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檸源
(綏化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大學畢業生創業繼續教育屬于成人教育的范疇,其教育理論源于終身教育和學習的思想。我國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比較深入,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而對大學畢業生創業繼續教育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本文以外語類大學畢業生為創業繼續教育研究的主體,以跨境電商創業為視角作拋磚引玉的研究。
研究外語類大學生跨境電商繼續教育的問題,繞不開在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情況,為使創業繼續教育的問題與創業教育的問題形成自然銜接,把創業教育起源與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情況做簡要的概述。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端可以追溯到一九四七年美國的哈佛商學院為MBA學生開設 《新創企業管理》課程,從那時起就產生了創業教育的萌芽和意識,到現在已有七十余年的歷史了。[1]創業教育形成科學的概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專家柯林·博爾(Colin Ball)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三張教育“通行證”的教育哲學觀念,就是反映學術能力的學術性教育“通行證”,反映職業能力的職業性教育“通行證”和反映創業能力的創業性教育“通行證”。[2]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史不是很長,從20世紀末開始有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快。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從試點到鋪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許多高校先后成立創業研究中心、創業學院、創業教育學院等組織機構保證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效開展。一些有實力的高校相繼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園或科技園等創業實踐平臺,大學生得到了創業實訓的鍛煉。現在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融為一體,稱為“雙創”教育。“雙創”教育不僅融入各高校的育人理念,而且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體系,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進行全方位的建設。
我國支持、鼓勵個人自主創業政策應該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開始的,有了個人自主創業政策,自然地就產生了創業教育的創業實踐。剛開始的創業教育主要有面向城鎮的服裝設計、家電維修、烹飪等服務行業,面向農村的畜牧養殖業,蔬果栽培等種植業。當時的創業教育本身也是創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比較敏銳的思維,判斷商機,各取所需。到上世紀90年代,我國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個人創業建立的各類公司出現井噴式的發展。
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教育,現在已實現了普及高等教育。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就業去向也不再是令人羨慕的高大上崗位,大學畢業生就業回歸到普通的國家建設者和勞動者。他們要靠不間斷的努力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大學生不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還要付諸實踐。在市場機制下,現在大學生創業繼續教育供需兩側有了比較協調的發展。然而,大學畢業生創業繼續教育的現狀具有改革與發展的空間和值得重視解決的問題。
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繼續教育主要依托社會力量辦學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社會力量辦學的運行機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辦學的目的側重于商業性。雖然社會力量辦學的教育不完全按教育規律運行,但卻能得到受教育者比較廣泛的認可,其根本原因是社會力量辦學注重教學質量,關注受教育者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在對教學質量的主動追求和對教師的嚴格管理方面,顯現了社會力量辦學的優勢。然而,辦學硬件條件的不足和人才培養規劃的不確定性又是社會力量辦學的短板。
跨境電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比較稀缺,原因是跨境電商興起到現在還不到十年,而且跨境電商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都是復合性的,單靠一所獨立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很難做到對跨境電商的全方位培訓。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創業教育也隨之水漲船高,除了面向跨境電商創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還有由企校合作等形式的面向成人的高水平的跨境電商系列講座,此外,可以在互聯網上接受跨境電商遠程教育,在線學習便捷、靈活并且內容豐富,只是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當今國際社會生活秩序出現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國際政治斗爭與地緣政治沖突此伏彼起,經濟發展合作與貿易往來的不穩定性成為常態,每年世界范圍內的自然災害頻仍。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幾乎蔓延到世界所有的國家,疫情走向態勢依然不確定。現在的國際社會形勢正所謂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同時也是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為應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國沉著博弈、適時調整戰略、立足國內發展、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濤頭挺立、激流勇進、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始終不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關心民生工作,把大眾就業放到民生工作的首位。為此做出一系列重大推進措施。在2018年7月,當時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為保證中國經濟穩定增長,黨中央提出了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工作。[3]2020年4月,在新冠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又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任務。[4]“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都把就業放在首位。就業決定收入,收入決定消費,消費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就業是“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的重點和關鍵。
在穩就業工作和保就業任務中,大學畢業生就業是更為重要的工作和任務。大學畢業生就業牽動千家萬戶,黨和國家也千方百計地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
1.跨境電商及其發展前景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貿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5]有研究指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開始于2013年,[6]到現在只有七八年的時間,跨境電商得到了蓬勃發展。中國產業研究院編制的《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創建于2013年的海淘網,我國用戶2018年突破1億,2019年達到1.55億,2020年有望擴大至2.35億;我國零售進出口交易額2018年達到1 000億元人民幣,2019年達到1 862.1億元人民幣,2020年有望達到2 8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可能實現4 880億元人民幣。[7]
我國確立經濟“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可以預期我國跨境電商會有規模更大的發展,特別是鄉村跨境電商會呈現嶄新的面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跨境電商創業環境
