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婕 滄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隨著我國的競技體育在“舉國體制”的背景下努力奮斗,最終于第29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以51塊金牌的成績居于群雄之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美麗的“鳥巢”體育場中,卻沒有因為中國田徑健兒奪得金牌而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國只獲得2枚銅牌。因此,田徑對于我國競技體育實力而言比較薄弱。
跳遠是一項技術難度相對難的運動項目,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組成,具有高速度、高強度的運動特點,因此跳遠過程中,人體要承受很大的沖擊力量,所以運動員的肌肉、韌帶、關節損傷時有發生,運動損傷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更大。因此,避免在運動訓練過程中的運動損傷,重視并且對運動員的損傷進行合理的治療和恢復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對象為訓練過程中受損傷的青少年跳遠運動員。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通過查閱中國知網數據庫,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基礎。
2.邏輯分析法
本研究通過對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邏輯分析,最終撰寫論文。
運動損傷是指青少年的身體在訓練過程中的損傷。運動損傷給青少年的運動員帶來的影響是嚴重的,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不僅其身體健康、學習會受到影響,而且不能參加正常的訓練和比賽,阻礙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的系統性發展,最終影響青少年運動員的成才并且會縮短運動壽命。
本研究以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及運動生物力學為基本理論,從青少年跳遠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部位、類型及性質來分析。
結合跳遠的運動特征來看,跳遠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部位多為下肢和腰部,下肢主要分布在踝、膝、大腿后群等部位,因為在跳遠項目中運用的下肢身體比較多,尤其是腳踝。并且跳遠運動員的身體正處于一個生長發育階段,他們的踝、膝、大腿后群都是比較脆弱的,如果訓練不當,尤其是過多地進行技術和跳躍練習,就會導致各個身體部位的負荷增大,并且運動員沒能得到及時的恢復,最容易造成這些部位的損傷。
從跳遠運動損傷的類型來看主要為韌帶、肌肉局部拉傷。青少年跳遠運動員肌肉拉傷和關節勞損占的比重比較大,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運動過多地進行跳躍練習使得有各個部位出現嚴重的超負荷運動后出現損傷。
從運動損傷性質來說,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時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的外力一次受力而導致損傷,傷后癥狀會馬上出現,一般較短,損傷愈合較快、且較徹底,而慢性損傷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陳舊傷,由于急性損傷后沒有有效地治療,而經常發作的病癥,另一種是情況就是勞損,由于訓練符合安排不當,長時間負擔過重超出了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過勞致傷,因此慢性損傷癥狀出現緩慢,病程遷延較長且容易逐漸加重,而后影響到訓練和比賽。有許多運動員急性損傷未得到及時、合理和徹底治療而轉成慢性損傷難以恢復。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青少年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因素
運動訓練的主導者是教練員,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年限短,依賴教練員的程度很高,因此教練員在青少年的運動訓練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基層教練員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有很多教練員認為:“運動損傷難免”“運動損傷不過是些小傷小病,關系不大”,甚至將預防運動損傷的科學態度與勇敢、頑強的體育拼搏精神對立。因此,在訓練中不能積極采取各種預防措施,發生損傷后也不認真進行分析研究總結損傷原因。
2.運動訓練水平不夠
大量體育實踐證明,運動員運動訓練水平不夠是引起運動損傷的一個很重要的直接原因。跳遠的運動訓練包括身體專項訓練、專項技術訓練和心理素質及意志品質培養。如果運動員腰部和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在完成整個跳躍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肌肉和韌帶拉傷。
大多數在運動員的技術訓練中,學生對基本技術掌握得不夠充分,只重視單個突出強度。由于基本技術基礎不扎實經常產生錯誤的動作以上原因導致了運動損傷的發生。技術動作掌握不規范,會造成運動員做動作時用力順序不正確,加重身體局部的負荷,久而久之會造成身體局部的疲勞而引起傷害事故,例如跳遠由于空中前旋,在落地時身體失衡會給膝關節和腰部帶來較大的沖擊力,長此下去容易造成膝關節和腰部的損傷。
