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楊平
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工作提出,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近年來,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這些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改變了人們對待教育的傳統觀念。
現代職業教育,歸根到底是創造“人人出彩”的夢想,推動受教育者實現個人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崇高事業,這不僅揭示了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更是提高職業教育品質要求的形象體現。改革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有效處理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已成為新時代高職院校的需要[1]。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定位于室內設計和裝飾、裝修等內容上。如何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能夠走向符合自身特點、具有鮮明特色,滿足市場需要,培養有個性的創新型人才之路,是當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值得思考的問題[2]。
1.認知及能力素質結構需要更加全面,要求藝術審美素質與功能實踐能力相結合。
2.專業課程設置更加注重知識層次之間的關聯性和互相滲透性;應具有多方面知識交叉、滲透、融合的能力。
3.減少“偏重形式性,輕視實用性”的現象。
4.拓展學生學習活動的規定范圍,更多地接觸相鄰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創新能力。
1.校企合作的企業應該更多、更深入地參與學校既定的人才培養體系當中。
2.企業委托代培性質的合作,不能遠離學校既定的人才培養體系,而僅限于符合企業需要的崗前培訓。沒有專業教師的指導和培養,就不會影響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通過對上述兩種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化,有利于合作關系的長遠穩定和逐步拓展與深化,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促進共同發展的根本目的[3]。
第二課堂作為第二育人空間,理應與學校教育育人目標同向同行。
目前,第二課堂的內容形式雖然豐富多樣,但存在著目標錯位和成效弱化兩個方面的問題。為此,應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發揮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激發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潛能及綜合能力的意識,這是健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立體化的必然選擇。
“人人出彩”是對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價值取向的生動詮釋。在“人人出彩”的職業教育發展目標的引導下,充分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力,為每個學生設計“私人定制的課程表”尤為重要。
服務于新時代市場經濟的環境藝術設計行業,是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現代服務業、現代商貿產業融合的新焦點。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在新形勢下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企業跨界聯合、橫向一體化、服務全程化;復合型人才成為環境藝術設計產業急需的人才。
傳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缺少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畢業生所學不能在崗位上立即運用。為實現學生與崗位之間的“零接口”就業,我們改變傳統觀念,創新建立了以“專業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多樣化特色工作室的工作崗位項目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讓項目流程式實踐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有室內裝飾與工程工作室、定制服務設計工作室、展示設計工作室、嶺南人居環境設計工作室、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工作室以及墨文品牌空間設計校企工作室等。
通過前三個學期的專業平臺職業技能實踐學習,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認知自身的性格、愛好,形成自己的能力組合,擁有自己的特長和風格。在實踐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方向進入特色工作室后,對不同細分領域知識進行深化。這種模式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知識單薄、技能單一、缺乏創新性和適應性的問題。這種模式讓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寬廣的領域中精準地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進入工作室之初,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個人能力,在實際工作項目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創作,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活力。
根據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的具體發展規劃,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校企合作工作室人才培養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駐校企業為主導的“訂單式”工作室人才培養,如墨文品牌空間設計校企工作室;二是以學校為主導,校企聯盟合作崗位項目實踐的專業工作室人才培養,如定制服務設計工作室、嶺南人居環境設計工作室等。
1.墨文品牌空間設計校企工作室“訂單式”培養
2018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響應國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號召,依托深圳鼎典創造載體的平臺,與墨文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開始合作,在校內試運行墨文品牌空間設計校企工作室,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教學。組建初期,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二年級中選拔招收了6名成績優異學生,實行精英培養。以企業主導培訓教學,通過10周的實訓學習,學生深化施工圖紙的能力有了極大地提高,能夠開始接觸實際項目,繪制深化設計施工圖紙,使方案更具落地的可能。企業的教學資源恰恰彌補了本專業教學的薄弱環節,施工圖設計與方案深化設計部分,成績斐然。
2.校企結合的工作室教學團隊
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教師組成工作室教學團隊,校內教師可幫助企業教師更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企業教師則幫助學生掌握行業的新技能新應用,從而形成在教學培訓上互助互補的關系,促進校企結合的教學團隊有機融合、共同進步。截至2020年,我們在廣東省建筑裝飾技術應用技能大賽中,借助校企工作室的優勢力量、教學團隊合力共同輔導學生競賽,既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又提高了競賽輔導的實效性,最終兩支參賽隊伍都獲得了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3.企業聯盟參與建設課程,助推工作室發展
為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助力工作室人才培養與發展,應在前三個學期專業平臺課程的建設中加強項目流程式職業技能實踐。為此,我們定期舉辦了“校企共建課程”教研沙龍,針對崗位需求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制定課程規范。例如在“商業展示空間設計項目包”課程建設上,校企雙方充分分析特定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考核要求,并在課前、課中、課后全程一起監控課程的實施效果,共同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特別是校企工作室的高年級學員也學以致用,參與師弟師妹的作業評價,共同檢驗了低年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課程中的吸收情況。借助于校企聯盟的力量,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真正意義上的實踐與交流的平臺,實現了教師、企業、學生三方對話常態化。
4.優化第二課堂,打造可持續發展創新平臺
第二課堂是學校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園文化活動為主渠道和主陣地,開展除第一課堂外的各類素質教育活動。學生社團是第二課堂中最活躍、最有組織的學生專業拓展創新平臺,應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育人目標匹配,協同本專業的輔導員、學生以及學校團委、學生處等配合,針對本專業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環境藝術設計類社團多以專業講座、設計競賽、展覽展示等活動形式,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拓展,通過實踐進一步鞏固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匠精神。如,黨委和總務處聯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共同策劃了“共建美麗飯堂同創藝術校園”裝飾掛畫設計與制作技能大賽。大賽由食堂承包商廣州市偉盛飲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本次活動收到了近百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參賽作品,在專業評委的評審下,43件作品脫穎而出,并在主校區食堂就餐區域進行展示。這是筆者院校師生圍繞課程建設、專業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打造第二課堂的生動體現。活動不但有效地提升了飯堂空間的文化氛圍,而且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展示平臺。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以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和專業創新拓展,彌補了第一課堂教學在實踐方面的不足,為學生的創新實踐和專業拓展搭建延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