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娟
(江蘇省揚中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江蘇 揚中 212200)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通過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空間觀念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在新課程標準中被明確地提出,足以說明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是新理念下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基本數學素質。
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每次檢測中出現問題較多的都是關于估算、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等方面比較抽象的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能夠看到,學生一旦學到比較抽象的概念時,就非常吃力,錯誤層出不窮,特別是四年級的學生在沒有認識體積之前就來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要真正建立起一定的空間單位非常困難。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說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升與毫升的了解卻甚少。建立容積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較為準確地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憑借實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我們很多老師都不太注重教學具的準備,甚至因為嫌麻煩而棄用,其實,課前準備雖然繁瑣,但是,有了教學具的加入,往往能夠極大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減輕教師和學生課后的作業訂正和輔導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這個單元里的“升和毫升”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要想準確地建立容積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課上就需要用大量教具、學具進行操作實驗,只有經過大量的直觀觀察與操作體驗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容量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因而,對于這個單元的教學來說,課前的教學準備就需要非常充分才行。為此,師生雙方都作了精心的準備,將大量的學生常見的身邊的容器帶進了課堂,匯成了一曲數學課堂上生動的“鍋碗瓢盆交響曲”。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讓數學更加關注生活,貼近生活。于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飲食、起居等內容便成了學習數學的主要素材,學生身邊的諸多物品都成了他們學習數學的重要學具。
由于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把學生熟悉的鍋碗瓢盆帶進課堂,讓多數學生感到了數學的親近與應用價值。教師再充分地創設相關情境,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不僅為后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且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濃厚起來。認識《容量和升》的第一節課一下課,就有好幾個孩子圍上前來,七嘴八舌地詢問老師,下一節課學什么?第二節課一下課,又有孩子圍上前來,很自豪地告訴老師,明天肯定要認識毫升了,我已經預習過了。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師生前期十分充分的準備,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學好這一內容。在課堂上,教師積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讓學生開展小組活動,為學生積極創造直觀體驗的各種機會。例如,認識升的時候,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帶來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單位升。引導學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的時候,先認識1升的量杯,再出示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裝滿,讓學生記憶這樣大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同時展示各種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還通過出示一些容器,讓學生判斷容量比1升大還是比1升小來進一步體驗和感知。最后,還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各種型號的鍋碗瓢盆、電水壺、水瓶、教室里的水槽、桶裝純凈水等等,讓學生估計它們的容量,并盡可能的進行操作驗證。
認識毫升的時候,用滴管取水,滴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中,讓學生感知1毫升的水是十來滴。接著,分小組安排學生的體驗活動,用針筒分別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觀察它們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說出感受。還在學生的興趣未了時,分組合作開展猜一猜的游戲,安排了學生猜老師手里不同大小的水杯的容量,并進行驗證的環節,在游戲中,學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的關鍵環節,教師都請學生介紹說明或用一個一個的小實驗來解決。這樣的直觀演示和體驗,幫助學生較為準確地建立了1毫升和1升的概念。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常活躍,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的,學習數學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將人體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識告訴學生,讓學生了解了我國容量單位的發展史,認識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還通過實踐活動“美麗的杯琴”,了解了“杯琴”發音的簡單原理,認識了編鐘、排簫等民族樂器。這些都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了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為學生學習數學打開了一條探索知識奧秘的途徑和方法。
總之,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上的實驗操作、直觀體驗都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表象,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生長過程,深度建構概念,學生學得扎實、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