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梅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橫山中學 浙江 衢州 324400)
網絡交互教學是協作學習與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它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在相同的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交流和合作,從而對教學內容達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的過程。網絡交互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專題學習資源和實時與非實時的協作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學習伙伴的合作與共存能力、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探索發現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網絡交互教學的組成部分包括學習設施、學習資源、學習平臺、交流工具和學習工具。(1)學習設施:學生用于學習的各種設備和網絡,如多媒體電腦、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網絡、校園網和互聯網。(2)學習資源:為學生數字化處理的多樣化和全球共享的學習材料和對象。(3)學習平臺:展示給學生的學習界面和實現在線教學活動的軟件系統。開發語言包括Java、ASP、PHP等。(4)通信工具:用于保證遠程協商和討論。(5)學習工具:學生建構知識、創造實踐、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工具。
2.1 模塊設計。
(1)課程介紹。通過文本鏈接向學生介紹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要求、基本內容、教學水平和實施方案。
(2)學習資源。學習存儲庫來存儲所有的知識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資源,根據特定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分類、組織、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需要,如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資源,教師可以上傳,根據需要修改和刪除資源。經老師批準后,學生也可以在這里上傳資料,作為學習平臺的資源共享。
(3)協作與溝通。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交互式工具,如網絡聊天室、博客、留言板、論壇,論壇,等等,學生能回答根據研究項目的協商討論,指導,不限于團隊內部討論和溝通,團隊之間也可以是一個問題的觀點和意見,學會相互溝通。教師要對討論區進行實時監控,并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出具體的回答和指導。
(4)在線測試。題庫中有與主題知識相關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以單元測試、綜合練習測試和總結性測試的形式呈現。測試題包括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討論題。學生可以通過轉換成相應的考題進行自測。在考試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對客觀題進行計時和評分。教師對主觀問題進行評分并反饋給學生,便于教師進行教學管理。
(5)實用工具。該模塊設置了相應的工具來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包括在線編輯器和個人網絡硬盤。用戶可以使用在線編輯器進行工作編輯、問題編輯、論壇帖子編輯等,即文本、段落格式調整、表格插入編輯、多媒體素材編輯、網頁內容預覽、復制、粘貼、取消編輯等。個人網絡硬盤是學生用來存儲個人重要信息和學習資料的,方便用戶隨時、隨地記錄或查看重要信息,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
(6)作品欣賞與評價。學生可以在這里創作作品,并通過系統提供的上傳功能提交。所有上傳的作品都是透明可見的,即教師和學生可以查看所有提交的作品并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可以使用投票功能,結合自我評價和其他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7)鏈接。當學生在使用系統進行學習時遇到操作困難時,可以進入該模塊查看系統的操作手冊。如對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有任何建議,也可以發郵件給這里的管理員,方便對系統進行管理、維護和進一步改進。
2.2 學生應用網絡交互教學平臺的學習活動。使用網絡交互教學平臺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學生必須首先明確任務和小組(通常在4~6組),任務的分配順序組可以被老師一組組長和成員的任務,也可以是由學生們自己談判的具體任務,這樣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明確職責后,學生可以進入學習資源模塊查看或下載所需的材料,找到相關資源后,按要求開始實施行動。如果遇到困難,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聊天室、論壇、論壇等渠道向會員或老師尋求幫助。如果問題夠難,可以調動全班同學進行頭腦風暴,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該系統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保存,在研究結束時,學生們把他們的工作按照系統提供上傳功能的畫廊,和視圖和評價別人的工作,接受別人的建議,最后,總結整個學習過程反思自己。
網絡交互式教學平臺的確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是資源共享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還沒有真正實現有效的網絡交互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如何更好的設計學習資源,如何進行科學的分組和實時監控,如何把握好討論區特點,更好的發揮網絡交互教學平臺的優勢等。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網絡交互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