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黑龍江科技大學,哈爾濱 150000)
政務云指政府機構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1],對政府依法行使的行政職能進行梳理、整合和精簡后,發布在省市統一的電子政務云平臺上,用以開展線上業務辦理、行政審批、公共事務管理等活動,促進政務公開,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透明的公共管理和政務服務,力求更好地服務公眾、改善民生,提升公眾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這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義。同時,信息化驅動現代化,政務云推動了政府管理架構的扁平化、運作模式的網格化、辦事流程的高效化和政務資源的數字化,達到了政府治理信息化協同發展,促進了數字政府的建設。
邁入數字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等技術的應用逐漸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豐富了公眾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掌管著龐雜信息資源的政府也意識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開始推動信息技術與政務融合協同建設,政務云應運而生。政務云的引入和應用創新了政府對政務資源的應用和管理模式,提升了資源的使用價值和利用效率,使傳統的信息管理模式向數字化、扁平化、網格化的新型信息管理模式轉變,體現了數字政府建設的內在要求,促進了政府的數字化轉型,是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有力工具。
長久以來,受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和科層制管理方式的共同影響,政府通常作為“自上而下”的指令發出者和權威管理者,大小事務的決策往往憑借領導者的知識水平、能力素養和過往經驗等,稍有思慮不周就會影響到政策的實施效果,這對領導者的自身素養提出了較大的挑戰。政務云則利用大數據對政務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與應用,通過更具說服力的科學數據展示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創新了政府的決策方式,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增強了政策制定的透明性。另外,政務云的設立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制約[2],降低了信息流通的成本,簡化了政府事務的運作流程,使政務事項的辦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公共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不僅促進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優化了政府治理模式,還降低了權力尋租的可能性,使政府轉變為“由下到上”的信息資源協作者和社會公眾服務者。
政府業務的辦理通常會涉及多個部門,在政務云設立之前,公眾想辦理某項業務必須多次往返于不同部門之間進行層層申報,若遇到證件不全的情況,還需返回上級部門重新辦理,流程煩瑣,耗時耗力。政務云則整合了豐富且全面的政務資源,相當于政府部門的網絡化集市,若公眾查詢資料、辦理業務或在政府管理過程中存在異議等,都可以直接登錄政務云平臺獲取信息,解決問題或提出意見與建議,這大大節省了人們的時間和精力,在高效便捷的同時也拓寬了公眾政治參與的渠道,提高了公眾的政治參與度,豐富了公眾與政府交流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也能通過云計算技術對公眾點擊率、搜索率及問答頻次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得出公眾關注度較高的領域和相關問題,切實了解民眾,傾聽民意,繼而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更好地保障與改善民生,實現政府與公眾的雙向互動,進而提高公眾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和信任度,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與政務服務深入融合,我國下發了許多與政務云相關的綱領性文件,但缺少統一的機構對政務云進行整體的統籌規劃并實施具體的計劃,分散性立法造成不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同時,地區立法的靈活性導致其具有較大的自主性,不利于政府間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和互通共享[3],造成各地區政務云建設的標準不一、速度不一、質量各異,與其統籌信息資源、提升工作效率的初衷相差甚遠。此外,以政務云為主的專門性法律處于缺位狀態,對于公眾最關心的政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有關信息公開、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等重要問題缺乏細致的規定,易導致行政過程偏差。
對于傳統的表格化辦公,政府各部門早已制定出一套模式化的運行流程和管理制度,而數字化辦公則是政府面臨的新挑戰。在發展政務云的過程中,一方面,受遺留的官僚主義弊病影響,部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脫離群眾,工作敷衍。同時,由于缺乏信息化素養培訓,部分公務人員對政務云知之甚少,缺乏對信息共享重要性的認識,只是將其當作一種工作方式和技術手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政務人員在思想上忽視了政務云整合公共信息資源協同發展、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在行動上就很難有足夠的自覺性將其完全落到實處,這與政府公職人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悖。
政府各部門間信息資源協作意識淡薄,合作效率低下,導致“信息孤島”現象仍然存在。部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雖然意識到信息資源共享共建的重要性,但錯誤地將政務云理解為促進自己部門業績發展的技術引入,將信息資源多寡與權力大小掛鉤,認為掌握的資源越多,權力越大,因而不愿將本部門的信息資源與其他部門共享??v向上,各級政府間信息系統不聯通,數據資源難共享[4];橫向上,政府各個部門間平臺建設的標準不統一,信息資源使用效率低下,這種“各掃門前雪”的觀念嚴重阻礙了政府間資源的互通和共享,降低了信息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政府整體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數字政府的建設。
在國家層面,結合國內外電子政務的綱領性法律文件與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建立健全有關政務云的專門性法律,對政務云中的平臺建設、機構設置、信息安全等重要問題進行強制性規定。例如,建立專門機構對政務云平臺的建設進行統籌管理,完善政府及各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對于信息安全問題,應通過技術手段不斷增強政務云平臺的數據安全性和平臺穩定性,處理好信息公開與信息保密的關系,對保密性較強的信息數據采用更高級別的權限保護手段等。同時,為防止信息數據泄露和其他安全隱患發生,應當定期對平臺進行系統維護與技術升級,提高平臺的抗風險能力。
在地方層面,各級政府應當依據地區發展水平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厘清政府部門間的權責關系,暢通信息共享渠道。還可以創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運作方式,協同社會力量,提倡運用市場手段引入社會資本,促進實施公私合作的PPP 模式,建立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機制。
“數字政府治理”的核心目標在于推進以公眾為中心的公共服務,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改善服務體驗,促進公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5]。因此,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公仆意識。在推進政務云建設的過程中杜絕平臺建設的“樣子工程”,時刻關注公眾的需求和問題,傾聽公眾的意見與建議,切實從公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同時,完善相關績效考核機制的評價標準,增加社會監督的權重,讓公眾、媒體、社會組織等真正參與到對公務人員的監督中。采用問責機制與激勵機制相結合的辦法,轉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懶政怠政的不良作風。
在數字政府建設如火如荼的當下,技術型人才的任用成為大勢所趨。鑒于此,應當積極引進信息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對政務公開、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重要問題進行項目運行與系統維護,為政府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要對政府部門的普通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其全面學習與掌握信息資源管理知識與技能。政府人員自身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提高對數字信息的敏感度,增強信息資源的處理能力與政務云平臺的應用能力。
如何提升各級政府間、政府各部門間的合作效率,是打破“信息孤島”現象的關鍵。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建立健全與政務云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明確責任主體,厘清權責關系,認識到政務信息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構建縱向組織體系與橫向組織架構的統籌聯動機制??v向上,各級政府打造統一平臺,設立統一標準,進行統一管理,探索不同區域間政府的標準化模式與不同層級間政府的統籌管理體制,構建平臺共享、數據互通、系統共建的頂層架構;橫向上,建立政府部門間的整體聯動機制,增強部門間的協商治理能力和信息資源共享意識,推動各部門由利益化思維轉為數字協商的共治思維,由“各自為政”的工作方式向協同治理轉變,從而消除信息壁壘,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完善一體化數字政府的政務云建設。
文章通過對政務云內涵的分析,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根據政務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完善信息化法治建設、重塑公共服務理念和建立統籌聯動機制三方面措施共同促進數字政府的建設,以此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