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友莉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實驗小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綜合發展、全面發展,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習主觀意識不強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因此,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給學生營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生動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初中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1.1 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應用題的題面中會給出一些已知條件,學生需要做的是根據這些已知條件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然后運用自身所掌握的基礎數學知識,也就是數學語言來一步步計算答案。而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應用題中,不僅包含六年級所學數學知識,同時也包含學生一到五年級所學的一些基礎知識,而學生要解答應用題就需要在自己的記憶中翻找這些知識,然后將其有效運用。[1]那么學生在解答和學習應用題的過程中也會加深對這些基礎數學知識的記憶,同時也會借助應用題對相關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進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1.2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可以說是整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最難的一部分,其難度不僅表現在所涉及知識的深度上,也表現在其所需的解題思維上,六年級應用題中會出現需要兩步或者兩步以上運算進行解答的復合應用題,這些題目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略高的要求,所以要實現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的高效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1.3 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題的題面與其他數學計算題不同,應用題更多的是通過文字的描述來給出解題條件和解題目標。而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學生最先需要明確的就是題目最終要解答的問題是什么?然后分析題面中給提供了哪些數量信息,只有對題面深入解讀,充分理解,才能更準確找準解題關鍵。所以學生在學習應用題和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也會提升自身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4 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數學應用題是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連接的一個紐帶,應用題練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利用所掌握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數學知識本身就存在與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數學知識的學習本質也是最終要作用于生活中。而應用題教學則像是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讓學生可以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進而發現生活的奧妙,視野和思路的拓寬都有助于提升和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2.1 教師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很多數學教師有這樣的潛意識,就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等文科類課程的教學任務,實則不然,應用題教學中學生必須要對數學概念、邏輯關系以及題目內容有著較高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才能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解題質量。但是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忽視一些細節,導致解題出現錯誤,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2]有些教師會在口頭上告訴學生認真讀題,但是卻沒有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
2.2 教師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現階段的小學數學六年級應用題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會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將側重點放在學生對解題步驟的掌握上。一些教師會選擇經典的應用題讓學生進行練習,然后在學生解答完成后讓學生對解題步驟進行記憶,目的是當學生在遇到類似題目時可以直接套用這樣的解題思路。這樣的應用題教學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但是卻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和發展,這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另外,還有部分教師仍采用“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這不僅會消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不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2.3 教師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重視的是學生在應用題學習和解答過程中對知識的鞏固以及對思維的鍛煉。這需要教師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豐富的學習平臺,但是部分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讓學生處于較為狹窄和被動的空間中,教學模式還是教、練、講,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興趣不高,自主學習意識調動不起來,會影響應用題教學效率。
3.1 重視基礎知識之間的關系鏈接教學。上文中提到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中可能會涉及很多學生之前學過的知識,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重視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鏈接。引導學生在應用題中發現不同的知識點,并對其進行鞏固。比如:在學習與扇形統計相關應用題的時候,就會涉及百分數知識、加減法知識、條形統計知識等,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相應應用題的過程中對這些數學知識基礎內容做出有機融合,提升學生解題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3.2 引導學生掌握應用題閱讀技巧。教師在對六年級學生開展應用題教學時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什么是以人為本?就是一切教育都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主,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學習要求。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只需要適當的引導和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應用題閱讀技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因閱讀紕漏而出現解題錯誤的情況。比如:“大約從一萬年前開始,青藏高原平均每年上升約7/100m,按照這個速度,50年它能長高多少米?100年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先明確理解題目問題,也就是50年青藏高原能長高多少米?100年青藏高原能長高過少米?這是連個并列的問題,有了50、100這兩個量,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題目中其他的數量進行閱讀分析,首先一萬年是一個迷惑數字,對于解題沒有作用,要摒棄,那么就剩下“平均每年上升約7/100m”這一個數據,經過這樣的閱讀分析,學生可以清晰的列出7/100*50和7/100*100的算式,來對應用題做出解答。
3.3 鼓勵學生勇敢探索,舉一反三。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等,讓學生可以借助應用題來對所學知識及其應用范圍進行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應用題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平臺。同時也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3]比如:“書店的圖書憑優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優惠卡買了一套書,省了9.6元。問這套書原價多少錢?”這道題考的是學生對百分數以及乘法的掌握熟練度,而教師需要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將這些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其他實踐中,像是減肥計劃、生活購物等等。進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4.1 情境教學創設氛圍。提高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激發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就需要將情境教學法引入課堂,借助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積極、健康、濃郁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或者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六年級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化應用案例,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神奇。或者展示一些包含六年級數學知識的動畫片段,來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探索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導出相應的應用題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4.2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是落實人本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為了迎合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教學手段,其核心觀念在于分層,將其應用于六年級應用題教學中,能夠讓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潛能為學生制定不同難度的學習計劃,推動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基礎能力上實現突破,體驗進步,增強學習自信。比如:在學習正反比例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三套不同難度的應用題來給學生練習,從基礎比例問題不斷提升難度到復合型應用題,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擴充學生的發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鍛煉,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4.3 合作學習發展思維。合作學習法近些年受到了各科教師的青睞,主要原因是學生可以通過合作交流學習來發散思維,共同進步。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交流和取長補短,這一教學方法同樣適用于小學六年級應用題教學。[4]比如:教師在關于圓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復合應用題,將關于圓的周長、面積、直徑、半徑等相關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解題,而學生在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鞏固與圓相關的基礎知識,還能在意見和思路的分享和討論中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進而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六年級數學教學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教師需要認清自身教育的改革現狀,正視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視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之間的鏈接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應用題閱讀技巧、積極鼓勵學生對應用題中出現的知識進行遷移應用,同時也要借助情境教學、分層教學、合作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來實現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促進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