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挺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七小學 江西 撫州 344100)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然而,現今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可反映,學生既難以利用作文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又欠缺寫作結構的邏輯合理性,這些不良的寫作現象都是學生寫作素材儲備缺乏的體現。針對這類情況,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加以重視并改進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采取手段加強學生的作文寫作素材積累,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質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以教材為重要根據。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閱讀板塊,積極鼓勵學生從教材課文中積累積累寫作,鼓勵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子,專門摘抄在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將其進行整理分類,努力讓學生在每一次面對作文的時候都能做到有內容可寫。
例如在《秋天的圖畫》這一課中,作者運用了比擬的手法描寫了一幅色彩艷麗的秋天景色圖畫,把紅紅的蘋果、金黃的雪梨、火紅的高粱、金黃的稻海描繪得繪聲繪色、生動形象。這一篇課文在景色描寫方面非常流暢,可以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細讀這一篇文章之后摘抄其中一些寫景的經典的句子如:“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讓學生通過模仿這一個典型整齊對仗的描寫景色的句式,讓學生學會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把景點的外形、特殊和特征描寫清楚。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小本子積累的方式,積累更多的有描寫景物的成語如:風和日麗、山清水秀、層巒疊嶂、冰消雪融、旭日和風等,為豐富學生的作文寫作句子句式打下基礎。通過這樣的模仿式的寫作模式,將不僅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作文寫作素材儲備,從而轉變為他們寫作的源動力,而且也有利于學生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生的語文寫作內容來源于寫作素材,寫作素材不僅僅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還得需要自己積累以及吸收,從而才能在寫作當中運用。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生活,不斷地發掘生活中的作文寫作素材,從生活中挖掘出進行語文寫作創造的靈感,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從設計科學的寫作主題方面著手,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寫作主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所以作文教學時寫作主題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設計作文主題的時候,選擇的主題內容應該靠近學生之間的熱點主題,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寫作主題,拉近學生與寫作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寫作是一件貼近生活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作業任務。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生活中的春天”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作業。在具體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春色春意,從春天的氣候氣息、春天的特色特征、春天的風景特點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探究,讓學生認真體會春天里的剛剛萌芽的枝芽,溫暖和煦的春風,隨風搖曳的柳枝、嬌嫩欲滴的花朵等。通過這種親身體會的作文素材積累模式,可以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不斷地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學會將作文素材積累觀念融貫在學生生活實際的方方面面,喚醒學生的語文寫作熱情,為拓展學生的寫作素材儲備量打下基礎。
為了充分提高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意識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在體會課外活動的自由和快樂的同時拓展學生的寫作知識面,讓小學生通過課外活動深刻體感悟到寫作與生活活動之間的潛在關聯,讓學生自覺主動地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促進學生的作文寫作的形式的多樣性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上舉辦“故事編撰大賽”,讓小學生充分發散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自主進行小故事編撰。為了提高學生進行故事編撰的積極性,教師應該減少對學生編撰的故事內容、形式、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限制,為學生發散他們的寫作思維創造更多的機會,讓班級學生紛紛踴躍發言,豐富故事編撰的內容,鼓勵學生將其他同學的巧妙構思、好詞好句以及經典句子記錄下來,整理成為一個小作文的形式,讓學生集思廣益,通過團結協作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促進學生寫作素材儲備量的增多。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利用所有知識來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提高其語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提高小學生的作文素材儲備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在生活中以及在活動探究中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并傳授學生進行素材整理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構建完善的作文寫作素材應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