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飛
(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山西 臨汾 030000)
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工作都看似零碎、復雜且無章可依,但其實,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之于學校的正式教學工作卻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影響。只有后勤管理工作的開展足夠規范,相關的教學工作展開才能有序。因此,高校樹立正確的后勤管理服務育人理念,在實際的后勤工作開展過程中,有組織、有規劃地協調并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生活環境,使其真正融入素質教育。
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的育人作用相較于正式化、體系化的教學工作育人作用來說,相對不受高校的重視。畢竟,大部分學校在承擔育人重任之后,往往都會將素質教育的主要教育陣地放置于相關課程的課堂時間集中教學。但是,從教學成果或者說教學目標來反推過程,我們就應該意識到后勤管理工作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價值不容小覷。
在絕大部分的高校中,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更不用提通過后勤管理服務可以達到的管理育人效果與服務育人效果。畢竟,大部分學生無論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教導,都是在關注學科教師與學科教學內容。因此,學生大部分的品德素質,都是在課堂教學時間中從課程、教師身上學習吸收。例如:遵紀守法、友好謙讓、文明守禮、分享協作等。但是,除開教師教學時間內的合理引導,一部分學生在課后的就餐環節、宿舍愛護等方面,都意識不到品德素養與它們的直接關系,因而在就餐、就寢等方面呈現出與優質素養相悖的態度或行為。如:一些學生就餐時用語不文明,對學校餐廳工作人員態度不禮貌,或者對宿舍管理員不尊重等。這些細節與后勤管理工作直接相關,學校必須意識到后勤工作對學生行為習慣引導的直接作用,要重視后勤工作。
在高校的后勤日常工作中,后勤職工的一言一行不僅反映本職工作的實際質量,還會具象化地側面反映出學校其他相關職工的素質涵養。畢竟,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不僅包含學校課堂時間的教育教學,還包括其他一系列的相關事情,如:校園設施的維護、校園環境的美化、公共設施的檢修、衛生管理的落實等一切與學生、教師相關的后勤內容。因此,學校通過后勤管理工作實現服務育人的新理念落實,不僅是在緊抓后勤工作規范化,使其有效地順利展開,還將素質教育的教學本質與后勤管理工作的內容有效結合,讓學校的整體校園氛圍建設積極向上。讓學生、教師、其他職工都可以在舒適的校園環境中愛園護園,對學校的情感認同正向深厚。長此以往,可以從抽象、具象兩方面打造出學校建設的美譽美談,助推學校聲譽的良性發展。
一直以來,高校的育人工作展開都是重學生知識技能培養,輕素質教育滲透,即使近年來已經不斷地推動素質教育改革,仍然有不少的學科教師難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素質教育理念,更不用說在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實現服務育人的教育觀念。
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專業學科教師以及班級輔導員的教育任務,素質教育的滲透更是學校行政單位、后勤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等全員參與其中的必然任務。因此,高校在踐行素質教育改革的當下,切不可對死板化的管理制度過分依賴,由此導致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落實的過程中機械化開展本分工作。無法在工作進行的同時,積極觀察并思考實際發生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這恰恰是當前大部分高校開展后勤管理工作的現實狀況,因而導致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難以對學生產生真實人文教育影響,幫助學生塑造優異人格。同時,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手段都稍顯單一,在管理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工作時,幾乎都是反復的語言說教,對學生的管理僅依靠制度的自覺遵守與強制遵守兩種途徑,難以有效形成良好學風。管理手段使用不當,還有可能造成反向管理效果。
由于大部分高校對服務育人的育人理念重視度不夠,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就自然而然地被隔離在了正統化教學工作之外。再加上確實有一部分的高校在招聘或者組成后勤管理部門時,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素養要求相對不高,文化水平要求也相對不高,造成后勤管理工作者難以在整體育人工作中扮演好恰當的教育角色。但是,服務育人內涵所包括的素質教育理念,并不僅僅是指知識性的教育教導。更多的是指相關工作者在服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素質與德行方面的影響教育,在聽覺、視覺上進行潛移默化的暗示啟導。這也就是說,后勤管理工作者的知識水平局限并不一定能代表其真實的素養教養,二者不成絕對化正比。因此,學校只要重視服務育人理念的落實,在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針對培訓,就可以讓他們將工作中展向的勤勞、質樸、善良等良好品質對學生進行無聲傳遞,感染熏陶。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高校教育的綜合教育。因此,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教育理念開始隨著時代發展的洪流而逐漸嶄露頭角,且在不少的高校中被引入落實。