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佳
(四川省南部縣萬年鎮雄獅九年一貫制學校 四川 南部 637300)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事關學校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發展,要切實落實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水平,一定要致力于構建高質量的課堂。高效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主要是指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為此,經過自己多年的不斷地摸索、方法的總結,如何使初中物理教學達到高效的目的,已經初見成效。筆者結合實際,就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的一些方法、策略作一歸納。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但對初中生來說是又一門全新的學科,其中有很多物理概念和物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也不容易直觀掌握,這些使得學生對該科的學習沒有興趣。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物理現象,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物理知識。比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之間做一個聲音傳播的小游戲,通過該游戲,學生就可以理解聲音在更多物質中傳播的特征。還可以給學生舉例,讓學生考慮彩虹的形成方式,其實就是通過光折射的原理形成的一種物理現象。如此一來,學生對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就有了一定的掌握。創設的這個問題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開展思維與探究的活動。同時,根據創設問題的情境的層層深入,學生對聲音、聲波這些物理學中抽象型的知識有了很深的認識,也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積極性,此舉真是一箭雙雕。以此,為學生創設新奇、多變的實驗情境,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當中,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效率。
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加強物理分組實驗的操作,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全面研究物理知識,并促成學生手腦并用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如:教學“石蠟與冰的熔化”的實驗時,教師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做“石蠟熔化”的實驗,一組做“冰熔化”的實驗。兩組實驗完畢后,讓他們交流實驗的感受及經驗,并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通過各式各樣的物理分組實驗教學,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研究、分析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培養。
高效課堂的建構,是我們學科老師在圍繞學生發展而精心設計的基礎上,運用個體的教育智慧,發掘學生的經驗背景與課程資源之間的契合點,從而保持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的課堂,現在的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更留下了充足的資源開發利用的空間,合理運用、有效整合這些資源,就能掃除學生視聽障礙使課堂教學產生神奇的功效。如講到《運動的描述》時,我先把《紅星閃閃照我去戰斗》這首歌的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魏魏青山兩岸走”寫在黑板上,然后用多媒體播放李雙江唱的這首歌。讓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中,然后對這兩句歌詞提出疑問:竹排為什么會游?青山為什么會走?這堂課從歌聲中引入,不僅有聲有色,而且非常輕松調動學生的好奇和興趣。如講到《液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時,我先簡介我國航空技術和軍事力量,用視頻展示戰斗機在空中翱翔的情景,在學生陣陣驚嘆聲中引出問題:飛機為什么會飛起來?這堂課從國防軍事問題引入,不僅調起學生的胃口,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樣靈活開放的課堂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學生對這些生活、生產和國防軍事知識都會很感興趣,能夠讓絕大部分學生參與進來思考和探究,不再分心去想和做其它事情。
因為物理知識抽象性比較強,加之初中學生知識水平以及思維能力很有限,他們對新接觸物理學科,面對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陌生、理解比較困難。那么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可以形象直觀地把一些物理現象和實驗過程展示給學生,克服了以往教學抽象枯燥的弊端,有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現象的理解,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應當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解決教學中的難度和重點,提高教學的質量,更好地構建高效物理課堂。比如我們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小孔成像的動畫,通過拖動鼠標調整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讓學生更形象地看到光屏上圖像的變化。可以說多媒體的利用既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了知識,同時又讓課堂更加活躍和新穎。或者是在進行“光的直線傳播”講解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日食或月食的奇妙現象,幫助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認識到日食月食現象的生成原因,從而加深對光的傳播知識的認知,這對培養學生的物理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助益良多的。
總之,物理教學對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有重要意義,在初中教育階段占據重要位置。通過正文分析可知道,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學習效率較低。因此,應針對教學基本情況,加強教學改革。如:增加實踐教學;削弱物理學習難度;加強課堂提問。通過多元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