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鵬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近年來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在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越來越普遍。大型施工企業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對分散全國各地的工程項目實施管控,同時實現財務人員、核算及資金收付的集約管理,提升會計科目、審批流程、核算規范及憑證附件的標準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化的核算規則,并利用財務共享信息系統的自動管控功能以及財務共享中心獨立和專業的稽核功能,達到準確、及時歸集標準財務基礎數據的目標。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將分散的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匯總和統一處理,為財務分析與生產經營決策等提供可靠、低成本的數據;另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采取統一的、高標準的財務核算流程和規則,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確保了數據加工、傳遞、存儲的高效率和規范性,提高了各生產經營單位開展財務分析和支持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生產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財務共享模式首先通過收付集中及杜絕現金業務,阻斷財務人員與資金的“直接聯系”,有效降低財務人員職務犯罪風險;其次可以對公司生產經營過程實現全流程管控,做到“無合同不結算、無結算不預算,無預算不審批、無審批不支付”,有效杜絕資金違規使用風險。企業在費用報銷過程中增加獨立的財務稽核環節,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規及公司財務管理制度,有效管控費用報銷范圍及標準,促進規范報賬、規范審批、規范支付,實現企業日常費用支出的合法合規,有效降低廉政風險及費用超支風險。
財務共享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業務系統數據向共享平臺自動傳遞,全業務流程的網上審批,提高合同簽訂、結算辦理、支付指令以及報賬業務的標準化、透明化、高效化,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中異地管控及審批難題,有效提升上級公司對下級單位的財務管控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財務共享模式通過人員集中和核算集中,能夠實現“大熔爐”效應。財務共享中心在業務處理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差異個體,并在財務共享中心內部快速傳遞,促使共享財務人員自我發現差距并向標準看齊,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素養;財務人員整體素質提升將進一步推動財務標準化工作的精細化和動態發展,形成一個內部良性循環。
財務共享中心推行標準業務規范,要求報賬單據合法、合規,促進現場財務人員深入了解業務實質,提前管控業務規范。現場財務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將進一步向財務共享中心高效傳遞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反饋,促使財務共享中心不斷改進和提升,以提供更高效和優質的服務。財務共享中心財務人員與現場財務人員通過相互業務交流的形式,逐步形成共享推動現場,現場促進共享的良性循環。
部分施工企業在財務共享建設過程中,存在一線生產經營單位的業務人員難以將本職工作跟財務共享平臺結合起來、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工作配合度低,對于部分涉及需要使用財務共享平臺的事項相互推諉的問題。部分大型施工企業建成財務共享中心后,由于財務共享平臺的推廣及業務培訓效果不理想,各層級財務人員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業務部門及上下級部門進行溝通,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建成后的較長一段時間內,從事日常性財務基礎工作的財務人員數量增多。同時由于現場財務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日常財務基礎工作及業務溝通上,導致現場財務人員不能在財務戰略管控、管理決策支持、財務價值創造等體現財務工作核心價值的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財務共享平臺是一個以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為基礎,提供集中化、規范化與標準化財務服務的工作平臺,其工作效率及系統優勢體現在高程度自動化的業務處理上。但是大部分施工企業特別是國有施工企業開展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時間較晚,開始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時企業已經建設并使用數量較多的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大多數企業為了加快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將財務共享平臺與各項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對接工作放到了財務共享中心建成后,再加上大部分的管理系統屬于不同的開發商,以及管理系統融入了各子分公司個性化的開發需求,各信息化管理系統與財務共享平臺的對接存在較大的技術障礙。以上原因最終導致企業建設的財務共享中心與其他業務處理系統沒有實現系統對接,導致財務共享中心逐步變成一個信息孤島。
