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靜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西坡初級中學 甘肅 正寧 745301)
在進行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具有吸引力,往往會在教學內容中增加趣味性。只有讓學生包含學習熱情,并且搭配教師的科學教導,才能讓學生的藝術素養得以提升。因此,教師們應當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考慮如何在美術課程中施行興趣教學法,并提出相關策略,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目標。
美術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眾多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會展現出卓越的繪畫技術,還會表達出作者的感悟。用心欣賞優秀繪畫作品,能夠發現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體會與感悟[1]。想要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繪畫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事物的觀察,將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繪畫當中。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寄情山水》章節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黃山圖》進行細致的賞析,山水畫作不僅能夠展現出大氣恢弘的繪畫技巧,還能夠展現出作者寬闊的胸懷。在講解“三遠法”繪畫技巧的時候,可以拿出山水照片進行舉例,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山水景色壯闊的氣勢。學生在這樣的舉例下能夠更好的了解到“三遠法”突破了空間的局限性,將人們的視野進行開發引導,展現出中國山水畫的創造性。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對美術素材進行深刻的感悟與體會,了解到生活與美術作品的關聯,進而提升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美術是美的一種表現形式,為了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美術作品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經典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品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優秀作品的選擇不應該限制在美術教材展示的圖片中。因為教材中的美術作品都進行大幅度縮小,在細節和具體內容上呈現效果受到限制,不能夠將這些作品的精髓和精神內涵完全表現出來[2]。而且美術作品不僅包括繪畫,還會包括雕塑、雕刻、裝飾等這樣立體的美術作品,通過平面照片來展示顯然不能夠體現出立體美術作品的層次感。一個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會展現出作者高超的技巧,也能展現出時代特點和意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時,可以利用作品模型或者仿品進行展示,這些模型和仿品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作者的繪畫技巧。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彩塑》章節中,主要是介紹了各種立體的彩塑作品,教材中的照片主要是正面的形象,沒有對細節和側面等處進行展示。教師可以在此時拿出生活處的彩塑作品,讓學生細心的賞析品鑒。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實物觀察和撫摸,了解彩塑作品的質感與創作特點。學生在視覺、知識和經驗對實物進行賞析品鑒,可以獲得審美享受,也能在無形之中傳遞出作者的精神力量,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在欣賞作品之后,了解到作者在處理細節和整體結構上的理念,提升學生美術素養和創作意識。
由于初中生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心思較為活泛,對于單一的教學內容難以提起興趣。所以為了實現美術課堂的興趣教學,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與喜好。在了解到學生的興趣喜好之后,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此提升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很多學生都比較喜歡漫畫,教師在教習時將漫畫形象作為創作對象。例如,教師在講解《彩塑》內容時,在教導學生基礎美術知識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學生可以將比卡丘、杰尼龜等漫畫作品列為創作對象。學生在自己動手創作喜愛的動漫彩塑作品時,不僅能夠使用到彩塑作品的制作技巧,還能夠深刻了解到彩塑制作的魅力。學生在這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當中感受到美術的藝術魅力,進而提升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
當前初中美術的教學主要依靠教材內容。但是教材內容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夠將作品的整體和細節進行詳細的展現,令學生無法欣賞到作品的精妙之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美術作品的整體、細節、不同角度進行展現[3]。例如《清明上河圖》在書本中的呈現都是將畫作進行大幅度縮小,對一部分畫作細節進行展現,但是展現的內容比較少,影響了學生這這個優秀畫作的欣賞。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現《清明上河圖》展現出畫作的整體、細節和區域內容。不僅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提升學生對畫作的欣賞能力,有利于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
初中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藝術素養,提升審美能力。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將興趣教學法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賞析和感悟,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