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方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將孩子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選擇趣味教學的方式進行游戲教學。教師在創建活動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游戲情境,讓孩子更好地融入進來,提升孩子的活動參與性,進而使得孩子可以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由于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在游戲課堂中,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習熱情,在之后的課堂中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就當前的幼兒園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其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有些問題源頭處在教師方面。一些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未能與幼兒建立互動機制,只是一味地講解課堂知識,卻未能深入了解到孩子的接受情況。如若孩子長時間處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學習,那么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知識接受能力,其效率也相對較低,不利于教師日后的工作開展。據調查顯示,很多教師在活動結束后,很少與孩子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這也導致孩子會感到與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而在出現一些突發情況后,也不愿意第一時間向老師訴說。如若突發情況只是一些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如若發生的情況較為緊急,幼兒又沒有及時向老師反映,那么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在活動期間以及活動過后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如若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師也可以第一時間為其解決。此外,孩子由于剛剛進入學校,很難快速適應課堂學習,與他人交流也顯得非常局促,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具有一定的耐心。此年齡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不夠完善,在對待外界事物時較為單純,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向孩子滲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導孩子的學習發展。
由于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學習時,年齡基本都在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很多事物都是十分陌生的,也很難短時間內與其他孩子和老師建立聯系。并且,因孩子剛剛脫離父母的庇佑來到學校,無法快速融入整個幼兒集體中,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進一步拉進孩子之間的感情。受年齡影響,孩子對“朋友”這個詞沒有明確的理解,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因素,讓孩子們進行有效交流,長此以往,有助于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比如,教師在活動期間為孩子進行詩詞內容的講解時,可以讓所有孩子進行小組形式的劃分,對于古詩中的一些難點,可以讓孩子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由于整個的討論環節充滿趣味性,可以讓孩子將自己的觀念進行充分表達。通過此種交流方式,實現了孩子間友誼的增進,也促使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
教師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時,可以發現孩子在此期間可以實現短時間內的知識記憶,但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很快就會將剛剛學習過的知識忘記,這也屬于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身處幼兒園的孩子不會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他們還未意識到復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若想讓孩子在課堂中完成更多的知識記憶,可以在課堂活動中融入游戲因素,實現趣味教學,讓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到知識內容。此外,孩子需要在足夠理解知識后,才可形成有效記憶,所理解的知識就不會在短時間內被遺忘,進而形成長久記憶。所以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教學時,不可將娛樂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孩子的知識獲取上,進而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若教師在活動初期就直接帶領孩子開展知識學習,那么會讓孩子感受到知識學習十分枯燥,導致孩子的學習質量不高,無法將注意力進行有效集中,并且還極易出現違反課堂紀律的情況,教學活動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教師在改變這一現狀時,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耳濡目染。比如,教師可以將益智小游戲帶到課堂中,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這并不是在學習,而是一起在玩游戲,增加游戲體驗的同時,還從中獲取了知識,提升教學成果。同時,孩子在游戲期間可以對知識進行更好的記憶,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將趣味游戲課堂進行精準掌控,盡可能在活動中融入益智游戲,也有助于讓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復習以往所學過的知識點。
由于孩子剛剛踏入幼兒園,未能對知識學習有明確地了解,學習目標也無法有效確立。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并不知道未來需要面對什么,因此會對幼兒園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這也導致他們無法熱情地與教師進行交談,始終與教師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應當借助教學活動來進一步觀察孩子在活動期間的表現,一些孩子性格比較靦腆內向,在活動中不愿與其他孩子進行溝通。針對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與他們展開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性格內斂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游戲活動教學,有助于此類孩子的性格朝著積極熱情的方向發展,感受到與他人交流的樂趣。如果孩子沒有在幼兒園中交到心儀的朋友,他們就不會感受到幼兒園中的溫暖與關懷,更不用說再進行知識學習了。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中擁有很多朋友,這也會使得孩子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從而進行游戲學習。
由于幼兒園中的孩子年齡都相對較小,很難充分理解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對教師在課堂中所講授的內容,也無法進行快速的吸收。教師若想提升孩子的知識獲取能力,可以將趣味游戲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并在活動開始之前準備相關的游戲材料。教師開展游戲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促使其感受到游戲所帶來快樂的同時,還學習了相應的文化知識。將益智小游戲帶入課堂,開展活動教學,有助于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使得孩子在活動中學到相應的知識。教師在準備益智游戲材料時,可以準備一些色彩鮮明的卡片,由于幼兒年紀較小,一些具有色彩感的卡片更容易激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幼兒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利用幼兒這一特點,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有關自主開發的創造性工具,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思維水平,提升其動手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學習知識,也進一步培養了孩子的能力素質,推動其全面發展。比如:教師在講授數字知識時,為提升孩子學習熱情,可以運用趣味性游戲教學,并在活動初期準備相應的游戲材料,讓孩子實現更好的數字記憶。教師可以將積木帶到活動中,鼓勵孩子進行自由搭建,隨后讓孩子根據自己所指定的數字完成積木的拼搭。在孩子搭建積木的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并加深對數字的記憶。孩子通過此類型的教學活動,可以更好地學習數字方面的知識,對教師在活動時所講授的數字也能形成長效記憶。
幼兒在學習幼兒園知識時,不可僅僅局限于某一門課程上,應當學習更加多樣的知識。教師需要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完成游戲情境的創建。幼兒園孩子的普遍年齡都在2—6歲之間,受年齡影響,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學習,教師應當將游戲情境融入課堂活動中,帶領孩子走進活動,并引導孩子進行知識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深入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孩子的課堂注意力都相對較差,常常會在活動中出現左顧右盼的行為,可能一個很小的動靜或窗外的一些風景事物都可將其吸引。出現此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認為教師在活動中所講述的內容枯燥乏味,其學習積極性也大大降低。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情境教學,在課前完成情境的創設,促使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并對孩子的活動表現進行深入觀察,可以發現在此活動中,很多孩子的注意力較以前相比都更為集中,孩子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也可進行更快的吸收。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讓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更加近距離地接觸自然中的事物,不僅使得孩子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通過戶外活動學習到更加豐富的知識,讓孩子體驗不一樣的學習感受,也大大增強了其生活體驗。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育工作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教學活動,在幼兒教學中融入更多趣味性元素,促使孩子可以在課堂活動中更快、更好的學習知識。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若想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適當運用趣味性游戲教學,在此期間積極組織孩子融入游戲互動中,這樣一來,不僅增進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大大加強了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通過游戲了解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改變了以往對知識學習的態度,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探索。同時,教師也應當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不斷調整教學方案,推動幼兒教學活動的有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