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彥華 滄州體育運動學校
摔跤運動是一項強度較大、對運動員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為提高我國青少年摔跤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應開展科學的專項力量素質訓練,采取合理的專項力量素質訓練方法,增強摔跤運動員的專項能力素質。
摔跤運動是兩名運動員在遵循一定規則的前提下徒手相搏,并靈活采用各種技巧、技術與方法來達到摔倒對手的目的,是一項包含戰術、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心理、意志、技術等多種素質的高強度、綜合性對抗項目。摔跤運動員在參與摔跤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專項力量、一般力量共同發揮作用,方可支撐其完成相關動作,取得優異成績。其中,一般力量指的是摔跤運動員的身體在抵抗外界阻礙的時候自行迸發出的力量,也是力量素質的基礎。專項力量是在優質一般力量的基礎上形成的,其與摔跤運動過程中所采取的戰術動作、技術動作存在密切的關系,使用戰術動作、技術動作的過程中,摔跤運動員全身90%的肌肉需要參與進去,且隨著比賽雙方姿勢、重心的改變,摔跤運動員的肌肉收縮形式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同時,因為摔跤運動戰術動作、技術動作比較復雜,因此摔跤運動員各運動關節的運動軌跡往往處于多維運動中。
對于青少年摔跤運動員來說,通過進行專項力量素質訓練,可以使摔跤運動員在無氧運動中將自身最大力量充分發揮出來,使其在與對手較量的過程中可以瞬間爆發自身的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說,摔跤運動屬于無氧運動,對運動員爆發力、耐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摔跤運動員在摔跤比賽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能消耗量也不斷增加,使得運動員經過一段時間后身體便會陷入無氧狀態,但即便如此,摔跤運動員還是要堅持與對手進行力量對抗,且要在對抗的同時持續激發、發揮自己的最大力量。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摔跤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素質訓練,指導無氧狀態下如何調動身體最大力量來對抗對手。
摔跤運動員雙方在摔跤比賽中可能陷入僵持階段。在僵持階段,雙方通常是按兵不動,并尋找防止對方控制自己、控制對方的方法。雙方運動員在這個階段的防守、進攻有時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打破對手的身體平衡性、尋找使其瞬間倒地的時機,是雙方運動員在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運動員如果可以對自己的協調性進行有效控制,且可以找準時機,將自己的動作與爆發力有機結合起來,便可以給對手帶來威脅。面對這樣的情況,有必要加強對摔跤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使運動員掌握瞬間最大爆發力的方法。
摔跤比賽中,雙方摔跤運動員在對抗的過程中,力量攻擊具有復雜多變的特征。面對這樣的情況,摔跤運動員應注重提高身體全部肌群的爆發力,且要學會對身體各處肌群進行靈活運用,確保比賽進行的過程中肌群的力量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轉變,從而及時有效地攻擊對手、更好地接受對手的力量攻擊。摔跤比賽中,摔跤運動員的對抗包括防守與進攻、控制與反控制、破壞對手平衡與重心穩定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平衡與重心穩定。傳統訓練方式下,對整體肌肉訓練比較重視,不重視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使得摔跤運動員無法在摔跤比賽中靈活應對對手復雜多變的力量沖擊。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中,應引導摔跤運動員具備靈活多變的特征,使摔跤運動員可以隨著比賽中對抗形勢的改變而靈活收縮肌群,表現出等長和等張、向心和離心的特點。
摔跤比賽中,雙方摔跤運動員在對抗的過程中,力量突擊具有不可捉摸的特征。面對這樣的局面,如何對身體相應肌群進行有效調動,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突如其來的力量沖擊,是摔跤運動員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為更好地應對力量對抗,摔跤運動員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增強身體各處肌群的力量。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中,應指導摔跤運動員對身體所有肌群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靈活應對對手的力量沖擊,增強摔跤運動員身體各處肌群的力量,使摔跤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保持主動進攻,占據足夠的優勢。
