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寧波
(山東省港口集團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500)
新時代發展環境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大成就,各行各業也保持著如火如荼的良好發展態勢。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驅者,而港口則是先驅者中的領頭羊。在國民經濟及國際貿易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對運輸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立足并脫穎而出,是當前各港口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精細化管理以精細操作、精細管理為核心特征,通過優化制度、加強業績考核等手段提升內部職工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養,保證企業內部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和質量,從而推動公司順利實現戰略目標并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1]。
港口企業推行并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內部高層透過管理的表象更全面、更準確地觸及深層次,及時發現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漏洞,為其完善和優化管理制度提供重要依據;還能夠促進港口企業更準確地了解各項費用及物料的實際使用情況,實現對運營成本的全面控制。此外,還能夠加強對職工的監管和激勵,促進港口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不懈探索和持續努力,港口企業逐步構建起了一套嚴謹合理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積累了大量的管理經驗,不過依舊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現行規章制度不完善。部分制度原則性條款過多,缺乏嚴謹清晰的量化標準,未嚴格明確檢查程序,導致制度落實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是崗位職責劃分不清,工作銜接不順暢。國內很多港口企業并未隨時代發展、行業形勢變化及時梳理并調整崗位設置體系。部分公司依舊采用原來的作業模式,未積極引入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導致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有一些企業仍在推行手工處理方式,導致工作出錯率提高,難以令客戶獲得良好的體驗。
三是現場管理有待進一步改進。目前,部分現場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主觀隨意性較強,部分裝卸司機為了加快工作進度違反企業制定的操作規程;還有部分修理職工在開展工作時更依賴個人積累的經驗,未嚴格按照檢修程序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
四是管理責任制實施不理想。雖然港口企業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管理責任體系,但是依舊存在高層只關注工作成效、忽略工作過程的情況。對于部分職工違反操作規程的現象,高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相關責任人未得到相應的懲處。一旦釀成重大事故,就很難明確基層管理者需要承擔的責任,導致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較為低下[2]。
港口企業在推行和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過程中,首先要緊隨時代發展,立足自身發展情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精簡內部管理流程,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質量,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簡流程。對港口企業而言,創新和優化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因此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務必構建與企業發展需求相契合的組織架構體系。其次,明確港口企業的未來發展戰略,科學合理地梳理并優化公司的業務流程,在保留核心流程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剔除無用環節,促進管理結構扁平化發展。最后,在全面精準地梳理港口企業內部崗位的基礎上,結合港口企業的運營現狀,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及內容,推行并實施崗位責任制,保證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崗位重疊、權責劃分不清的情況,否則既會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管理成效。
港口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應增強成本意識,積極采取各種手段加強對運營成本的全面控制。對公司而言,其經營的根本目的在于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因此在成本控制工作方面需要精準全面地計算各類資源的投入,并實現對資源投入的全面監管及合理優化,及時發現問題,在明確成因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手段妥善處理,盡可能地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3 種方式控制成本。
第一,港口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應科學合理地明確成本定額,以此為基礎推行并實施嚴謹規范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第二,港口企業務必重視并強化對成本的全面監控,及時獲取成本數據,嚴謹合理地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偏差,將問題及時反饋給高層,引起高層的重視,尋找問題根源并采取有效手段妥善處理。第三,制定系統完善的成本管控制度,推行激勵制度,將內部職工的收益和成本控制掛鉤,增強職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從各環節入手加強成本控制,增加企業經濟收益。
人力資源是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資源,對港口企業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務必要重視并加強對人力資源的全面化、嚴格化、合理化管理。首先,港口企業應增強職工管理意識,采取合理手段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出眾、綜合素養高且服務意識強的職工隊伍,加強各類專業人才的儲備,同時也需要定期培訓職工,提升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以便更好地服務港口企業。其次,港口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量較大。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使得港口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另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港口企業在人員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歷史問題,這些都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對此,港口企業應結合公司運營情況,科學合理地整合并優化配置人力資源,根據崗位內容和職責合理安排職工,實現人盡其用。再次,港口企業需要不斷健全和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在借鑒行業內龍頭企業成熟做法的前提下,立足于公司運營情況,合理調整工作業績占比及薪酬構成,提升職工的工作熱情和能動性。最后,公司需要對職工強調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并為其暢通晉升渠道,制定嚴謹合理、規范可行的晉升體系,深入挖掘職工潛能,在促進職工實現價值的過程中推動企業發展,實現職工與企業雙贏。
港口企業的運營及發展離不開客戶的支持,在港口企業硬件資源相同的情況下,客戶會對軟件資源進行比較,選取其中最合適的。因此,企業務必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
(1)港口企業應全面深入調研市場,依靠完善專業的服務留住老客戶、擴展新客戶,為港口企業實現長效發展提供保障[3]。
(2)港口企業應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及自身情況制定嚴謹合理的經營策略,全面準確地把握客戶需求,及時為客戶處理問題,面向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客戶采取有針對性的服務模式和不同的服務策略。
(3)港口企業應加強客戶維護,通過網絡即時通信、電話聯系等方式加強和客戶的溝通,及時準確地了解客戶需求,以此為導向合理調整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專業、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務。
(4)港口企業應設立明確全面的服務標準,加強品牌文化建設。通過網絡、媒體等進行全面宣傳,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4]。
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既要采取各種手段提高經濟效益,也要著力加強安全生產。唯有推行并實施綠色環保、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穩健化、長效化、持續化發展,繼而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和諧發展保駕護航。因此,港口企業首先要增強安全生產意識,積極構建嚴謹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自覺遵守國家相關法律及政策,全面貫徹落實企業生產制度,保證各項工作安全規范、高效高質地推進。其次,港口企業也要從各方面入手加強安全督查,及時發現內部的各種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手段全面清除風險[5]。最后,港口公司應著力改善港區環境,營造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消除威脅職工生命健康與人身安全的因素,增強職工的安全感與歸屬感,推動港口企業穩健長效發展。
推行并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是港口企業加強內部控制與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面對激烈殘酷的行業競爭,港口企業務必緊跟時代發展,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斷健全和優化管理流程和制度,加強成本管控,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加強客戶維護與服務,推動安全生產,從而促進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高質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