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璐
青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參與社會治理最具活力的群體。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在國家簡政放權的大形勢下,社會組織投入到基層社會治理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青年則是社會組織中最重要的參與力量。基于對青年重要性的認知,文章對青年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及路徑進行研究。
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工作重點后,青年組織在全國各地的崛起與發展成為一種順應形勢的積極行為[2]。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志愿服務參與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在18歲~69歲調查對象中,分別有28.9%的男性和22.2%的女性是活躍志愿者,活躍志愿者的平均年齡為43.1歲[3]。”而根據《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0)》中統計,“截至今年3月16日,我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數達到1.69億人,志愿團體116.36萬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間22.68億小時”[4]。這說明以青年為主體的志愿常態化發展在不斷地進步中,并且已經涉及社會基層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以青年志愿者為主的志愿者們在抗疫的各個戰線,發揮著他們的作用。
當前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現狀可喜,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人文、地域差異較大[5],雖然發達地區社會發展程度較高,青年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性較好,但欠發達地區青年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問題十分突出。以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為例,北川縣全境皆是山區,經濟以第一產業農業與第三產業旅游業為主,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災最為嚴重區域之一,由于很多山區地處深山,山路崎嶇,進出不便,青年參與社會治理發展長期滯后。
通過以上的調研可以發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也在不斷出現,例如,貧富差距拉大,資源分配不合理,社會階級分化嚴重等,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基層社會。因此,社會治理亟需青年社會組織作為新鮮血液注入,但在現階段其參與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
在青年志愿團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最重要的就是確定青年志愿團體在參與過程中的合法地位,現如今,是否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是檢驗青年志愿團體合法性的最簡單的方法。但是往往很多地區民政部門深陷辨識山寨組織的漩渦,無法對民間組織進行快速甄別,故而往往在前期登記注冊時,設置較多且較高的條款以限制民間組織在管理和活動上的種種權力,造成青年志愿團體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此外,部分青年志愿者干部參與治理意識不強,缺乏社會治理的相關理論,缺乏引導社會治理的能力,資源整合力量不足,還不具備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
對于青年志愿團體來說,組織建立初期的目的往往比較簡單,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更不具備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所以,很多青年組織剛剛成立初期架構簡單,職能混亂,管理松散,缺乏正式的規章制度,這就導致青年志愿團體經常會出現一言堂或多言堂,命令執行不到位,相互推諉等情況。
資金短缺往往是制約青年志愿組織發展的瓶頸之一,充足的資金來源可以在很大程度解決活動經費、人才儲備的問題。對于青年志愿組織來說,資金的來源應該多樣化,但現在由于政府資金支持不足或者青年志愿團體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直接導致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較低。
現如今,中國社會正在快速轉型中,在這種情況下,各種社會矛盾凸顯,青年組織作為整個國家民族的中堅力量,其角色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改進、修正、設計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以推動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水平和質量[6]。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參差不齊,基層政府對青年志愿組織的需求也不盡相同[7]。為提升青年志愿組織的公信力,首先,應該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以及青年志愿組織發展階段,制定適合當地和當時的管理體系,避免出現直線型的組織架構,導致組織架構單一,管理職能交叉混亂,甚至組織者“一言堂”的官僚狀況的出現。
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可能在短時間就見到預期效果,這必定是一個持續的、復雜的、循序漸進的工作。青年志愿組織只有達到充分自治,才能有效長期地發展。基于此,提出強化青年志愿組織自治的兩個主要方面:
1.資金自治
文章前面提到青年志愿組織資金來源主要為政府資助外,為擴充資金渠道,還需要多樣化的資金來源,以實現青年志愿組織的充分自治,并且為青年志愿組織的穩定發展提供良好條件[8]。
為此,青年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利用現今先進手段,例如互聯網等,來提升創新意識與能力,加強自身技能,參與更多的政府項目服務當中去,以便獲取相應資金。還需要提高自身組織的品牌價值[9]。另外,對于基層政府而言,基層政府應適當地給予政策支持,充分拓展青年志愿組織資金來源的渠道,對于發達地區而言,也可以適當成立相關專項資金來配合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的相關活動。
2.人才自治
人才是任何組織在社會中良性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年志愿組織由于其人才年齡較低的特殊性,以及年輕人擇業方向、職業規劃多種多樣,區域性廣等特點,因此流動性較大,而且不容易留住人才。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首先,需要建立長期體系化教育機制,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更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與青年志愿組織合作,結合市、區、縣、村各級基層政府構筑立體化體系[10],使得所有地區的青年能夠得到相應的培訓,從而促使更多青年人走向志愿之路,并且為青年志愿組織積攢更多的人才儲備奠定基礎。
高質量高水準的服務才能讓青年志愿組織打響知名度,增強自身的公信力。而高水準的服務水平需要提高服務質量,為此,需要在服務本身開啟創新模式,加強服務管理,要讓服務做到系統化,標準化,菜單化。首先,青年志愿組織應該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當地資源制定出符合當前當地情況的服務計劃,還要根據組織內部成員的文化水平,業務能力,專業愛好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重點突出的幫扶活動。其次,需要根據制定好的活動種類,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平臺,將各類組織活動進行菜單化處理,搭建青年志愿組織服務信息庫,及時了解到青年志愿組織服務信息與進度。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區域化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去,正是順應黨的方針方向的重要體現。而且青年志愿組織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服務、社會實踐、組織活動不斷完善自身,發揮自身優勢,增強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范圍,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并能夠持續長效地為基礎社會治理服務,這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而且青年志愿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有益嘗試和實踐將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必須充分重視青年志愿組織的作用,實現其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