循環力量法指的是,充分考慮摔跤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身體素質、對肌肉力量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訓練期間,主要采用綜合力量訓練法、純力量訓練法來進行多樣化的模塊訓練。首先,綜合力量訓練法指的是,將技巧訓練、耐力訓練、力量訓練等有序結合起來,根據摔跤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案。通常情況下,在采取綜合力量訓練法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全部練習項目的重復時間不可大于8分鐘,且運動員必須按照所有訓練內容的要求進行練習。其次,純力量訓練指的是,選擇6~10項單一的訓練法進行力量訓練,運動員應定量完成訓練任務。
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中,可以應用克制法,實現對肌肉耐力、肌肉最大力量、肌肉爆發力最大力量等專項力量素質的訓練。首先,肌肉耐力。針對摔跤運動員的肌肉耐力素質進行訓練的時候,應對運動負荷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控制在身體最大負荷值30%~60%的范圍內;針對練習組數、重復次數,一般為每組3~10次,應考慮摔跤運動員的實際情況確定練習組數,應在確保每組練習次數均可以完成的基礎上,是練習的組數進行合理確定,且要引導摔跤運動員盡自己所能地持續性練習;根據摔跤運動員的實際情況,確定每次練習、每組的間隔時間,摔跤運動員如果需要在身體疲勞的情況下對肌肉耐力力量進行繼續積累,便可以將每組練習的間隔時間適當縮短。其次,肌肉最大力量。針對摔跤運動員的肌肉最大力量素質進行訓練的時候,應采用借助外界力量增加專項力量訓練阻力的方法。這個過程中,應注意對負荷強度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控制在身體最大負荷值85%以下;每組負荷練習通常控制在4次上下,每次訓練均要控制在10組以下,訓練時常控制在3分鐘以內。但訓練已經達到摔跤運動員承受極限的情況下,應練習1次。最后,肌肉爆發力最大力量。針對摔跤運動員的肌肉爆發力最大力量進行訓練的時候,可應用適當的重量,要求摔跤運動員在規定時間內快速完成規定組數。根據負重情況,確定練習次數,60%的負重練習次數不可超過6次,80%的負重練習次數為4~6次;練習過程中,應對每組練習、每次練習的間隔時間進行嚴格把控,切忌使運動員出現勞累過度的情況。
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中,可以應用退讓法,來提升摔跤運動員的肌肉爆發力;應用靜力法,提升摔跤運動員的支撐固定力量與肌肉絕對力量。首先,退讓法。這種訓練方法指的是,在一定訓練強度前提下,使摔跤運動員進行退讓收縮,可以實現肌肉的充分拉伸,且給肌肉留出適量的緩沖時間用于休息。往復的退讓訓練,可以使肌肉對不同負荷強度產生記憶,實現肌肉纖維拉伸的同時進行向心收縮。肌肉爆發力訓練中采用退讓法的時候,應全面、準確掌握摔跤運動員的身體情況,確保其可適應退讓法要求后,再制定針對性的退讓法訓練方案。在制定訓練方案的過程中,應將運動員可以適應的爆發力強度當作基準,使運動員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充分發揮退讓法的效能。其次,靜力法。專項力量素質訓練中采用靜力練習法的時候,應對負荷重量進行嚴格控制,通常為運動員自身最大負重的60%~80%,每次練習重復8~12次,練習組數不可超過8組。訓練過程中,可以逐步增加負荷重量,同時逐漸減少練習次數,從而使運動員的肌肉可以處于持續興奮狀態。采用靜力法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關鍵是要使運動員的身體位置維持在相對固定的姿勢,同時,在每次動作練習的時候,運動員的肌肉保持10秒左右的持續緊張后,再開展下一次練習。
綜上,開展專項力量素質訓練,是增強青少年摔跤運動員專項力量、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對青少年摔跤運動員實施專項力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摔跤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循環力量法、克制法、退讓法與靜力法等訓練方法,以確保專項力量素質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