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潞
(閩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2020年3月,《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指出:大中小學需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意見》拉開了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的序幕。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勞動教育如何有序推進。在新時代勞動教育發軔之時,我國青少年勞動教育應立足學校教育的平臺,借鑒成功經驗,理論與實踐結合,走出創新之路。
“勞動”本義為操作、活動,現在多指為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勞動教育,旨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學校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勞動教育任重道遠。
勞動可以讓人體會到幸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一方面可以增加經濟財富,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滿足精神需求,提高精神境界。同時,對青少年而言,勞動教育有利于推進德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行;勞動教育有利于動手動腦,發展學生智力;勞動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并且在創造美的過程中提升審美素養。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雙循環發展已展開藍圖。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人才,雙循環需要各行各業的建設者。馬克思指出,勞動教育讓年輕人依據自身喜好或者社會需要,較快地熟悉整個生產系統的關鍵環節,使他們能在生產崗位的轉換中得心應手。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勞動教育能促進生產勞動水平提高到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所要求的水平。
近代勞動教育得到突破與發展。1840年以后,梁漱溟、黃炎培等近代教育家重新審視勞動的地位及勞動教育的價值。1922年11月,壬戌學制出臺,規定在小學及初中階段要進行園藝、工藝等職業準備教育的課程及相關職業科訓練[1]。至此,勞動教育從無到有,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與發展。近代中國勞動教育讓一部分青年走近工農階級。尤其是在革命根據地,辛勤勞動成為大力弘揚的美德,年輕人在勞動中煥發出蓬勃生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勞動成為公民的光榮義務。勞動教育成為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家制定了“旨在為工農服務、為全體人民服務”的教育綱領,學校在黨中央要求下展開勞動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勞動觀以及教授各種工農業生產知識[2]。
美國勞動教育制度依托于實用主義教育,注重實踐性。19世紀20年代起,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家確信“一切學習來自經驗”,認為真正的教育應從經驗中產生,讓學生親身體悟、感知和概括出經驗。這種教學方法為美國勞動教育注重實踐性奠定了理論基礎。
美國勞動教育制度具有強制性。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署提出了從小學到大學的“生計教育”計劃,開展具有地域性的、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3]。這一項強制性政策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美國勞動教育制度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學校為平臺,因地制宜,通過課程設計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熟練掌握勞動技能。例如小學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可回收垃圾并帶到學校,累積一定數額后換取獎勵;大學開展社區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技能知識解決當地社區的實際問題。
日本勞動教育采用必修課程與社團活動相輔相成的形式。其勞動教育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內外時間,尤其是勞動教育與社團活動制度結合,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培養興趣愛好,創設相對寬松的團隊形式,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多元素養。
日本社團活動注重在自主中培養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日本學校教學大綱《學習指導要領》規定,社團活動作為一項課外活動,學生可以自發組織社團并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手工、機械等實踐活動[4]。通過勞動觀念養成和勞動能力提升,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并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科學精神。日本社團活動注重在組織中培養規則意識、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學生學會了基本的勞動紀律和規則,具備了一定的責任擔當意識和社會生活能力,對其未來的升學、就業方向有了較為清晰的規劃[5]。
學校勞動教育要規范化,家庭勞動教育要日?;!兑庖姟分赋?,“社會勞動教育要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公民服務?!毒V要》明確了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綜合考核比重,使考評標準具體化、嚴格化。非畢業年級每學期應安排學生參與勞動實訓,實訓期間在校展開各類勞動競賽活動,請相關家長及教職工進行評判考核。
學校的勞動教育要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創新教育形式。學??稍诎嗉壒芾?、校園建設中給學生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讓他們根據興趣和不同崗位自選任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體會勞動獲得的成就感。比如,在小學階段,學校可引導學生投身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動手制作文化建設需要的小書架、收納盒、教具等簡單的設施、設備。在中學階段,學??梢詫⑿@中的綠化區劃分為各班級綠化責任區。學生在課余時間,以班級、小組為單位在專業園丁指導下從事園藝勞動,并建立檢查評比、反思交流制度,形成熱愛勞動、力爭上游、精益求精的良好風尚。大學階段,學??梢猿珜Ц鄬W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將勞動教育與生涯規劃結合,將勞動教育與社會生活對接,培養大學生的勞動品質。
從國家的頂層設計層面,勞動教育已經被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以此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此重要的教育實踐,更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
以人的健康、全面、終身發展為本,我國的勞動教育需要抓住學生核心素養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需要專業人員對勞動教育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需要從宏觀上掌控、在細微處發力,需要傳承、借鑒、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立足于我國新時代學校教育的完備的理論體系,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法,進而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應以學校為主要平臺,需要創新勞動教育教師的培養方式和路徑。
首先,建立線上勞動教育人員技能培訓平臺。學校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助力勞動教育在職人員教育教學技能專業化、多樣化,可以編寫統一的勞動教育培訓教材,也可發動教師團隊編寫適合于本校的校本教材,還可以購買相關資質的網絡平臺服務,與職校及社會機構合作,開創專業勞動技能學習、分享平臺,讓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培養更信息化、專業化、透明化。
其次,建設線下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培訓系統。學校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建設實踐研習基地,投入資金建設勞動教育相關實驗室、試驗田、家務勞動模擬演練室等,拓寬培訓場地的實用性,將相關場地一方面用作專業教師隊伍的培訓基地,另一方面用作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實操基地,實現“一系統兩服務”。
最后,吸納校外優秀勞動者加入青少年勞動教育。學校應建立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組成的勞動教育隊伍,吸納組織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加入勞動教育,尤其要吸納優秀退休工匠、傳統勞動工藝傳承人做勞動教育志愿者,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專業教師短缺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們參與學校勞動實訓,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學校的勞動教育需知行合一,應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核心,堅持國家勞動教育方針,彰顯時代特征,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培養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