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莉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城關中學 安徽 長豐 231100)
在語文新課標中指出了語文課程資源包含了課內和課外資源。所以教師藥具比挖掘課外資源的能力。作文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受到了高度重視,但是目前初中寫作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生因為知識面比較狹窄,缺乏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所以寫作水平也一直沒有得到提升。作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拓展寫作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寫作教學服務。本文就針對農村初中語文寫作空間拓展策略進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夠給一線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借鑒。
在日常寫作訓練中,如果學生寫的內容是自己真實經歷過的,往往有話可說,有情感可以抒發。但是如果材料是編出來的或者聽別人講的,往往會漏洞百出,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比較的空洞。為此在開展農村中學寫作教學時要能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鼓勵學生描寫自己的真實生活。農村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和城市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能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一定能夠發現農村生活中的閃光點和魅力之處。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中去欣賞大自然中的風光,讓學生接受自然風光的熏陶和洗禮,并且把學生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在記錄中這些自己親眼所看到的美景經歷的美好時光都會成為學生寫作中的素材。另外農村的初中生也要留心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和注意自己生活的環境,周圍的人事都可以成為今后我們寫作的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觀察農村的自然美景,去形成一種美的體驗,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習慣,同時讓學生具備從家鄉尋美的意識,在寫作中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1]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寫作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時本單元就是希望學生能夠用眼睛觀察生活,包括大自然的景物,校園的活動等等,所以在本次寫作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用心觀察農村生活,寫出自己熟悉的景、人還有事物,這樣學生的寫作空間得到了拓展,同時也讓學生可以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和自己的情感經歷。
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教師都應該有意識的去訓練學生的知識技能,為豐富學生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供一定的條件,創新教與學的方法。對于農村初中生而言其實在這些方面具有著一定的優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學校的勞動活動,在勞動中彼此之間互相交流情感,感悟勞動的艱辛,從而獲得最直接和最真實的勞動素材,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做家務還有干農活的經歷記錄下來,把自己觀察到的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進行記錄,這些素材都是真實并且具體的,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2]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寫作 怎樣選材》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勞動活動,通過勞動活動為學生積累創作的素材,也可以鼓勵學生從這些方面完成寫作,幫助學生學會選擇,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拓展了寫作空間。
城鎮生活的確豐富多彩,但是農村也有著農村的一些特色,比如農家樂等等,這些更加側重傳統民風民俗和一些文化的傳承。雖然社會在發展,經濟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很多的民風民俗在一些農村還在延續,這些內容充滿的彰顯出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走出去,去對當地的民風民俗進行采集和整理,完成信息的交流分享,這不僅僅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信息搜集、傳統文化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另外就是在教學中也可以鼓勵學生去感受新農村變化,農村經濟的發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學生可以就農村新變化和新發展從多個角度去進行分析,[3]比如農村科技的進步、對農家事的歌頌、農村旅游業等等,都是學生可以撰寫的內容。這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任務二 撰寫演講稿》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定一些撰寫農村新變化方面的演講內容,這也是對學生寫作空間的一種拓展,也可以豐富學生寫作的內容。
總而言之,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村中學生作文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條件,挖掘素材,拓展寫作空間,在這個基礎上鼓勵學生創新,不斷地幫助農村初中寫作教學走出困境,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