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金昌市第七小學 李 新
寫作應該是將學生自己的想象或觀察等寫入作文中,不應該被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寫作結果,忽視了寫作過程,導致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將過程教學法引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能夠培養小學生語文作文素養,改正寫作不良習慣,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加強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說,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能夠檢測語文整體的教育水平。但寫作現狀卻不容樂觀,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仍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對于知識不能有效吸收,造成教學困難。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作文結果,往往是由小學生寫作之后,老師進行點評,形成一種寫作——點評——寫作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缺失寫作交流等環節,導致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鮮少小學生喜愛寫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往往會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許多事情過度干涉,無法讓學生放手去做,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但小學是學生自主意識的開始,需要足夠的信任和支持,教師只需要引導。比如,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通過學習這篇例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鉛筆也會夢想呢?另一篇習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在傳統的意識中,尾巴是貓的一部分,常說,貓有尾巴,但這篇例文完全顛覆過去,尾巴有一只貓,當學生接受這篇例文的時候,就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經過兩篇習作例文,學生認識到世界的不同,那么在開展第五單元的習作部分《奇妙的想象》時,就不能限制學生如何去想象,只可以在學生想不出來的時候進行點撥,幫其擴展思路。在小學生的世界里,萬物皆是生命,平時用的筆、文具都能感覺到疼痛,玩具能夠對話,相信世界有動畫的存在,無論是自己想象的,或做夢做到的,盡情展開想象,在想象中繪畫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
任何教學方法都需要學生融入學習氣氛,營造適合小學生的寫作氛圍,創造良好的寫作環境。過程教學法重過程,但也不輕結果,注重調動小學生寫作積極性,開發學生寫作思路,將寫作中心由結果轉到過程中,從寫作立題開始,理解題目含義,選擇適合題目的寫作材料,把控整體作文的結構。過程教學法需經歷復雜的過程,重視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負責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平時在學習生活中也需要注重語文素材積累,學生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在作文時就能更好地把握細節。
過程教學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相互討論,減少學生因獨立思考而導致思維局限的情況。小學生屬于剛開始學習寫作,因此,前期的引導、教育至關重要,小學作文有簡單的故事或看圖寫話等。以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描寫植物的,習作主題是《我的植物朋友》,經過課文的學習,學生懂得了如何描寫景物,如《荷花》一課,如果環境允許,可帶領學生去戶外觀察荷花。再對比課文內容,學生相互交流自己讀課文時候的感受,以及看到真實荷花的感受。如果環境不允許,可以讓學生觀察荷花的視頻、圖片,加深理解,當學生自己描寫荷花的時候想要怎么去描寫呢?都會描寫哪些內容呢?可以展開討論,鼓勵大家發言,相互提問。那么在進行習作練習時,就能夠很好地描寫自己喜歡的植物朋友。在寫作下筆前,通過引導,不斷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寫一篇關于植物的作文。比如剛開始,可以問,大家喜歡什么樣的植物呢?為什么喜歡呢?它的樣子是什么形狀呢?在不同季節會有什么變化嗎?……也可以在班級里自己養一株植物,以小組為單位,從幼芽開始呵護,澆水、施肥,近距離地觀察植物的生長,從細節了解植物,在寫作的時候更加真實。
小學生的框架意識較為單薄,往往不能從整體去描述一件事情,屬于想到哪里就會寫到哪里。小學課本有目錄大綱,從大綱能看到整本書的大概內容,建立框架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晰地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列出自己作文的大綱,讓寫作思路一目了然。列出大綱也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里需要哪些素材,是需要想象的內容,還是需要觀察生活,等等。
比如,三年級語文下冊中第四單元的習作練習《我做了一項小實驗》,這篇習作屬于一篇真實記錄的作文,在寫作之前需要有一些準備,首先,小學生需要有實驗的經歷,既然是實驗,那就需要有實驗過程和實驗步驟,以第四單元中課文《蜜蜂》為例,作者先有了做實驗的想法,然后開始實施,給蜜蜂做記號,對蜜蜂進行觀察,統計蜜蜂回來的數量,進行實驗總結,這就是整個關于“蜜蜂辨認方向”小實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作者寫作文的大綱。學生在寫作時也需要有自己的作文大綱,確定作文內容圍繞什么實驗開展,實驗之前的準備,實驗過程中的描寫,實驗結果等等。梳理寫作思路,建立寫作的框架,能夠從宏觀上幫助學生學習寫作。
自我修改是幫助學生自我提升的一個方法,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寫作內容并不是特別滿意,但又不知道如何去修改。學生能意識到自己作文不滿意的地方是提升的前提。比如,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習作練習的《國寶大熊貓》,學生在完成寫作之后,進行再次閱讀,將自己放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看能不能通過閱讀自己的作文想象到大熊貓的樣子,如果想象不到,是作文哪里寫得不好嗎?再進行自我修改,通過自我閱讀、自我修改的方式不斷完善文章,不斷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過程教學法將課堂的主體由老師轉變為學生,不再將結果作為檢驗的唯一標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從培養學生的情趣開始,營造良好的語文寫作氛圍,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寫作的環境,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想象能力,不再局限于一篇作文。學習如何列大綱,建立框架思維,積累寫作知識,在寫作的過程中收獲快樂,并學習如何進行自我檢驗,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