塔式轉向矩陣制多層式。未來數字化時代下,財務管理組織將會出現區域業務財務起到賦能服務作用,與市場、客戶交互最多,財務職能將更多的轉向智能職能以及智能服務;平臺財務會完成大量傳統財務工作,是目前多數企業建立的業務中臺,在平臺層,財務中臺、人力中臺、供應鏈中臺將會進行一系列整合,為區域財務和總部財務抓取更多的有效數據信息;集團財務(或是決策后臺)不再屬于原有的金字塔結構之中,重新梳理后的職能將是賦能地區財務與平臺財務,完成規則的制定與其他各職能的協調配合等[4]。
在推崇數字化轉型浪潮背景的前提下,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通常在經歷數字化轉型決策時,會導致普通員工缺乏根本的動力,技術人員不了解企業的具體業務流程,管理者把握不準方向,這樣就會導致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方向不明確。所以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是首先設立一個符合公司情況的合理目標,由企業的決策層引領,自上而下的逐步推進。比如由原來的手工信息收集成為電子化信息,由原來的不同渠道的返利計算逐步到集中收集數據云計算。企業經過深思熟慮后,真正要推進全面財務數字化時,我們需要考慮人員、財力、決策流程、技術、時機五個方面的因素。
疫情之后財務會計人員工作遇到急需解決的信息技術應用,如遠程安全登錄、移動審批、遠程報稅、遠程數據收集等等。目前的現狀是數字化人才的短缺。為了確保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有效實施,企業首先需要擁有與之相應匹配的組織能力,包括員工的能力、意愿和治理。員工能力是指財務數字化人才所具備的各項專業能力,為確保數字化的順利進展,企業需要策劃一套完善的人才建設體系,核心技術人才通過招聘來滿足,同時還需引入外部專家學習并培養內部人才。員工意愿是指員工的主觀價值意愿和工作投入度,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尤其需要高層管理者通過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結合企業文化變革,宣傳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將員工的績效工資與數字化轉型工作成果強相關。員工治理是指企業具備相應的實力,為員工提供包括完善的流程制度、明確的崗位權責、先進的硬件設施、信息系統、數據分析平臺等一系列資源,充分挖掘其潛能,促進人才價值發揮[5]。
為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未來很多企業更加專注于數字化投資。根據目前調查情況顯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現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資金以及時間的投入,這對于一些業務相對不算成熟穩定、規模較小的早期中小企業而言,數字化推行效果不夠明顯,投入產出比例很低,因此并無力進行財務數字化投資。所以相對雄厚的資金實力是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前提條件。
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通常需要優化組織內部運作流程,重建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的組織結構,調整運作機制。企業財務數字化的建立最基礎的起點是流程化與標準化,如新員工財務管理實現了依據制度或手冊進行業務操作,應付賬款可按合同約定到賬期可無須審批直接付款等。數字化轉型需要組織流程的穩定高效運營,在標準化流程的前提下,評估節約的時間及人工成本,將梳理后的流程進行書面化,通過一定的數字化技術使其程序化,最終完成程序的運行測試并推廣使用。
先進的技術總是伴隨著需求的迭代逐步衍生出來,新技術財務云、物聯網、RPA、數字化等等都是業務的轉型,而非技術的升級,但這項業務的轉型要以技術的深度突破為前提,只有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業務的變革。數字化轉型考慮的前提是相應支撐技術能匹配業務的需要。
在合適的時候運用技術推進合適的模式。對于已經投入到實際應用的商業模式或者產品,未來希望打造一種全新的生態環境,但如果轉型理念跟文化尚未統一,尚未形成明確的戰略目標和長期規劃,缺乏轉型推動力,轉型效果一定不會理想,所以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階段及具體情況,選擇良好的時機循序推進。
財務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與否不僅是需要通過建設智能化的大數據平臺和自動化的信息系統來實現,更是需要企業能建立一整套系統健全的、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的框架指引和戰略方針。因此,企業需要加深完善數字化財務的構建,提高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
數字化是財務轉型的基礎保障。打造“業財融合,數據賦能”的數據中臺,連接全流程,打通全數據,打破傳統的數據孤島與IT架構,實現財財、業財、財經數據貫通,全面提升財務的信息化運行能力、數據資產化能力、數據挖掘能力、敏捷應用能力、價值引領能力,推動財務管理從核算監督職能向價值引領的數字化轉型邁進,最終實現財務轉型總體目標。
基于數字化建設人才急需緊缺的要求,企業進行數字化財務轉型前必須充分考慮原有組織架構的適用性,綜合評估后重設組織架構,重點從人才盤點、隊伍建設、崗位重塑、選拔培養等方面著手,著力打造新型財務組織體系,全面提升財務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促進人才結構轉型升級。通過加強財務數字化人才體系建設,提升財務組織的數據挖掘潛能與價值財務引領能力。
在這個嶄新的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技術正在快速地向社會各個領域滲透,面對內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如果能迅速、敏捷的掌握新技術帶來價值,企業就獲取了市場競爭優勢,這將成為企業實現發展目標及愿景的支撐動力。與此同時,財務管理作為企業長青的主動脈,是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實力的基石。因此,財務管理的變革是企業數字化順利轉型的關鍵,如何實現對傳統財務組織模式進行創新,成功完成財務數字化轉型目標,將是組織更新迭代、企業永續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