財務共享平臺與各信息化管理系統不能實現對接會帶來大量的重復勞動,增加管理決策信息統計的復雜性和滯后性。比如合同結算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辦公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等不能與共享平臺實現系統對接,導致各種業務信息依靠人工多次輸入,增加了業務部門人員重復勞動,大大降低了共享平臺推廣效率及便利性;其次財務共享平臺自身的報表管理及稅務管理系統功能不完善,不能有效降低財務及稅務報表編制工作量,手工業務處理的正確性也得不到保障。
財務共享中心歸集和整理的各項生產經營方面的信息并不能反向回饋到各信息化管理系統,不能實現管理及經營數據的自動傳送和管理關節的有效閉合,增加了各級管理人員信息收集的難度及工作量,未實現信息化管理系統帶來的管理效率的提升。
財務共享中心利用崗位職責劃分、制度及流程建設,對共享原始資料上報流程、審核流程、稽核流程、支付流程、附件標準等進行統一梳理,同時也對固定資產管理、存貨管理、審計配合等具體工作流程進行統一規范。但是在財務共享推廣過程中,部分施工企業會發現內部各單位的制度及業務標準不一致、實際業務情況也不同,財務共享中心設定的標準化業務流程和規范要求面臨挑戰,隨著特殊情況的增多,標準化的制度和業務規范容許了更多的個性需求時,共享標準的權威性會進一步削弱;同時人為判斷的因素增多之后,會增加財務共享中心業務處理的復雜性,財務管控能力被削弱。
大型施工企業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時,應該從集團層面考慮各業務管理系統和財務共享系統之間共同的基礎數據建設問題。通過梳理并統一各系統共同基礎數據的編碼規則及應用和管理規范,解決基礎數據重復建設帶來效率低下問題,以及業務財務系統間應用對接時基礎數據不對應的問題。比如統一合同結算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報表管理系統、財務共享系統中的供應商名單、材料類別、合同類別、銀行名稱,避免各類基礎數據的重復維護,同時也降低財務共享系統與業務系統對接的難度。
財務共享平臺的高效率依靠各類業務系統與財務共享平臺的數據自動傳遞,減少手工、重復的數據信息輸入。現實情況是各業務管理及財務系統基于不同的服務器、各類基礎數據不統一,各子分公司使用的業務管理系統架構差異大,導致財務共享系統與各系統無法對接,各項數據無法自動傳遞,各系統成為信息孤島。因此財務共享平臺建設應規避上述問題,在集團層面將不同系統遷移到共同的服務器,統一基礎數據庫,統一各級成員單位業務管理系統的開發和維護。在共同基礎上開展信息系統開發、對接和完善,確保系統之間基礎數據統一、信息傳遞規范,實現不同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相互融合。
部分大型施工企業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存在重視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而忽視企業自身管理制度及業務流程的梳理和統一的問題,加上基于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由于各子分公司地域上分布在全國不同省市,母公司對于下級公司的管控局限于集中檢查及各子分公司自行上報數據信息,過程管控較弱,上級公司對下級單位的管理制度的制訂和執行進行管控的能力逐漸弱化。
部分施工企業建成財務共享中心后,財務共享中心作為母公司統一核算、資金管控的重要手段,加強對項目資金支付流程、費用報銷標準、債權債務管理的審核。統一的信息化管控手段及嚴格的審核標準讓習慣了自主管理的一線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員工對財務共享中心的不適應,甚至產生較強的抵觸情緒,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在推廣過程中阻力較大。同時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財務共享中心與各成員單位、財務人員與其他部門同事之間的溝通上,也增加了財務共享中心實現業財融合的難度。
因此企業在開展財務共享中心的信息系統建設時,應該同時組織各成員單位討論和梳理各項管理制度和業務處理流程,并最終實現集團范圍內同類型單位或者流程的統一。同時財務共享中心應積極爭取企業最高層領導的支持,提高財務管控措施和水平,持續推進財務標準化和業務流程標準化。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中心主要依靠信息化手段,實現生產經營信息及財務數據的標準化和高效化、數據加工手段的自動化,解決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難以保證的問題。企業在開展共享建設過程中,應充分重視信息系統建設的規范性和系統性,同時統一規范企業管理制度和業務處理流程,降低財務共享模式的推廣難度,促進財務管理水平和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