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佳
(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 青海 西寧 810000)
在教育群體中,智障學生作為受教育特殊群體,也應當給予適齡優質特殊教育。在教學環節,教師要從生活適應課入手,逐漸將低年級智障學生培養成具有獨立性的社會公民。期間,教師要在不斷滿足智障學生生活、精神需求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培養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良好基礎。就此,筆者在本文中圍繞低年級學生生活適應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一番探究和分析。
在生活適應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跟生活情景緊密聯系起來,進而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構知識。智障學生一般來說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不高,在理解思維方面,也是處于一種直觀行動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征的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形象思維來學習知識和技能。[1]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一種生活化情景,教會學生通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來提高適應的能力。因為學生只有在自身熟悉的環境當中,才能適應自己的理解能力。例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衣服這個載體來進行教學。事先準備一些有污漬、異味的衣服和剛洗干凈的衣服,讓學生對這些衣服進行查看、輕揉、聞味的動作,進而給學生講解衣服是否有細菌的辨別常識,讓學生選擇可以穿的衣服。通過生活當中穿衣服這個教學媒介,來讓學生懂得穿衣服要注意衣服的整潔、無異味和布料的舒適性,只有穿上干凈舒適的衣服,人們才不會被臟衣服的細菌所感染,從而培養智障學生講衛生的意識和習慣。再如人教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生活適應下冊《1、整潔的校園》一課中,教師可以從班級實際出發,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觀察校園、教學樓,從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校園公共設施,校園公共設施有哪些等,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找一找校園中的花草樹木,在真實環境中,讓學生說一說應該如何愛護校園中的花草樹木,例如:不亂摘花、摘樹葉,不踐踏草坪,看到有人摘花、踏草坪要及時制止。還可以帶領學生尋找校園內不同地方垃圾分類投放點,引導學生將垃圾分類丟進垃圾桶。
智障學生容易在課堂教學上感到枯燥,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在個別時候會因為在教室里面感到煩躁,導致情緒不穩定。那么,教師就要充分借助現有的信息教育技術和設備,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來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感官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興趣。對此,教師就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多媒體設備的形象畫面、鮮艷色彩、動聽聲音等具有吸引力的因素展現在智障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智障學生在反應方面存在的遲鈍問題,也能改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足,還能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體驗。[2]例如人教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10、多樣的天氣》一課中教師在講大自然中下雨的現象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雨水的形成過程,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和教學視頻,避免純粹的理論講述。那么,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可以更為直觀地看到地面上的江河湖海水被太陽照曬之后開始蒸發,形成水汽上升到天空變成云朵,在一定的物理反應中轉變為雨滴落下的過程。通過多媒體對聲光電的組合釋放,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并集中在觀看視頻上,充滿了學習的興趣,從而也對雨水的形成學到了知識,拓寬了知識范圍。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智障學生由于心理年齡低于生理年齡的原因,就會在學習知識和動手動腦等方面不同于同齡人。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來加強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幫助學生促進思維和智力的開發。[3]就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小游戲和對話,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并讓學生在游戲環節里面充分地進行動手實踐和動腦思考,在表演過程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一種歡快的課堂氛圍中開心地學習,實現身心健康發育和成長。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顏色課堂中,可以設計一個串珠子的小游戲。教師準備好多種顏色的珠子和不同顏色的細繩,然后設置幾個游戲規則,讓學生根據珠子的顏色和細繩的顏色進行游戲。教師可以先規定簡單的游戲規則,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動手實踐。隨后根據課堂情況,教師可以提高游戲難度,激發學生在游戲中動腦思考的能力,最后完成游戲。通過開展難度適宜的游戲環節,學生在一種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進行了動手和動腦,也提高了一定程度的智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育和成長。
應該說,智障學生在生活適應能力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教師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迎難而上、解決問題。教師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加細心和用心,用自己的愛為智障學生澆灌和培育學習能力,能夠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質量,為智障學生走入社會、融入社會做好鋪墊并打好基礎,這是本文探究的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