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智鑫 張蕓 王廷中 梁爽 劉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學生黨建工作作為高校基層黨建的重要一環,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保障[1]。
項目管理最早來自美國,應用范圍僅局限于建筑、國防和航天等少數領域,后由于其在阿波羅登月項目中取得巨大成功而被人所知并推廣。20世紀60年代初,在華羅庚的倡導下,項目管理概念引入我國并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進行試點應用。
項目是一個特殊的將被完成的有限任務,它是在一定時間內,滿足一系列特定目標的多項相關工作的總稱。“化”有轉化之意,“項目化”就是向項目轉化[2]。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就是將具體黨建工作的開展向項目管理模式轉變,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高校管黨治黨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黨委要履行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在開展工作中要做到“虛”功“實”做,要將“軟指標”變為“硬約束”。這一重要論述為學生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實際工作中,黨支部要將看似務“虛”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要將是否開展了某項黨建工作這一“軟指標”變為某項黨建工作開展得是否有效這一“硬指標”,破除“圍繞黨建抓黨建”的怪象,建立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工作機制。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是將現代管理模式融入黨建工作中,強化規劃設計、過程管理和績效評價等建設目標,提升黨建工作實效[3]。
近年來,中共中央先后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引導基層黨建工作逐漸規范化、制度化,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明顯增強。但是,黨建工作的創新性并沒有得到明顯增強。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基層黨組織類型之一,具有由青年學生組成這一特殊性,這就意味著學生黨支部烙印著新時代青年的屬性,這一屬性可總結為三點:一是物質取向和競爭意識;二是國家視野和思維活躍;三是網絡化生存。由于項目化管理具有靈活性和非重復性的特征,在學生黨建工作中引入項目化管理的思維可以打破原有工作模式的桎梏,以青年視角打造品牌項目,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提升黨員受教育的效果。
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通常由立項、過程管理以及結項三部分組成。一方面,環環相扣的工作模式會給黨務工作者不斷施加壓力,壓力傳導勢必使得工作是以結果為導向開展,促進黨務工作隊伍務“實”,提高黨員意識;另一方面,項目化管理是一種工作思維,有利于培養黨務工作隊伍,尤其是對于學生黨員而言,其組織紀律觀念、團隊合作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可通過項目鍛煉快速提高。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高校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從最高層面來看,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具體落實來看,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某個時期的重點任務;對于基層黨組織而言,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就是抓政治引領、抓思想建設、抓隊伍提升、抓陣地鞏固、抓業務工作提質增效。高校學生黨支部需要落實的中心工作具體為培養發展青年黨員、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服務黨員和師生、維護黨的形象、鞏固黨的領導等方面。
開展黨建品牌項目建設是在新時代高校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背景下基層黨組織創新開展黨建工作的需要。黨建品牌項目建設與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的理念是共通的,二者都注重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強調目標管理;都注重整合資源,打造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都注重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強化責任落實;都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二級學院業務工作“雙促進”。可這樣理解,基層黨組織通過項目化管理方式開展黨建工作是打造黨建品牌項目的有效途徑,而創新打造品牌項目是開展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的最終目標。
組織架構是基層黨組織開展項目化管理的骨架,承擔著任務決策、指令下達、統籌協調等工作,是項目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環節。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要打破原有的直線制的組織形式。所謂直線制,即黨支部書記對所在黨支部的一切問題負責,雖然結構簡單、責任分明,但這要求黨支部書記需要精通多種知識和技能,親自處理各種工作,由于學生黨支部的書記往往由輔導員擔任,這就導致其在工作中往往顧此失彼、疲于應對。為此,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應采取矩陣制的組織形式,其特點是既保留垂直領導,又可按照項目劃分橫向領導關系。在針對特定黨建工作任務中可成立項目組,搭建相對固定的組織架構,人員可變動,任務完成或組織關系調轉后可離開。其優點是管理層次少、信息傳遞快、執行力強,特別適合涉及面廣、臨時性的工作。
項目化管理的主導思想是將黨建工作按照項目化思維去管理,但是黨建工作繁雜且無邊界,將所有工作都進行項目化管理是不現實的。對于常規性的“日常作業”式黨建工作,上級黨組織往往都會給出明確的標準和要求,所以沒有必要對其進行項目化管理。但是,如果需要對常規性黨建工作進行創新,可以臨時組織協調,完成項目化作業,結束后恢復到日常作業。對于非常規性的黨建工作,一般是臨時性工作或常態化特色黨建品牌項目,上級黨組織往往只確定工作主題,但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甚至于某些工作并不是上級黨組織要求的規定動作,基層黨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開展工作。非常規性的黨建工作最適合進行項目化管理,易于打造特色品牌項目,并且這類工作也更便于與業務工作相融合,易于形成影響力。
大學生是國家志愿服務體系的主體力量,高校學生黨員作為其中的先進分子是志愿服務的重要參與者和組織者。高校以志愿服務培養教育黨員,促進學生黨建工作,進而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已經成為非規定動作的必選項。基層黨組織可以聯合共青團組織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利用校外實踐基地開展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也可以根據社會組織的邀請開展臨時性或階段性的志愿服務活動,抑或是化整為零,由學生黨員自行完成作業式志愿服務任務。學生黨支部以志愿服務活動為切入點開展黨建項目有可操作性高、易推廣、成效明顯等優點。
朋輩教育是一種群體性的自我教育,年齡相近、具有相似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群體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經驗分享、思想溝通、心理交流等活動,通過優勢互補、互幫互學來促進群體成員的共同成長。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決定了他們是最適合開展朋輩教育的群體,大學生黨員作為該群體中的先進分子,有能力、有責任、更有義務去完成這一任務。2016年遼寧省啟動實施“校園先鋒工程”,廣泛開展“一訪二聯三談”和“亮身份、樹形象、作貢獻”活動。在學生黨員中開展此項活動,其本質與朋輩教育無異,只是將責任主體明確為學生黨員。高校學生黨支部可根據上級要求,結合黨支部自身特點,將“校園先鋒工程”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打造特色品牌項目,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服務大局謀發展的工作思路。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這次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五次黨內集中教育,恰逢建黨百年的重大時刻,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4]。在廣大學生黨員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目的是讓他們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激發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本次學習教育活動是階段性的工作,學生黨支部可以以項目化管理方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學習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固化工作機制形成黨史常態化學習教育模式。
為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施效果,文章將項目化管理方式引入到該領域,提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方法,以解決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問題,希望能夠為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際效果提供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