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鎮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列嶼中心小學 福建 漳州 363300)
課堂既不是學生的“獨角戲”,更不是教師的“個人秀”,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演繹的一場“二人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也好,課堂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也罷,都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唯有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師才能夠引領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新知,學生的才能夠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發展素養。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夯實語言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塑造道德品質、提升文學素養以及開闊知識視野的一條蹊徑。為了更好地發揮閱讀對于學生發展的種種作用,教師必須要建構高效的閱讀課堂。而高效的閱讀,正就源自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下面筆者將主要從“有效的師生互動,讓導入更高效;有效的師生互動,讓品讀更高效以及有效的師生互動,讓評價更高效”三個方面,詳細論述有效的師生互動在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益方面的作用。
一堂高效的課堂,離不開精彩且有效的課堂導入。精彩且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迅速喚醒學生,讓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做好學習新知、閱讀美文的準備。顯然,精彩且有效的課堂導入,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閱讀課堂導入環節時,不僅要聚焦于課堂教學目標,還要著眼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如此以來,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就會因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而變得更加高效。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松鼠》這篇課文為例,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環節: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一段微視頻,向學生惟妙惟肖地展示了松鼠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等。之后,圍繞視頻內容,筆者設計了幾個問題,如:松鼠有哪些生活習性?松鼠最喜歡的食物有哪些?松鼠具有哪些體貌特征?因為之前學生認真觀看了微視頻,所以對于每一位學生而言,筆者提出的這些問題并不難。學生只需要回想一下視頻內容,就可以準確作答上述問題。
在本課時的導入環節中,筆者利用最為普遍和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師生問答,激發學生閱讀這篇課文的興趣,讓學生對松鼠的體貌特征與生活習性有了初步的了解。濃厚的閱讀興趣會成為學生高效閱讀的動力源,學生對松鼠體貌特征與生活習性的初步了解會成為學生高效閱讀的奠基石。
品讀,是閱讀的關鍵點。通過品讀,學生就會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內容;通過品讀,學生就會至真至切地體會文本情感;通過品讀,學生就會脈絡清晰地理清文章結構。盡管學生是品讀文章的主體,但是,當他們在品讀過程中遭遇“瓶頸”,面臨“困境”時,就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需要教師的“雪中送炭”。事實上,教師指引學生突破閱讀“瓶頸”,擺脫閱讀“困境”的過程,正就是師生有效互動的一個過程。歸因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所以使得學生的品讀過程變得更加高效。
例如,在品讀《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時,部分學生產生了這樣的閱讀“瓶頸”:既然海力布知道如果將從動物哪里得知的消息告訴鄉親們之后,自己就會變成一尊石像,那么,他為什么還要說出來呢?對此,筆者及時予以點撥、啟迪與引領。試想一下:如果海力布不說出事情的真相、消息的來歷,鄉親們會相信他嗎?學生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說:“不相信!”是呀!如果鄉親們不相信,那么,他們就會面臨著生命危險。心系鄉親們的獵人海力布,為了讓鄉親們免受“滅頂之災”,不顧生命危險,向鄉親們說出了事情的真相、說明了消息的來歷……在筆者一點一滴的點撥、啟迪與引領之下,學生逐漸突破了閱讀“瓶頸”。
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得益于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學生品讀的過程將會更加高效。而學生高效的品讀,又會對整個閱讀教學效益的提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評價,是教師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催生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推手;評價,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樹立學習自信心基本渠道。高效的評價,同樣也離不開有效的師生互動。缺乏有效師生互動的評價,既不利于教師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也不利于教師進一步催生學生的學習動力;既不利于學生從中獲得學習成就感,也不利于學生從中樹立學習自信心。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在評價過程中促成有效的師生互動。
總而言之,高效閱讀課堂的建構,既離不開“師生互動”式的課堂導入,也離不開“師生互動”式的品讀任務,還離不開“師生互動”式的教學評價。以“師生互動”式的課堂導入為扳機,以“師生互動”式的品讀任務為載體,以“師生互動”式的教學評價為推手,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就會循序漸進步入高效的境界。與此同時,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也會成為發展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