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忠琴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第三中學 青海 互助 810599)
高中化學是在整個高中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合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微觀世界中物質的變化和本質,為了確保有效開展化學教學,教師必須要不斷革新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確保有效開展教學是當前比較重要的任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教師不但要確保學生能夠深刻的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興趣愛好。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由社會責任、實驗探究以及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等內容組成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這些內容開展教學計劃。
1.1 課堂模式枯燥,學生學習興趣較低。高中時期的學生正是通往大學的重要階段,他們要在一定的時間里掌握足夠的知識,另外,在大學生招生名額的約束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教師都會給學生安排大量的練習題。在實際教學的活動中,教師通常情況下會一些給學生講解很多全新的知識和公式,之后再引導他們做練習題;在開展復習課的時候,教師會把一整本的模擬題發給他們,讓他們不停的練習。這樣枯燥壓力巨大的教學環境,極易導致學生的失去學習熱情,使他們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時期的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他們興趣愛好的作用,利用輕松有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生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1]。
1.2 重視理論教學,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實驗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內容,不僅是很多理論的結果與數據,還是化學知識研究的有效來源。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因為化學實驗在考試成績中占比很低,所以教師只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知識學生沒有實際應用的能力。詳細的來講,在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是在講臺上給學生示范實驗操作流程,同時教授學生實驗流程和實驗結果與原理,并引導他們記錄下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還有的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中,不懂得靈活運用,倘若發現沒有實驗器具的時候,就會略過這一節內容,不講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把理論和實踐分開教學,會嚴重影響學生養成核心素養[2]。
1.3 評價標準單一,過分追求卷面成績。高中時期的學生將要面臨高考的壓力,因此大多數的教書都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考量學生的標準。在衡量考試成績的情況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優勢以及個性特點,這樣固定的衡量標準阻礙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比如小明與小紅在考試的時候成績是一樣的,都是80分,但小明由于自己的不細心白白丟失了分數;小紅是由于沒有足夠靈活的思維,解題質量不高失去分數。倘若僅僅用分數來評價他們兩個人,教師難以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有目的性的教學以及幫助,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2.1 整合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推理能力。知識整合是把推理、思考以及判斷等各種思維方式重新構建的動態過程,不僅僅是簡單的整理知識。要有效的將化學知識整合起來,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的掌握與學習化學知識[3]。
例如,在開展“堿金屬元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剩下的讓他們進行實際操作去了解當中的化學知識,學生能夠積極的完成金屬原子的結構表達形式示意圖,同時研究整個堿金屬元素在原子結構中的遞變性、相似性與差異性,在觀察堿金屬元素的過程中,掌握其電子層的特點與結構,之后通過各種電子結構分析出鉀和鈉等堿金屬元素以及另外的化合物有關性質,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結構決定性質的意義。在引導學生養成化學推理能力的時候,需要通過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更深刻的了解堿金屬元素遞變性以及差異性的原理,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給學生播放神舟飛船升空的整個活動,讓學生了解神舟飛船升空的重要燃料是鋰。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火箭升空的燃料能用鉀、鈉等金屬元素嗎?為什么嗎?在提出問題之后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欲望,促進了整合化學知識活動的順利開展。或者,在開展“乙烯的加成反應”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能夠在乙烯的作用下產生褪色的現象,進而判斷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與乙烯產生化學反應時出現的元素。之后引導學生探究溴以及乙烯的分子結構發生的化學原理,利用棍球模型將元素的遞變過程顯示出來,進一步得出精準的溴以及乙烯的化學方程式。最后再讓學生判斷出相關的水和乙烯以及溴和丙烯出現化學反應之后產生的物質。在整合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微觀與宏觀的融合,利用微觀與宏觀的融合帶給化學方程式溫度與靈魂,讓學生可以熟練的理解所有化學方程式。
2.2 利用情景式教學提升教學趣味。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所有的教師都習慣用情境教學的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速度與能力,讓他們可以更好形成化學核心素養。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把枯燥乏味的化學知識直觀的體現出來,在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過程中,緩解他們在學習中僵化與惰性的情況,促使他們更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更深刻的理解化學知識,進而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水平。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有效融入貼合實際生活的知識,能夠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識環境,更加快速的了解所學知識,還能夠培養他們把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明白知識可以應有到生活中,同樣也是來源于生活[4]。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這節課的知識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分析霧霾天氣時的空氣變化,通過網絡為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并播放,讓學生了解在霧霾時人們的狀況以及霧霾的知識,掌握霧霾中的主要化學成分,之后探究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的化學結構以及原理,還能夠通過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要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創設相關的情景教學模式,與化學知識有效結合,能夠促進學生的快速、高效的掌握與了解化學知識。
2.3 豐富課堂實踐活動內容。化學知識有較強的科學性質,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能夠引導與驗證化學知識,在理論教學的活動中,要最大程度的發揮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形成實際應用的能力,讓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學知識。在實踐與理論有效結合的活動中,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實際操作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充分掌握化學知識。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活動實現對理論知識的滲透,之后引導學生在利用實踐活動完成整個化學實驗,這時他們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同時,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教師需要及時完善與革新教學方式,設計活躍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實際動手的活動中提升實踐水平,進一步加強他們對化學知識的自主學習水平[5]。
例如,教師在設計實踐教學過程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學知識與學生的愛好創設教學內容的基礎與方向。在開展“鈉金屬元素”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滴水生火的化學實驗,進一步讓學生理解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在學習這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將酒精燈放在鈉金屬下面,之后在鈉上面滴一點水,引導學生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化學反應。這時教師提問學生相關問題,進而探究在實驗過程中的反應,得出鈉金屬的原理。拓展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能夠把化學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從而提升高中化學的核心素養。
2.4 利用多媒體技術掌握基礎知識。與初中的化學知識相比,高中的知識更加繁瑣復雜,實踐活動更加重要,所以,高中化學知識更加難以掌握。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研究能力與辨識能力,要想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就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高速普及的背景下,在教學中也被廣泛應用,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在正式上課之前給學生制作相關的幻燈片,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播放有關的圖片或者視頻,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有利于他們更好的學習化學知識[6]。
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分解、化合以及置換的實驗過程,在播放完之后引導學生寫出相關的方程式,引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還能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氧化還原的實驗,探究其中的現象。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通過科學信息技術進行化學課堂,能夠使學生形成思維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在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讓學生高效、快速的理解化學知識。
在實際開展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及時更新與優化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對化學知識的整合。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實踐能力當成主要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