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一涵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就業。針對大學生群體中的貧困生群體,國家也提出許多指導性原則,鼓勵高校在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多采用創新型的概念和方法,以加強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建設,助力貧困大學生順利就業。大學生是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貧困生又是大學生中的主要群體,指導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課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也可以促進貧困大學生思想的轉變和進步,豐富貧困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是培養貧困大學生思維的重要課程。當然,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科學化,需要學校、學生、老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對貧困大學生就業工作起到真正的積極引導作用。
思想建設對于大學生思維建立具有重要作用。貧困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重要群體,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學校應當根據貧困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積極開展就業指導思想教育活動,全面引導大學生對就業的良好態度和積極響應社會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貧困大學生從自卑的情緒中走出來,樹立面對社會的自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和就業理念,明確當今的就業形式,并為應對就業提前儲備自身知識,提高個人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們盡早實現從學生身份向社會服務者身份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貧困大學生積聚正能量,以樂觀的眼光看待生活、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充分提高貧困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理想,全面地推進貧困大學生融入社會的進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穩定大學生的情緒,使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家庭、穩定家庭,減輕大學生在家庭中的思想負擔,從而更好地這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經過學校貫穿始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優勢以及走入社會后的市場競爭力,深度剖析自身的價值,轉變對就業的態度,這也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便利,促進了高校就業的穩步進行,維護高校鼓勵就業的良好秩序,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就業風氣[1]。
現今,學校對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過于程式化。學校基于思想教育大綱對所有學生進行一體化的就業指導,但并沒有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貧困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具有特殊性。貧困大學生群體鑒于貧困的自身家庭環境,心理建設相對薄弱,很多學校并沒有針對心理薄弱的貧困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提出針對性、差別性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案。此外,學校在沒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貧困大學生人格尊嚴的基礎上,考慮如何改善貧困大學生的思維和思想環境,也缺少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有幫助的思想政治培養的需求進行詳細的調研。
迄今為止,高校的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論灌輸這樣老套、陳舊的方式方法,很難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精髓,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加深了貧困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恐懼和對自身情況的自卑感[2]。學校沒有以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背景和特征為出發點,考慮如何在尊重貧困大學生心理、自尊、個性的基礎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新穎的教育方法來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并潛移默化地改善貧困大學生對就業的消極態度。
目前,我國在貧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方面還很薄弱,大多采用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相關理論并不適用于我國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高校對相關人員建設的投入較少,導致教育方案不能切合實際。此外,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沒能考慮到貧困大學生的家庭壓力和心理負擔,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與大學生的想法理念相契合,導致了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滯不前、效果不佳。學校沒有將就業指導的思想教育工作應用于貧困大學生教育的始終,只在畢業前期進行了一次突擊性的思想灌輸,這也導致了貧困大學生一時消化不了相關的指導理論,對政治思想的理解也不深刻,造成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脫節嚴重,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3]。
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確預期目標,對目標體系要建立最終的目標和具體目標,所有具體目標的設定都要服務于最終目標,如最終目標是讓貧困大學生樹立自信心,具體目標分為思想層次、心理層次、實際能力等。此外,目標應該結合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理念,以全面促進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發展。學校應該堅持以“貧困大學生就業”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各個方面強化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意識,引導對就業態度的樂觀態度,加強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思想的針對性、特征性和高效性。
要做好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完善教學內容。例如,從實踐性出發,開辦就業指導實踐技能操作活動,使大學生樹立就業的自信心,提升自我價值的認識;學校教育緊扣就業形式,從客觀角度出發,發布就業方向,提供就業信息,使就業咨詢貫穿貧困大學生教育的全過程,提前適應就業,了解就業,深化就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思想政治課程的重點心內容要集中在如何讓貧困大學“自尊、自信、自強、自愛”上,通過社會先進工作個人、代表人物的光輝事跡進行言傳身教,并能邀請已經就業的優秀畢業生們返回學校傳遞個人經驗,描繪發展前景,應對貧困大學生對就業的茫然心理;學校應通過改革課程內容,增加先進的思想教育,結合實時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研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實踐教育基地,豐富教學案例等。學校還通過組織活動,擴寬貧困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豐富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培養貧困大學生的交流能力。加強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形式,促進大學生從心理、能力各方面獲得快速提升,同時促進高校應對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發展。
要根據貧困大學生的不同環境設立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貧困大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氛圍。貧困大學生的不同處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時需要設立不同的目標、內容以滿足實際的需求。因此,高校在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更應該充分考慮個體的特殊性,因材施教,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貧困大學生群體的情感比普通大學生更為細膩和豐富。這也為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添加了一些困難。教師作為學生之路的明燈,要通過言傳身教、例子教育等創新的方法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避免應試化灌輸造成的學生無法理解,產生逆反心理等。最后,學校還應邀請心理學教授來參與到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通過心理學教學改善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環境,安撫其焦慮不安的情緒。通過為其較為貼近的案例、通過渲染、引導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自信心。
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豐富形式,可以通過變換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來實行,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管理者應該在如何將貧困大學生就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作為討論點,促進融入形式的發展。例如,大學老師通過講授書本上的傳統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對貧困大學生有所幫助,但枯燥無味的學習不如生動的漫畫更能引起貧困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老師講授傳統思想政治理論只能提高貧困大學生的理論學習素養,不如生動的社會真實案例、國家貧困者創造價值的電視節目,在輕松的氣氛中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榜樣;定期座談會以及家庭電話訪問,更能使老師詳細、有效地了解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后續在校期間的學生心理建設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學校分析一段時期的就業形式,對用人單位的人才性格需求、職業知識、專業需求等方面進行定期發布,也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提前確立就業意向,讀懂就業指南。日常準備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大避免貧困大學生對就業的恐懼,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
當前,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教育建設對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教育建設工作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還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程式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不符合實際等問題。針對相關問題,必須明確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完善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豐富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通過這些需求的改變,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價值觀,最終成為服務社會的有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