但是,在現實的教育工作落實中,有一部分學校則是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愈發壯大,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辦學理念開始出現不同步狀態,亦或是理念落后于辦學水平的問題狀況。為此,一些新興的教學手段也是優先在一些整體建設水平較高的學校進行試運行。長此以往,全員參與的育人理念只能在少部分學校取得優秀實踐體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與學校后勤工作者相關的全員育人理念,則難以形成成熟的教育體系,對于絕大部分高校而言,都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校通過后勤管理工作實現服務育人與教學育人的有效聯動,不僅需要各個學科教師參與其中,與相關的后勤管理工作者密切互動,搭建一個適宜的互動育人平臺。還需要學校的學科教師與后勤管理工作者在自身的工作開展過程中有效搭建實踐互通紐帶,以此實現服務育人。但是,在現實的紐帶關系建立過程中,搭建學科教師與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聯動平臺難度較大,并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建立起學科教師與學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人員組合互動。畢竟,一個優秀的育人項目的展開,必然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實驗過程。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繼而通過科學的初期嘗試與不斷的后期調整反復論證,才可以從有效的成果反饋上精準小結,使項目的后續展開趨于合理,項目開展的效果也立竿見影。
每一所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都是該校全面工作開展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學校的相關領導層意識到后勤管理工作的實際價值,牢牢抓住這一服務育人的主要陣地,使其不僅能高效完成本職工作,更能有效地發揮模范作用、表率作用,深刻影響大學生們的德行形成。
在高校的整體教育教學中,將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與后勤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工作進行結合,首先,需要將有效的德治與法治進行結合。畢竟,管理一詞顧名思義,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明確的管理計劃,協調、領導他人的活動,最終實現既定目標。因此,管理工作不僅需要有力的制度保證,還需要在管理工作的落實中擁有一套成熟的體系保障。而細觀我國目前與學校管理工作相關的成熟體系保障,就是我國的法律法規以及學校運轉的各項規章制度。其次,服務育人是指高校的在校職工通過自己的服務工作,來影響學生。因此,相關職工需要以服務精神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接受具體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如:建設服務育人隊伍,隊伍成員包括在職教師、后勤人員、辦公室人員等。讓管理與教育無形結合,在管理中蘊含教育的實質需求,在教育中滲透管理的準則與內容。
高校落實管理服務工作時,任何一項管理工作的展開都需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基本信念。因此,作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同樣需要意識到自己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育人責任。在管理工作開展中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服務于學生。只有這樣,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才可以在工作展開的同時,既投入充足的工作熱情,又保持較高的育人情感,有愛心、有責任心地使學生在被管理的過程中接受感化教育,感受人文關懷,讓管理工作的展開溫情且充滿修養滲透。所以,高校就需要發揮學校的職業能力培訓優勢,積極引導學校的相關管理工作者參與到專業的培訓活動,自主提升個人素養,立足后勤,服務育人。后勤管理部門也可以相應地設置后勤管理信息反饋系統,收集學生對后勤工作的建議,讓后勤管理工作的落實更加科學。如:設置意見箱,定期進行問卷調查,建立校園網匿名意見版塊等。
健全高校的管理育人不僅需要制定合規的檢查、考核與評估制度。還需要在實際的落實過程中組織學校的學生、教師對學校的管理部門與具體管理職工進行其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工作效率的雙向評價。同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育人激勵機制,以此帶動后勤管理工作者參與到服務育人的實際流程,獎罰分明。除此之外,學校方面還需要建立一套在學校內部具有高操作性的量化后勤管理工作標準體系。使學校的層級管理分工合理,后勤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明確的各項管理工作指標,對后勤管理工作者進行崗位職責的切實考核,充分調動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實質工作熱情,并使后勤管理工作者在收獲有效的反饋評價之后,能夠根據具體的批評建議進行自身的管理工作調整,最終打造出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且充滿活力的服務育人隊伍。
綜上所述,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時時刻刻把學校的利益、師生的利益放于首位,繼而在具體的工作細節中全心全意落實工作,多渠道、多手段地開展工作,無聲完成育人服務,并潛移默化地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敢為人先,積極創新,使高校全方位、多角度地建立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機制,助推學校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