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清
(廣東省肇慶市第五中學 廣東 肇慶 5260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而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提出“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020年中考語文的名著閱讀題就充分體現了初高中銜接的傾向性。因此,無論是為了應對中考還是通過閱讀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初中階段語文教學都必須重視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經過多年探尋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規律,結合真實的教學情境和教學經驗,下面筆者將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為例談談在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的一些做法。
在反復研究閱讀方法指導與學生自主閱讀過程的可能性、合理性后,我將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的指導教學流程提煉為“淺泛閱讀期(寒假);研究閱讀期(第一周至第八周);明朗閱讀期(第九至十周)。”三個階段。
根據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書中“名著導讀”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必須做好批注、摘抄、筆記,達到精讀、細讀的要求。學生摘抄能積累名言警句和精彩語段,做筆記可以加深思考,記錄閱讀時的體驗和感受,生發出自己獨特的想法,并將所讀的東西內化于心,提升自身的語文的素養。在此過程,學生可同時記錄問題與同學老師交流。
3.1 淺泛閱讀期:八年級的第一學期期末寒假作業布置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發布任務:每周3篇讀書筆記,假期完成一份手抄報。
3.2 研究閱讀期:
第一步,期初考試從情節、人物、主題三方面進行名著知識檢測。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所以第二步,從檢測結果看學生的閱讀情況,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做好自己的閱讀計劃,要做到“日有所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學會制定閱讀計劃,引導學生瀏覽目錄感知全書章節與內容梗概,把作品的閱讀任務分解形成清單。每日閱讀任務容量的制定則依據新課標中要求初中學生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做好閱讀進程規劃。
閱讀計劃內容包括:時間(約用八周時間)、每周每天閱讀內容(故事梗概)、完成情況。
第三步,在這八周左右時間每兩周安排1節課進行閱讀指導,并發布閱讀任務。
閱讀指導課包括:(1)導讀課。通過“人物競猜”“情節競猜”的方式設趣導入。(2)推進課。①統一閱讀進度;②課堂上方法研習、問題研討,交流閱讀批注;③章節賞析,捕捉閃回的畫面、場景、人物等;④梳理書中人物相關的事件;⑤學生分享讀后感。閱讀進程中的心得、問題體現在每天的讀書筆記上,老師每周批改一次。另外還可以發布保爾·柯察金、朱赫來、冬妮婭等人物名片制作、根據文本繪畫、經典場景劇本創作等任務形式。
這個閱讀指導過程中,老師要擇要而教,擇需而教。設計“保爾命運的多次轉折”“保爾式人物的現實意義”等不同的“研究主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讀出書中精髓。此外,老師要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轉化為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更深入去讀書。例如,有學生提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既然是以歌頌為黨和人民事業克服困難、貢獻青春為主題的小說,為什么會花筆墨描寫保爾和冬妮婭、麗達的感情?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提升整個閱讀檔次的關鍵點。老師可以讓學生互助解答,點撥時扣住“英雄也是人,刻畫人物要真實可信,而不能為了寫作而刻意美化、拔高人物形象”的方向指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再結合保爾自殺這一情節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3 明朗閱讀期:第十周后進行閱讀成果展示。全班分為四組,進行整本書閱讀成果匯報,可以以辯論會、論文報告會、演講會、劇本表演等環節呈現。成果匯報在閱讀過程中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同于研究閱讀階段分章節的交流分享。老師借此環節幫助學生回顧、整理、加強學生細讀名著后的體驗和認識,梳理出新的閱讀經驗。隨后進行針對性檢測,查漏補缺。對于還不能達到標準的學生進行問題分析,補救、督促、指導,再加強閱讀。已達標學生可進行同類書閱讀:推薦愛爾蘭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牛虻》、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衛軍》。
閱讀過程的評價手段不是最后才出現,應該在閱讀任務發布之后就要開始做評價工作的準備。評價手段的多樣性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一環。我的做法如下:
4.1 小組評價。閱讀小組組長根據閱讀課、討論課、展示課各組員的表現組織開展自評、互評,選出組內“閱讀之星”。
4.2 考查評價。一是期初、期中閉卷考查;二是每周由各小組輪流互相出題,各組互相考查。
4.3 家長評價。學生每周向家長匯報閱讀情況,家長在學生的讀書筆記上寫簡單或詳細的評價。
4.4 其他評價。指導學生學會撰寫讀后感、書評、人物評價等記錄閱讀成果,從而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讀書分享活動、各類讀書征文活動和名著閱讀主題的手抄報比賽活動。將學生的作品集結成冊,或向雜志報刊投稿,或展示于班級家長群,制作美篇……還可以結合八年級教材第四單元學習演講的寫作,進行名著主題演講活動。多元化的閱讀成果可以使學生的閱讀充滿個性色彩,充分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由于學生的閱讀水平會有參差不齊的情況,老師在指導時應注意因材施教。對于在閱讀過程中相對滯后的學生,可關注他讀書筆記的情況。討論交流時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及時發現閃光點,增強他們閱讀的信心。小組結對,分享閱讀經驗,引導學生從別人的閱讀經驗中收獲讀書的樂趣,堅持讀,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聰明起來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逐步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在閱讀中歷練成長,得到獨特的閱讀感受,并且在未來很長的人生中成為熱愛、自覺、愉悅的閱讀者,正正是整本書閱讀指導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