據相關研究大部分跳遠運動員易受傷年齡在14—16歲之間,此年齡段的運動員身心素質發展水平不成熟、也不平均,而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
3.準備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是指較給專項訓練時激活身體技能的一系列身體練習。旨在使身體各器官系統預先激活一下,為逐步提高運動強度和做各種動作做準備,以預防在訓練過程中造成傷病。準備活動的生理作用是:提高肌肉的溫度,減少肌肉的粘滯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增加關節內滑液以減輕關節面的摩擦和加大關節的靈活性,以避免運動損傷;克服生理惰性,充分動員身體能量系統供能,保證人體的內臟器官、關節和肌肉等運動系統盡快轉入最佳運動狀態。概括來說準備活動有兩點作用:預防運動損傷和使機體進入最佳運動狀態。因此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非常必要。
4.運動訓練負荷和內容安排不合理
青少年田徑訓練的內容是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由專業的體育人員和專家所制定出的用于指導和訓練我國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訓練的總體性文件。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年輕的跳遠運動員們在訓練的周次、每年半程跳次數、全年全程跳次數等各種方面都相對超出了訓練規劃所規定的要求。因此跳遠運動員總的運動量過大,自己身體本身的承受極限承受不住現在的訓練強度,而導致出現運動損傷。
1.提高教練員和青少年運動員的重視程度
加強教練員對運動損傷的重視,加強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的學習,建立教練員對運動損傷的正確觀念,達到教練員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避免出現運動損傷;對出現的運動損傷能夠及時正確處理。同時,教練員要對青少年運動員平時加強運動損傷相關知識和防傷觀念的教育,教會運動員學會自我保護,在訓練和比賽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運動員進行組織性、紀律性教育,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
2.科學訓練
①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運動負荷安排不足就不能達到在訓練過程中身體提高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增大,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復合,使運動系統局部負荷過重,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疲勞狀態,致使全身機所有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反應慢從而導致運動員損傷。
②合理安排訓練內容
根據相關研究,訓練課中不同練習內容的組合與運動損傷有著直接的關系。技術+速度、力量+速度訓練的訓練結構發生運動損傷的比例較大,這種綜合性訓練的安排,避免了運動員局部負荷過大,從而減少了運動損傷的發生,適合青少年運動員的特點。
③注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提高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的比例,使青少年的各身體素質協調發展。加強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部位的肌肉和韌帶的訓練尤其是大腿后肌群與下肢關節力量的練習。
3.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要從肌肉伸展開始。然后由走過渡到慢跑,根據氣溫調整慢跑的時間,先是慢跑,然后在逐漸的由慢到快,由全腳掌蹬地跑步在慢慢的過渡到前腳掌蹬地跑步。然后做充分的韌帶拉伸,用力和幅度同樣由小到大。韌帶拉伸結束后先做常規性訓練活動,由相對比較能夠激活身體機能的運動,使運動員的身體內的各個器官都能充分的激活,為接下來的專門性準備活動和專業性訓練做好前提準備。如高抬腿、車輪跑、后蹬跑、縱身跳、加速跑以及常規性的跳躍練習等動作。一般性活動結束后開始做專門性活動。專門性活動的內容與所要練習的專項接近。其目的是為專項練習做好準備。如跳遠的起跳和短程助跑跳,單足跳和跨步跳等。
4.重視運動訓練后的恢復
在訓練過程中體內能量物質大量消耗使運動員產生疲勞,長時間的疲勞積累得不到有效的恢復就會出現運動性疲勞,因此做好運動員訓練后的恢復,使運動員在訓練后盡快地消除疲勞,避免疲勞的累加是非常必要的。
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認識與重視不足;青少年的運動訓練水平不夠,肌肉力量與速度發展不均衡,技術動作掌握不正確,未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員的日常訓練量過大,訓練的科目前后不對稱與不合理,全面身體素質訓練比例小等原因造成青少年跳遠運動員的運動損傷。
提高教練員和運動員對于訓練期間出現的損傷的重視度;科學有效地訓練:合理有效地調整訓練的負荷與內容,注重青少年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的;提高青少年運動員對充分的準備活動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積極主動做好訓練前的活動;重視運動訓練后的恢復;能夠及時合理地處理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