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宇涵
(武漢大學,武漢 430000)
社會持續發展,構建公共管理模式需要從全新的角度出發,基于協同視角,完善公共管理模式,同時,要讓公共管理模式的進步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實現協同發展,增強我國的整體實力,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社會現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公共管理措施需相應地完善,同時,迅速發展的經濟對公共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此,需要持續優化我國的公共管理模式,在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探索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要素。目前,公共管理的建設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關工作人員也未意識到公共管理模式的更新與社會的整體發展密切相關,在公共管理措施的具體落實中,實際操作與理想操作存在差異,導致現有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漸落后,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社會的整體發展[1]。
全面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社會公共管理體系,也可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同時,公共管理模式的完善還可提升社會管理的整體水平。
現代化社會中,全面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逐漸體現公共管理的優勢,完善社會公共管理體系。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我國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需要更加努力地完善公共管理模式,使公共管理標準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從事公共管理的工作人員也要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與理解自身的職責與工作內容,提升公共管理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協同視角下的社會公共管理模式與時代發展相呼應,有利于社會公共管理措施的落實,也會對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提升社會的凝聚力[2]。在構建社會公共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遵守職業道德標準,全力優化社會公共管理內容的同時,有效發揮自身作用,提高社會公共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只有人民生活幸福、相互團結,凝聚力才能得到增強,才能更好地發揮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優勢。協同視角使公共管理模式處于一種更為平穩的狀態,增強社會凝聚力。
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的持續發展,可以提升社會管理的整體規劃水平,優化公共管理的模式,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整體進步,也有助于增強我國綜合實力。為使公共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對整個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3]。協同視角下,優化公共管理模式,就是在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上,使公共管理模式的各個版塊和內容齊頭并進、共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從事公共管理的工作人員也會提升專業技能,提升公共管理的效力。
協同視角下構建公共管理模式,第一,完善公共管理體系的改革方案;第二,提高工作人員對公共管理相關概念的認知;第三,建立一體化的社會公共管理制度;第四,重視行政監察工作;第五,推動參與主體多樣化。
協同視角下構建公共管理模式,重點是完善公共管理體系改革方案。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不符合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現狀,這就需要政府根據社會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發展規律,完善公共管理體系的改革方案,從細節出發,落實到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效推進協同視角下公共管理模式的構建。在社會的長期發展中,構建與時代要求相符的公共管理體系十分重要。社會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責任與義務共同維護公共管理模式構建的成果。政府要依據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對公共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必要的改變,順應時代的發展,并具有針對性。公共管理體系改革需要從嚴出發,對相關工作人員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在這一過程中,要有效保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使公共管理工作得到實質性強化,從而更加有效地落實公共管理體系改革方案,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
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還需提高工作人員對公共管理的概念與內容認知。在社會長期的發展中,公共管理的具體內容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從事公共管理的人員就需要深刻理解這一點,以較高的工作水準全面構建公共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設備和系統,使公共管理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的生活。
要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對工作人員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其對公共管理的理解,從而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間接完善人們對公共管理概念的認知,以便人們維護自身的利益[4]。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共管理人員要了解人們的具體需求與想法,推動公共管理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并在提高對于公共管理認知的基礎上,加強其他各項能力的培養,促進公共管理工作的協調發展。人民只有更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才能更好地了解當今社會。在現代化公共管理模式的全面構建中,人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關鍵作用,有了人民的參與,就可使公共管理的構建更為高效,同時還有助于提升人民的自主性和參與感,最終達到構建社會公共管理體系的標準和要求。
為加強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構建,還需要建立一體化的社會公共管理制度。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由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構成。這五大體系構成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公共管理模式的構建也要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5]。建立一體化的社會公共管理制度,不僅要從外部——社會出發,還需要從政府內部出發,內外結合才能互利共生。工作人員要全面認識到建立一體化社會公共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認識到個體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保證公共管理的協調與平衡,更好地構建公共管理的發展模式,以及構建生態化的公共管理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一體化的公共管理模式會逐漸顯現其優越性與發展潛力,推動社會長遠發展。
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還要加強相關的行政監察工作。在公共管理的實踐中,許多違紀問題的出現,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缺乏相關的行政監察機制和體系,而是因為其作用未被完全發揮出來,這就需要人們重視并改良現有的行政監察機制,確保相應的行政監察措施能落到實處,使構建的公共管理模式更為科學有效。要充分發揮行政監察工作的作用,就要對公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對相應的負責人予以處罰,確保行政監察工作能真正地為公共管理保駕護航。要完善行政監察工作,首先要明確行政監察部門的職權;其次,堅決要求行政監察工作人員積極履行職責,對于不合理、不合規的公共管理事件的處理必須及時,對于相關負責人的處罰必須依照規定,使人信服,在處理相關的違規事件時,還要確保公平正義,既要正確行使職權,又不能濫用手中的權力,使行政監察發揮應有的作用。
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要做到參與主體多樣化。如今,公共管理已不只是政府部門的職責,還需要多方參與,如私人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協同視角下公共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優化,離不開這些主體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才能提升公共管理質量和效果,保障共同利益。因此,在公共管理中,要引入多方主體,使公共管理模式得到全面升級。
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是對我國社會公共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級,同時,協同視角對公共管理而言也是一種全新的管理角度。在與現代化社會發展接軌的過程中,公共管理模式的改進可以進一步提升社會其他各方面的發展水平。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公共管理模式,保證人民生活水平與幸福感得到提升。構建協同視角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