黨中央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發展形勢,應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提出并確定我國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第一次提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概念,“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8]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一個中長期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會議指出“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9]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又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中。[10]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跨境電商即跨境電子商務,商務的本質屬性是流通,也就是循環。無論是供給還是需求,都要經過循環才能實現,因此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直接契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3.新冠疫情防控語境下的跨境電商創業機會選擇
新冠疫情防控深刻而久遠地影響社會生活和工作秩序,在新冠疫情防控語境下,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應該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跨境電商的業務特點是居家就可以正常工作,不需要頻繁的人員密集接觸,符合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而且也能取得很好的效益。
以下以外語類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繼續教育為例,探索跨境電商視域下的大學畢業生創業繼續教育的路徑。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同時也擴大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跨境電商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成為稀缺人才。彌補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具有與跨境電商專業相近人才培養目標的專業大學畢業生,或人才能力素質結構貼近跨境電商需要的大學畢業生可以作為替代人才。外語類大學畢業生知識結構比較貼近跨境電商。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指的是各類普通高等學校培養的各種外國語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以及與外語關聯比較密切的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如商務英語、國際商務、國際經貿等。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具有一些比較自然的創業優勢。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具有語言交流上的優勢,跨境電商是涉外的商業事務,供需雙方避免不了的要用外語進行溝通交流,而外語類大學畢業生都接受過系統的外語語言能力訓練,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能更準確地表達和理解供需雙方的意圖,因而達成交易的機會也就更多。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能夠更全面地、更深入地了解國外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能及時掌握國外的供需情況;外語類大學畢業生比較熟悉國外的文化特質、風土人情,掌握跨境電商的商務禮儀。因此,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就能少走彎路,就能比較精準地實施商品進出,這樣跨境電商經營的效率和效益都能比較順暢地增長。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能夠比較全面地、深入地掌握國際經濟法律法規和國際商業法律法規,對于熟練處理國際商務糾紛的程序和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更有利于規避各種風險。減少了糾紛和麻煩,就節省了處理不良問題的人力資本,相對地就獲得了經濟效益的增長,從而跨境電商事業得到順利的運行和健康地發展。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前多數都接受過跨境電商創業教育,有過校內或校企合作形式的跨境電商創業訓練或在跨境電商崗位實習的經歷。對跨境電商有一定水平的認知,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跨境電商實務操作技能。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盡管畢業前接受一定程度的創業教育,然而校內的創業教育在就業觀念和創業意識方面的內容多一些,具體的創業實務操作訓練有些薄弱。外語類大學畢業生接受創業繼續教育很有必要。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通過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是多學科的,既要掌握信息技術,又要懂得營銷策略,還要熟悉物流業務。對于物流業務還要深入了解涉及跨境電商的主要物流類型的特點,比如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海外倉、國際專線物流、邊境倉等。[11]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需要獲得的技能也是多方面的,要知道注冊跨境電商店鋪的程序,了解主要跨境電商平臺,比如eBay、Wish、Amazon等的特點,掌握攝影技術等,了解平臺準入門檻、資金權限、售后服務等,能夠快速完成賬號注冊、產品上傳、訂單處理、支付結算等。[12]以上的跨境電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通過接受跨境電商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培訓來獲得。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通過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需要比較系統地學習跨境電商的核心課程,掌握跨境電商的基本理論,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實務,增進對跨境電商的了解和理解等,這方面可以在互聯網上接受遠程教育來實現,并且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要與時俱進,跟上跨境電商技術發展的步伐,掌握跨境電商市場供需發展變化的趨勢,了解各跨境電商平臺每年的變化,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實現這方面的訴求,每年可以至少參加一次跨境電商高端講座,這樣的講座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得很活躍。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法律法規培訓。大學畢業生初出茅廬,如果不接受深入系統的法律法規培訓,就不知道怎樣維權,很可能落入圈套和陷阱,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做出違法的事情。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金融業務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培訓。大學畢業生一經創業就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就有注冊資金和銀行賬號,就涉及金融業務和財務管理。因此大學畢業生創業要諳熟金融業務和財務管理。法律法規、金融業務和財務管理這三方面知識對大學生創業很重要,不重視就可能付出代價。而社會上對這三方面的業務培訓很薄弱。這三方面的業務培訓可由政府業務監管部門在大學生創業建立店鋪注冊登記時進行,并且作為店鋪運營的入業準入條件。
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的一條適用而有效的路徑是在創業中學習創業,實踐出真知,實干育人才。企業家和商界的成功人士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都是在失敗與成功的交替中打拼出來的。大學畢業生創業要有務實的心態,扎實的工作,求實的作風,百折不撓等創業品質;還要有敏銳的識別力、準確的判斷力、果斷的決策力等創業素質;這些創業品質和素質不是在書本中可以獲得的,也不是在課堂培訓中學到的,而是在經風雨、見世面的創業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外語類大學畢業生跨境電商創業繼續教育,要到社會底層體驗生活,感受創業,在企業基層中實踐創業,這樣不僅能積累創業經驗,還能積攢人脈,這是跨境電商創業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外語類大學畢業生到鄉村跨境電商創業中接受創業繼續教育,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為鄉村具有豐富的物質資源,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鄉村都具有各自特色的農產品資源,農民需要把這些農產品推銷出去,不僅要推銷到國內各地,還要出口到國外。對于鄉村本土外語類大學畢業生回到家鄉跨境電商創業是既得天時、又據地利、還有人和,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在跨境電商創業中實現成為有作為的跨境電商企業家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