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芳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岳陽樓小學 湖南 岳陽 414000)
作文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師鍛煉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和文字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篇完整且富有情感的作文創作能夠反映學生對語文知識把控能力和應用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化體現。開展語文作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升華,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和語文素養強化有著積極的幫助和推進作用。
1.1 教學方式注重形式,偏于應試。經過調查發現,有些小學中雖然已在高年級中開設作文課程,卻忽視了高年級作文的訓練方式。一些老師對于作文課不是很重視,在進行教學時也只是走個過程,只是為了完成教育部門下達的教學任務,讓作文教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一些老師進行作文教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所講內容皆是考試中的知識要點,而忽略了對于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造成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重心向應試方向偏離,作文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對寫作的興趣;還有一些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忽略了學生參差不齊的基礎寫作水平,對待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因材施教對于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1.2 學生寫作功底弱,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的社會與生活閱歷比較少,對于書刊閱讀也十分有限,對于許多事物還沒有太多了解。在寫作過程中,由于詞句上與素材上的缺乏,導致許多小學生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時,借鑒與抄襲別人的文章,又害怕老師發現,經常對抄襲的內容進行東拼西湊,導致作文內容并不通順。
2.1 以閱讀促進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開拓寫作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為學生寫作提供多元化的素材,積累豐富的詞匯,并且學習到系統的寫作方法,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為學生應用知識提供具體的參照,讓學生的寫作感悟得到提升。對于高年級的學生群體來說,教師應當從學生的階段性學習實情以及階段性學習內容入手,制定出適配性較高的作文教學策略。
2.2 借鑒優秀作品,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和寫作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學生通過長時間的文學積累以及大量的閱讀,才能夠在寫作中展現出對文章整體的把控力。在寫作教學之初,學生能力尚未發展完全之時,如果難以駕馭難度較高的寫作題目,教師不妨更換一種教學方法,可以選出教材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讓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結構、寫作順序、敘事技巧、修辭手法等等,這種仿寫幫助學生構造完善的寫作邏輯,提升對文章的把控能力。在“照貓畫虎”一段時間后,學生拿到同類題目能夠迅速構思,并且有清晰的寫作思路,能力能夠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和改善。
2.3 提升創新能力,促進有效表達。為了達到這種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適度的放開手腳,給予學生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能夠自由發揮,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景陽岡》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在文章學習結束后,提問學生“如果武松在景陽岡沒有喝酒,那么他還會有勇氣上景陽岡嗎?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給出這樣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續寫,在這種文章續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編排,不同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故事進行改寫,最后進行成果展示的時候,學生之間的不同想法能夠積累碰撞,對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有著積極的幫助,也能夠一定程度的促進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的養成。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根本目的的教學過程。老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形成多聽、多看、多觀察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文字展現出來,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提高課外閱讀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豐富自身的閱讀量,增加自身的知識積累,閱讀和寫作永遠息息相關,閱讀量增加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同時加強對日常生活中細節的觀察,將日常生活與寫作內容結合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