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崗
(西藏日喀則市教育局教科所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基礎教育作為人才教育的第一步,要以人才教育為核心,轉變人才傳授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就高中化學來說,這門課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高中教師必須為高中化學知識創建一個重點課程,重點是課堂上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從關注"學科知識獲取"到關注"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
深度學習與表面學習相反。表面學習是指學生的被動教學,學生只是遵循老師分配的教學活動,沒有進行思考,學習只是停留在表面,只記憶了基本概念和公式。深度學習從本質上講,就是由經驗引起的學習者原有觀念的改變,由原來的"逼著學"到"會學習"的轉變,深度學習是以培養人、發展人為最終目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入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創造新的知識體系。深度學習需促進學生自覺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題,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嚴謹的批判性和科學性思維能力,培養了化學思維,掌握了理論知識,將實踐和理論知識相結合,有效地解決了實際問題[1]。
2.1 確定高階思維目標。學習知識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個方面。其中知識、理解、應用被稱為低階思維,分析、綜合、評價被稱為高階思維。高階思維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主要由問題求解、決策、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這些能力構成。深度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包括批判性思維、逆向思維和信息整合技能。在深度學習之前,學生必須首先釋放表面學習的舒適感,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探究、發現等方式,采用合作小組學習、討論、案例學習、角色扮演和問題求解學習等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尤其是發現學習,能比較有效地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發展。化學老師要改變自我教學,學生要改變學習習慣,設法讓學習者投入到分析、比較、對比、歸納、概括、問題求解、調研、實驗和創造等系列學習活動中去。作為這一目標的一部分,教師通過對具體知識點的特定主題進行調研,教導學生專注于學習和解決旨在改變思維和思維的實際問題。強調深度思考的重要性,才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2.2 利用實驗操作,促使學生關注化學學習本質。化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的有效途徑,但很多實驗受真實環境的影響無法憑直覺完成。通過這種方式,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觀察實驗,從而教育學生了解實驗的性質。"化學反應速率"是化學研究過程中的重要知識。通過觀察常規實驗,發現由于傳統實驗裝置的摩擦,反應器中產生的氣體效率不是很高,對比發現鎂和鹽酸適合用氣壓傳感器測量壓力變化,再進行圖像的繪制,根據pv=nRt計算化學反應速率,讓學生有效地發現壓力現象,使用氣動傳感器清楚地記錄實驗數據并計算化學反應的速率。化學教師通過利用實驗方法有效地研究化學實驗教學的本質,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科學精神、文化素養的教育,教育學生要有一種精益求精、不斷追求的科學精神。
2.3 情境教學策略。腳本理論假設學習發生在教師必須為課堂學習內容創建腳本的特定情況下。高中化學課程中的情境學習實施結合了通過模擬創建的情境的知識,為學生提供與該情境的聯系,并幫助他們理解并獲得更多知識。在課堂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環境。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課程,利用聲音、圖像、文字等視聽技術,展示相關知識,創造一個指向知識的學習情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使用文字和圖像,以及視頻解釋,從更廣泛的意義上更好地理解教材。研究這種情況的好處還在于可以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對枯燥難懂的化學知識感到耳目一新。
2.4 問題引導策略。"活"的課堂要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建構知識,引導學生提問。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的問題設置與節奏把握。如果過于簡單的問題對學生起不到應用的啟發與進階作用,浪費了課堂時間。簡單問題學生不用思考就得到答案,也無法獲得知識。因此,當教師在化學課中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帶領學生進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邏輯結構找出來,并用自己的語言對它們進行概括,進而準確地敘述下來,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在特定案例中設定問題。
要在高中獲得化學知識,學生必須具有非常邏輯和智力的批判性思維,能夠理解和深刻反思所獲得的知識。為此,要根據情況,通過情景教學、問題引導和思維導圖等逐步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提高化學學科素養,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