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星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新城初級中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初中階段的數學不再像小學數學一樣簡單輕松,這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倍增。尤其每個學生之間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都是不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造成很嚴重的兩極分化,這讓數學整體成績無法得到提升。分層教學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任務,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1]。
分層教學的出現徹底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但是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分層教學的應用并沒有發揮出較大的作用,老師對分層教學的認識不全面,只是依靠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分層,這種片面的認知讓分層教學的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學生眼里,分層教學就是為了將好學生與壞學生區別開,老師只會在意好學生,忽略對壞學生的教育,這就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破裂,學生對分層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見。分層教學是要存在于整個數學教學流程中,并不是簡單地將學生進行分層開展教學即可。
分層教學能夠讓數學教學更加完善,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對教學的需求,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這對學生個人來說有很大的成長進步,對老師來說也是提升教學能力的一種途徑。而且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質量不高,教學效率也不高。但是在分層教學中,徹底實現了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更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因此,老師要提高自身對數學分層教學的認識,正確使用分層教學法提升教學質量[2]。
2.1 全面認識分層教學。要想讓分層教學的開展更加順利,首先應該全面認識分層教學,在正確把握分層教學后,才能將其使用在教學中。一切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掌握更牢靠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不是以成績來區別對待學生,學習過程往往比學習結果更重要。要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公平對待每個學生,而不是讓學生感覺到分層教學就是對壞學生的打壓。在教學中,要善用鼓勵的語言去激勵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渴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2.2 正確開展分層教學。備課是開展一節好課的重要環節,老師在進行備課時,應該結合層次的不同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如,“一次函數”的學習,低層學生需要在課上認真聽講,提高參與互動,對一次函數的定義進行理解;中層學生需要培養靈活使用知識的能力,并幫扶底層學生,提高對一次函數的應用;高層則需要熟練掌握和應用知識,并拓展相關知識。例如,低層學生可以進行基礎訓練,類似“若一次函數y=-x+b的圖象經過點(0,-3),求b的值”這樣的簡單題目;中層學生則需要提高訓練,類似“已知y=-2x-1的圖象上有一點P(-1,k),求點P到x軸,y軸的距離”這樣稍微有難度的題目;高層學生則需要進行知識拓展,在原有的知識上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類似“一輛汽車從甲地以每小時80千米的速度開往乙地,甲乙地之間相隔320千米”讓學生結合所給信息寫出汽車離開甲地的距離S1與時間t的函數關系式,并能勾畫出函數的圖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各種PPT或者黑板分成三份,保證都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上要加強師生互動,提問也要進行分層,針對高中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水平不一樣的問題,更好的促進分層教學的開展,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題目中不斷的提升自身思維,促進數學能力的增長。
2.3 開展分層教學評價。評價是對分層教學的結尾,是重要的一步操作。老師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轉變、學習能力提高以及課上的參與度來進行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開展不同的評價,就像低層的學習需要表揚他們的學習進步,增長學習信心,不同層次都要進行鼓勵,要想著高層次前進。讓所有學生保持良好的上進心,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老師要善于鼓勵和夸獎學生,在評價的基礎上給足學生學習自信,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一定基礎上進行數學學習的進步。分層教學評價要結合學生的個人的前進程度來進行,提升分層教學的開展。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的使用分層教學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讓數學教學得到改革。老師要正確認識分層教學,提升分層教學的應用,以學生為主進行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徹底推動數學分層教學的開展,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基礎。