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萍
(宜賓學院 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四川 宜賓644000)
作為不同層級的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組織,為了全面帶動高校思政工作和黨建工作的開展,通過協同開展工作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這是新時期高校工作開展的必然發展趨勢。
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高校中不同層級的組織所發揮的作用在具體落實環節中有所差異,但從宏觀的工作目標角度來說,它們都是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服務的。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心理狀態在相對的穩定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進入高校教育階段后,需要不同層次的高校思政教育組織為其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以確保在形式上集中開展思政教育。在有了固定組織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專業性也更強,各層級組織的領導作用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發揮。
高校思政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不僅包括了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也包括一部分實踐學習的內容,各層級思政工作組織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上都相對更為專業,也有專門的負責人對各項工作的開展進行規劃[1]。意味著在實際的思政教育開展中,無論是理論知識教學還是實踐活動,保證充分的前期準備時間,明確相關教學和實踐活動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掌握教育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而言,能夠發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從層級范圍上來講,黨支部、團支部以及班委會所管理的具體范圍和內容都有所不同,具體到層級關系的角度上觀察可見,黨支部、團支部以及班委會的管理范圍呈現逐漸縮小和精確的狀態。這有利于高校在開展思政工作的過程中更好地明確個人的職責范圍,找到更為有效的工作方法,面向不同群體的學生尋找更具備針對性的工作方法,這也是同步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質量的有效路徑[2]。
從現階段高校工作開展狀態觀察,目前高校黨支部工作開展中,相關宣傳工作在力度上存在不足,黨支部工作開展形式也都單一地集中在上黨課或黨建教育中,黨支部在實踐工作的開展方面也缺乏力度,即使組織了一定形式的實踐活動,從學生需求的角度上來講,部分實踐活動并不符合學生的主觀需求[3]。從團支部和班委會的角度上來說,團支部和班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由于在思想認知上認為黨團支部和學生會的工作與黨支部的根本聯系性不大,因此在雙方溝通交流的主動性上不足。從黨員、團員發展和隊伍充實的角度上分析,這種缺乏溝通交流的狀態也不利于各層級組織人才的培養和團隊素質水平的提升。
進入高校教育階段,團支部在學生各項工作的開展中能夠發揮的作用被弱化,尤其是對在高中階段已經入團的團員學生來說,在高校教育階段,團組織的活動力度和活動形式大幅度縮減,會從主觀上降低學生參與團支部工作的積極性[4]。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黨支部的實際地位在高校教育階段得到了提升,高校學生的一部分具體工作和事宜則主要依托班委會承擔,團支部作為處在中間位置的組織,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應有作用的發揮空間受到一定的局限。
高校班委會在個人的實際工作開展中,對自身的工作職責范圍和內容缺乏認知和了解。由于班委會是學生工作開展的源頭,在具體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在處理難度和問題本身的復雜性上都是更高的。對學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需要依托班級的力量,當學生在學習或生活層面遇到實際問題時,向班委會進行反映也是最為直接有效。在這種情況下,班委會工作就比較容易出現越權問題和管理工作職責混亂的問題,這對三者協同工作的模式應用而言,會產生非常直接的負面影響。
在協同工作的模式下,黨支部、團支部以及班委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在協同工作的模式下,黨支部要充分發揮核心引領作用,且重視團支部在其中的主導性來組織開展力量,班委會則主要承擔監督執行的作用。在明確了三個層級組織的作用后,方可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明確工作職責范圍,這也能夠為三個層級組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便利[5]。例如,高校在開展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相關主題性黨支部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高校黨支部作為活動開展的核心組織力量,積極與學校團支部以及班委會進行溝通,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團體積極參與到黨支部活動中,并且充分發揮黨支部中的黨員和學生干部在活動開展中的引導作用。從黨支部工作的具體內容上來講,黨支部應當首先從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角度入手,結合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的要求,利用“三會一課”制度的系統性和完善性,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理論學習,充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在接受了規范全面的黨課教育后,學生能夠從思想上提高對黨支部作用和內涵的認同感,這是充分發揮黨支部核心領導作用的重要條件。當黨支部的帶頭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團支部和班委會進一步的執行落實工作也就能夠得到保障。
高校思政工作中,各個層級組織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思政工作的開展需要制定明確且完善的工作流程,為各層級組織的實際工作開展發揮指導作用。例如對黨支部而言,其重點工作內容在于積極培養和充實學生黨員和干部,為黨建工作的開展積聚充分的人力資源。黨支部也要重視學生群眾在黨建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群眾學生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自身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支部工作開展明確方向。對團支部和班委會組織而言,應當重視高校思政工作在理論知識教學方法和實踐活動組織上的質量和模式,引入多方面的資源,為學生黨建工作和團支部、班委會工作的落實提供幫助,這里所指的資源不僅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資源,更包括源于網絡平臺的資源。班級環境中的教師在思政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利用多種不同的新型教育教學方法,依托網絡平臺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和模式[6]。例如教師可通過微信或QQ社交平臺推送黨課或黨組織會議的視頻或電子版學習資料,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時間,達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從個體組織工作開展的角度來說,只有各個層級組織的工作開展確保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進一步確保協同工作模式的效果。因此,加強對各個層級工作內容和開展情況的監督和管理,提高各層級工作的針對性,是取得更好的協同工作效果的重要保障。對高校而言,各個層級的工作開展要想提高針對性,就需要相應的管理組織加強監督和管理,尤其是針對班委會組織可能存在的管理職責范圍混亂的問題,上級管理組織應當針對實際問題聯合應用現場管理和日常制度管理的方式,確保各個環節工作的開展和權利職責的履行符合其工作規范的要求,當各個層級工作的開展都能夠保持一個穩定有序的狀態,協同工作模式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綜合分析可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學生會、黨支部和團支部根據其工作內容和職責范圍的差異存在相應的差異,高校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從實際出發,針對現階段管理職責范圍不明確、學生認同度不高以及缺乏監督管理等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豐富教育引導方式、明確工作職責范圍、重視監督管理工作,為協同工作模式的有序穩定應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