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
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進程中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順利進行是影響著財務管理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能帶來創新管理的同時,也強化了財政管理質量。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結合,既能提高國有資產收入,還能加大財政管理制度的約束作用,二者相融合所帶來的益處數不勝數,也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經途徑。
利用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結合,能有效控制資產增量,并提出對其的調節方案,實現各個單位之間的資源信息互相分享和資源配置的公平化和最佳化[1]。有效避免了資源浪費和資源分配不均、資源配置異同過大等問題的出現,進一步有效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按照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源頭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中還存在這較大的脫節問題,從而導致一系列問題產生,而對于規范科學的將財產預算資金,和單位資源配置做到管理合集與配置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基于以上因素,將國有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做不僅能實現資源配置合集科學化,還能促進國有企業單位資產管理功效。
目前我國部分行政單位由于資產處置收入過高過多,并且還利用資產出租出借、資產擔保和投資等各種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來獲得收益,并且由于以上因素,造成財政預算監督不及時和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出現,使得部分企業資產被迫成為行政單位的“小金庫”,誘發了大量貪污腐敗行為的成長。為了控制和避免國有資產收到貪污腐敗的吞噬,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結合起來,形成科學合理的分配單位資產配置,阻止不合理渠道獲得資金來源,對國有企業資產收益和處置收入的預算管理加大監督,在根源上遏止貪污腐敗行為的出現。
我國為了應對國際上金融不斷變化這一形勢,加大落實了財政政策,利用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效融合,將資產資源做到分配科學化、合理化,將資產資源的最佳形式發揮出來,降低資源的浪費程度,節約財政經費支出。做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落實財政政策。
從目前資產所具有的三大形態(固定性、無形性、流動性)來看,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還需要政府財政部門對固定資產的監管和控制力度加大。結合國家政府部門下達的有關規定,使用年度時限不少于一年、單位價值1000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1500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樣形態的資產被劃定為固定資產[2]。對于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但設備使用年限不少于一年的多量同種類型的物資都可以算作為固定資產來管理[2]。由此可見,可以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結合的范圍與固定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結合看作一體。
關于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結合的原則,可以用相關法律和制度的角度來提出以下四個有效原則:
(1)以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來嚴格執行資產預算管理行為。遵循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基本標準法規,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履行工作職責,對于不按照法規執行導致國有資產完成浪費的行政單位必須嚴懲。
(2)遵循節約的原則,在確保服務質量與需求的情況下,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各個職能之間的職責,履行相應的義務。最終建立以科學合理的、有效的、規范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體系。
(3)從行政事業單位的所要履行的職能需求上入手,按照資產情況合理購置資源,按需分配資源,將分配資源預算精細化。實現資金與資源的分配恰到好處,盡量降低資產資源的浪費與閑置。
(4)整合閑置資源,提高資產管理共享化??梢愿鶕姓聵I單位的實際現狀,加大對公物倉庫的整理和歸納,促進閑置資產資源的再次使用,避免浪費資源的現象發生。
資產管理環節分為以下四個部分:設置、操縱、處理和收入管理;預算管理則分為投資評審、預算管理、執行操作、監督管理和績效考核等多個部分[3]。所以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之間的有效結合也可以視為它們不同部分的磨合與融匯。其結合方法分為以下兩方面:
(1)從資產管理的資產配置方面:在此環節中應將預算投資評審和預算方案管理有效結合起來,先讓行政事業單位想財政部門提出關于資產配置的計劃書,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后交接給投資機構進行有關評估,進行對配置資源所需的資金預算,最后再納入部門中的預算內。
(2)從資產管理、預算監督和績效考核方面:遵從已有的規章制度,政府部門在采購資產時要格外重視資產管理的交接過程;在國庫財政專戶管理中將資產處理收入納入國庫,財政在資產管理工作監督過程中應仔細慎重;在績效考核中要將資產管理的業績評審銜接起來,利于提高資產管理收入。也就是說資產管理應該與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部門采購、財政預算監督和績效考核等互相融合[4]。
就目前我國科技與信息的快速發展來看,信息技術已經全面進入到社會中的各個企業單位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則緊隨著時代的步伐實現了信息化發展。將財務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融匯在一起,建立完善了全面的資產信息化建設制度。在實現資產信息共享的同時也加大了資產使用情況的監督力度,保證資產管理工作的平穩運作。內部應加強日常工作管理,比如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要及時監督資產管理,以便發現漏洞時能及時止損。還需大力開發軟件的研發力度,如資產管理方面的軟件,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共享軟件等。
應強化管理,對資產編制、配置過程的預算操作提高管理規范,針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綜合性體系,資產購置和預算方案都應該先通過評審環節,確保整個過程中的操作正常和流暢[5]。在行政事業單位監督本身固定資產支出時要做到全面把控,在選采、購入、記錄中要加強監督力度,確保財務和實際資產數據一致。在日常監督工作中通過多角度、多方位的監管資產的流失,落實國有資產的績效評審,從根源上的比較來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讓行政事業單位部門資產預算編制過程精細化,拓展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二者結合的范圍,確保二者結合的合理性與準確性。
在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效結合下,如何將機制完善具體化是非常重要的,在確保資產配置的公平下,圍繞其展開使用與推廣的實施方案,確保財政部門資產配置能達到創新化,以下列三個方面的創新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使用效率。
(1)配置機制:行政事業單位要利用信息科技的技術將資產動態管理數據進一步分析,并得出資產購置預算。讓資產配置和資產所存量進行相互關聯,建立出資產配置的標準制度,在標準制度的要求下和約束下,防止資源分配不合理與支出過高等情況的發生。
(2)監控機制:財政部門要能夠將資產利用全程監控住,創立出信息化的資產監控機制,用網絡進行實時跟進,讓單位資產的作用發揮出最大化,在完善資產動態管理的監控后,可以最大化避免事業單位發生資源重購、復購和浪費等現象的發生。
(3)共享機制:在資產管理中通過科技的信息化、網絡化、動態化來實現信息共享制度,通過共享制度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大型設備管理措施。并通過各種信息共享數據來嚴格管理財政單位資產,做到避免資產重復配置等問題出現。
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解決我國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浮現的一系列不足,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就能很好地應對以上問題,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不但可以保障我國國有資產配置的分配不均和工作效率等問題,還能將費用落實在制度里,降低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的同時也能做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共享。按照科學化信息化的合理配置國有資產,在節約資金費用、避免浪費上有些顯著效果。既滿足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也將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相互融合在一起,更進一步強化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