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輝 編輯/韓英彤
UCP是關于信用證的總則。雖然其本身含有一定的具體審單標準,但并不能解決實務操作中出現的所有具體問題。鑒此,ICC制訂了ISBP,如此既有利于解決相關糾紛,又對UCP條款進行了必要的解釋與補充,使得實務中的拒付大幅度下降。更重要的是,ISBP確立的重要標準,有利于防止將表面相符變為鏡像標準,避免信用證這一付款工具變為拒付工具,對單證審核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ICC曾指出,ISBP是UCP標準的具體體現,是UCP所建立規則與程序的最佳解釋,是對單證人員應該如何運用UCP的指導,是對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的概括。它填補了慣例所代表的一般原則與信用證實際使用者日常工作之間的鴻溝。
然而,ISBP的內容主要源自以往具體案例形成的意見與決定,不可避免地帶有最初的個案背景與特點,因此,便出現了《從保單審核規則看ISBP的合理性》一文中指出的諸多問題。比如部分規定超出了UCP600的范疇;將不具共性的個案意見作為標準實務;有些規定從表面上看甚至與UCP原則相矛盾。正如該文作者所言,ISBP存在著強化對銀行利益的保護、減輕銀行人員的審核負擔與責任及避免銀行卷入糾紛的傾向性。
在正確評價ISBP作用的同時,也應正視其存在的問題,這是單證業務中應該秉持的態度。
仔細研究ICC的出版物會發現,隨著UCP的定型、成熟與標準的豐富,ICC就咨詢案例出具的意見,已經根據信用證自身的發展狀況及銀行、保險、運輸、海關等上下游關聯業務的現狀,從早期的原理分析及規則與標準的形成形式,逐漸向規則導向解釋與引導過渡,從而逐步形成了既不同于傳統嚴格相符又區別于實質一致,既基于準則又有利信用證發展的新傾向。
針對信用證業務式微的現狀,現在ICC的意見中對于咨詢者提出的不符點判斷所做的結論,越來越傾向于不成立或不符點不存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確立以信用證作為付款工具的指導思想,實行寬松務實的審單標準,修正機械的嚴格相符趨向。
有人針對ICC近十年處理的案例中所涉不符點進行了分析,最終判定成立的比例不足10%,這也是ICC期望建立更有益于信用證發展標準的具體體現。為此目的,近些年ICC形成的不少意見甚至已經偏離了信用證獨立原則,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商榷ICC OPINION TA900rev》一文指出的諸多問題。便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換個角度思考,實務中出現的爭議有時很難用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加以定論。ICC意見往往先經過專家擬訂初稿,再向各國家委員會征求意見,最后通過年會討論表決,因此,大量案例意見其實是妥協的結果。不能否認,最終不符點是否成立的觀點,一定具有相應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毫無道理者一般不會出現。因此,為信用證的發展與命運計,盡管有些意見可能并不盡如人意,實務中仍應坦然接受。基于此,在學習與理解ICC案例意見時,應把握ICC的意見取向,勿囿于表面相符的機械標準,而是要融會貫通。如此才能把握ICC意見的本質,正確地指導業務。
其實,弄清ISBP與UCP的關系,透視ISBP的不足及指出ICC案例意見存在的偏頗與矛盾,從大量的個案意見與DOCDEX關于具體爭議的決定中總結普遍適用的規律,是單證實務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而現實是,盡管UCP600與ISBP已經實施了好長時間,但在國內外實務案例中,單證人員對UCP600與ISBP的重要規定與標準仍需進一步學習并加深理解,以避免因疏于對其本質的把握,而對具體業務處理造成影響。《實務中對UCP600相關問題的誤解》一文所談及的案例與所涉誤解,便是這一現象的真實反映。因此,加強對UCP600、ISBP基本精神與具體條款的再學習,重溫信用證重要原則與審單標準,切實理解與把握統一慣例的相關規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