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華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吉林長春 130022)
目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大多設置了足球選修課教學內容,目的是在提高學生綜合性身體素養的同時,進一步推廣我國的足球運動項目。但是據統計,目前大多數的高中體育教學足球選修課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多數學生足球教學基礎知識薄弱,個體間的足球技能差異性較大,因此增加了足球選修課的教學難度。據調查,不少學生選取足球體育選修課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更多的學分,因此他們普遍缺少對足球選修課的學習興趣,對球技、戰術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足球運動帶有較強的競技性與開放性,該門課程的開展需要足夠的場地。但是在高中學校運動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影響了足球選修課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側重于足球技能傳授的教學模式,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此種問題,就需要積極推廣“小場地教學比賽”模式,所謂小場地教學比賽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等開展足球教學,此種教學模式解決了足球教學場地不足的問題,能明顯激發學生的足球學習興趣[1]。
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組織較為方便,便于每位學生參與其中。對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對于足球技能知識的了解水平不一,不少學生對足球比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受自身運動技能和戰術的影響,也感受不到足球運動帶來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積極性會降低,而小場地教學比賽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相應的比賽,能讓全體學生感受到足球帶來的樂趣。
小場地教學比賽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開展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首先需要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的劃分可以讓學生在比賽中產生歸屬感,對提升他們的足球運動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小組比賽的方式還能確保每位學生與他人在性格和球技上有效磨合,能加大彼此之間的默契程度,對于深化學生間的感情也有重要意義。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中可以按照每組6~8人的劃分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在比賽中每個組員都能發揮自身的潛力,提高團隊凝聚力,這對于提高團隊獲勝幾率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參與小場地足球比賽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能促使學生將團隊合作意識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2]。
小場地教學比賽可提高足球教學開展的便捷性,受外界環境影響小,不會耽誤教學進度。尤其是對于一些教學資金緊張的學校,小場地教學比賽模式更為適用。高中學校即便是只有一個普通規模的足球場就可以開展足球教學,且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3]。不少學生將足球體育選修課看成是提升自己學分的工具,因此在潛意識里不加重視,而采取小場地教學比賽,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能提高學生對足球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足球比賽的攻防守站位及各自的活動區域有所了解。然后再結合學生各自的體能和足球運動水平選擇合適的分組。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最開始的幾周要培養學生在各種團隊中的默契性,體育教師要對比賽情況密切關注,對每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強化他們的足球技能。隨后再將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的目標進一步明確給學生,讓學生知道比賽的主要目的就是強化自身的足球技能,提高自身戰術。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與傳統教學模式也要區分開,將學生的足球技能作為考核的重點。正是以上教學模式的設置才得以提升足球教學的有效性。
足球小場地比賽的優勢較多,高中足球選修課中應用小場地教學比賽模式,可以明顯提高球員傳球、射門及跑動意識。足球比賽中需要球員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戰術,球員之間配合默契的傳球動作可以更為容易地突破對方防線。而小場地教學比賽中可以提高球員的傳球意識,能強化球員攻擊性行為。除此之外,小場地教學比賽教學模式也可以提高球員的射門意識,射門對于球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射門不僅可以干擾對方比賽,還可以贏得相應的分數,是獲取比賽勝利的關鍵。小場地教學比賽中球員可以根據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形,深化自身的射門意識,提高足球訓練技能。最后小場地教學比賽應用到高中體育足球選修課教學中可以提高球員的跑動意識,控球隊員與有球隊員之間的密切配合是保證足球比賽獲取成功的關鍵,無球隊員可以在跑動的過程中為本隊贏得主動進攻的機會。而小場地教學比賽可以促使球員在賽場上的跑動更加頻繁,對于提高球員的跑動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而言,選擇的運動場地可以參照籃球場大小而定。教學場地的長度可以控制在25~42m,寬度可以控制在16~25m。如果一起上課的班級較多,可以將足球場再劃分成幾個小場地,提高足球教學效率。
小場地足球比賽教學人員一般在5~8人,比賽時間控制在50min以內。如果足球場地較為標準,每位球員的運動時間可以在1~2min。如果足球場地較小,每位球員的運動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控制在4min左右。由此可見,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盡管運動場地減小了,但是每位學生的運動時間增加了,這對提高學生的運動滿足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運動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可以提高他們參與足球比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
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中對于場地大小設置未明確要求,教學場地的不固定性是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的重要特點之一。即便如此,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中,對于球門的位置也需要合理設置,合理設置球門位置,可以引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因此,高中體育足球選修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適當將球門擴大。比如,可以直接將兩個標槍立在場地上,并拉一根繩子,做成簡易球門,也可以設置7人制的足球球門。總體來說,小場地足球比賽教學中,體育教師需要盡可能將球門設置得寬一點、高一點,提高學生進攻的便捷性,在進攻容易的情況下,便于學生獲取足球踢進球門的樂趣,對于激起學生參賽熱情具有重要意義[5]。
高中體育足球選修課教學中采用小場地教學比賽模式,體育教師首先將關于足球比賽的相關技術和戰術性知識講述給學生,隨后組織學生參加小場地足球比賽,將比賽時間設置在50min。經過一學期的教學觀察,發現學生逐漸養成了參與足球運動的習慣[6]。這對于高中生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高中生在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下,積極參與足球運動,可以放松身心,緩解心理上的緊張感,對于磨練學生意志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身體和心理雙重放松的情況下,可以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學習中[7]。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中小場地教學比賽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到足球選修課教學中可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能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