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武,張俊玲,劉劭晗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天津300110)
隨著經濟的發展,內部控制規范在高職院校開展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經費收支的逐年增長,對內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內部控制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和需要,健全機制、加快信息平臺的建立,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重要的作用[1]。
目前,各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普遍處于初始啟動階段,內控環境、內控制度、風險評估、內控實施、信息溝通、監督等方面還存在著完善的問題。
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受內控環境的影響,目前個別高職院校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內控意識淡薄制約著高職院校的發展[2]。首先,高職院校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各部門的職責權限邊界劃分和工作流程與內部控制的要求不相符,內部控制缺乏頂層設計,各部門沒有充分發揮聯動作用,職權責劃分不清晰,各項工作不能很好地銜接。
高職院校一般在六大模塊管理、決策聯動機制等各方面都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實際操作時還存在一些不足[3]。首先,內部管理制度普遍缺乏系統性,一方面高職院校各部門出臺的規章制度存在一定的獨立性,出臺前缺乏有效溝通、闡述不明條款導致相互矛盾,一方面還存在著沒有制度依據的習慣性操作,給風險防控帶來不便。其次,制度的可操作性較差、嚴謹性較低,難以保證后期運作的一致性,對后期監督評價的開展帶來不便。另外,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工作需要得到規章制度的支持。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可知,良好的規章制度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內控工作的管理,還有利于抵御風險和提高工作成效。
風險評估工作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風險評估報告制度的建立。首先,部分高職院校在設置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時,只重視各類經濟活動完成的業務流程,沒有有效地分析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點;其次,風險的防控過于滯后,往往在發生問題后才會進行詳細的檢查處理,方案制定的初期可行性研究薄弱,沒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風險應對機制,缺乏有效的過程風險和持續性風險評估,沒有很好地把防范意識和策略貫穿于內控建設之中,嚴重阻礙高職院校自身的健康發展。
大多數高職院校雖已建立內控制度及流程體系,但執行不到位,在運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案,執行效果大大縮水。在日常內控工作中,重業務輕管理,重計劃輕執行和考核、重財輕物等[4]。雖然各高職院校都采用信息化建設管理,仍存在內控管理信息和工作流程不對稱的現象,部分管理系統是以部門為單位建立的,有的只是單點控制而不是全過程控制管理,使得高職院校風險控制過程管理的進一步推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管理中都已設置諸多系統以滿足教師和學生的不同需要。首先,科研系統、教學管理系統、辦公系統等各種系統,這些系統和內控系統缺乏統一性,無法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共享。缺乏良好的橫向、縱向信息互通,沒有達到信息共享,內部控制信息反饋信息受阻,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監督體系,沒能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
內部控制要制度化,同時定期開展內控監督和考核評價工作,使內控體系有效運行和持續優化。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使部分院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與檢查監督形同虛設,各職能部門、各個崗位間對內部控制的理解深度不一致,甚至有的還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內部控制是一個很虛的工作,導致各種信息不能得到快速傳遞與有效交流。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遇到了風險逐年增加的情況,故此增加學校抗擊風險和迎接危機的能力是當前首要工作,而學校內控體系的搭建和完善是重點工作。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財務、人事、校企合作、資產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是內控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想降低風險就必須將這幾方面進行完善和改進,將風險意識和內控管理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中去[5]。
目前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的提升,首先要搭建和完善學校內部控制管理體系,進一步細化內控工作流程。高職院校內控體系的建設必須要與學校實際相結合,進一步了解學校的運行發展規律,深入到學校的管理中去。依據學校的工作要求,各部門單位要逐項分析自身工作的風險點,制定詳細工作流程和工作表單,細化工作事項,對風險點進行歸納、整理,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同時要將各個風險點的防控事項進行公示。依據學校在運行過程中的經濟變化,實行內控管理防控機制,要逐項做好部署和反饋,制定日、周、月度、季度、年度等時間節點的工作管理方案,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風險點要實時解決,以確保高職院校的辦學有序進行,全面提高學校在內部控制中的管理和抵御風險能力。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是一項極為困難的系統工程,其在所有單位中都是至關重要的。要加快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非常必要,而制度建設是確保學校日常管理的關鍵點之一,因此,需提高自身的內控意識,以建立良好的內控環境。
首先,高職院校對自身內部控制建立監督評價機制;再由上級監察等部門對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情況給予監督評價。其次,高職院校內部審計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對高職院校各項經濟活動有計劃地開展監督評價。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制約和監督體系,防止內部權力濫用,建立風險臺賬,制定具體措施,跟蹤各項重點任務的完成并給予評價監督。通過評價監督檢查,查找和發現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防范意識,及時糾正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內部控制評價監督在實際工作中真正發揮作用。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就是要形成“內部牽制”,明確不相容的職務崗位相分離,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及分工,實行關鍵崗位定期輪崗制度或采取替代措施,不能由一個人全程經辦一項業務,每項經濟業務都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或人員的經辦,建立完善的監督制約聯動機制,使不相容崗位設置更加周密合理,并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
資產管理是所有單位內控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在高職院校中的風險防控有屬于重中之重的一個關鍵點位,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一套成熟的資產風險防控機制,資產預算調研、購置、評估、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進行管控,每一個環節均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予以支持。目前看來高職院校的資產管理有一定的風險,風險評估機制仍未建立起來。故此,高職院校的資產要從可行性分析、制定計劃、采購、入賬、調撥、處置等環節進行風險評估,查找每一個環節中的風險點,分析每個環節中可能會給資產管理帶來的損失,預判風險和辨別風險發生的概率,防止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資產保值、增值。
應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為業務層面內控信息提供服務。在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控制、建設項目、合同六個業務層面建立合理有效的網絡平臺,保密性強,風險性低,效率高。實現資源共享,讓內控體系與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充分體現時效性,透明性,節約資源,減少審批流程,杜絕資金挪用、減少虛假支出,各項業務程序更加合法合規,嚴謹規范、各項數據更加準確、及時,使每個環節的責任更加明晰。
高職院校要做建立資產購置可行性分析、論證和審批制度,學校內的教務、后勤、資產、財務等多部門要進行聯合審批,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資金統籌。如遇重大資金,必須要組成校內外專家組進行可行性論證,從技術參數到功能型號以及使用分析都需要進行逐項論證,防止購買設備無法符合使用需求的問題出現,避免重復采購和超規格采購。資產購置要嚴格遵循學校采購管理辦法,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嚴格履行合同,從合同的簽訂、送貨、安裝調試、培訓等環節嚴把驗收關,每個環節都須有兩個以上校內人員同時參與。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內控建設首先從制度規范、設計入手,通過合理有效體系建設來強化內部管理、減少財務風險,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為增強財務人員、單位管理領導內部控制建設意識,邀請專家到高職院校進行專題培訓,宣傳內部控制建設必要性,同時到內控建設優秀的示范高校交流學習經驗,在本校內樹立起內控建設與人人相關的理念,將每項關鍵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